分享

172 梦幻般浪漫故事--读杨绛的小说《ROMANESQUE》

 读书当玩 2020-08-08

读了杨绛先生的短篇小说《璐璐,不用愁!》和《ROMANESQUE》,蓦然生起了隔膜感。对杨绛先生小说的隔膜,和对她的小说才情与文字驾驭的隔膜。

以前,只读到杨绛先生散文中的大寂静。读了《杨绛文集》中的两篇短篇小说后,大寂静的背后,却原来是姹紫嫣红的才情,以及浮华风云的曾经过往生成的底色。

如果说读《璐璐,不用愁!》初识杨绛先生小说才情,读了《ROMANESQUE》,觉得她就是写小说的天才,在《杨绛文集》中只留下七篇短篇小说,真的是种遗憾!

叶彭年的肯出力,不怕利用,只想赚钱,让聪明高雅的恋人令仪过闲适的日子的形象刚出,作者笔力一转,写了一惊一岔。一惊,彭年丢了钻戒,又鬼使神差的完璧归赵。一岔,彭年的情感被“梅”的“一袭香气”勾出了岔。

一个梦幻般的浪漫故事,杨绛先生,从后来寂静的文字看,她好像不是写这小说的那类型人。

《ROMANESQUE》写于1946年,读了这小说,对比着杨绛先生后来的文字,感到这人创作的光辉,太与写作激情的青春时光相关,太与写作的黄金季节相关。不凡的创作力,来源于生命向上不止的美好年华。

我不懂洋文,查了英汉字典,才知道《ROMANESQUE》说的是“罗马风格”“罗马式的”。什么是罗马风格和罗马式的呢?只怪学英语,开卷考试,时国际音标学得不好。“romanesque”的发音,是不是书中常看来的音译词“罗曼蒂克”,不得而知。反正“罗马风格”的《ROMANESQUE》,让人想起电影《罗马假日》。

读完小说,还真有点像《罗马假日》,《ROMANESQUE》原来就是“浪漫故事”。

小说中的“romanesque”,是从叶彭年恋人令仪嘴里说出来的,她说是“浪漫故事”。

当叶彭年经历了说不清楚的梦幻般带着浪费的历险经历后,说与雅气十足的恋人令仪后,令仪用了叶彭年不太想听的“浪漫故事”这样的洋文词儿。

不想听是一回事,叶彭年的心思却全部被梦幻离奇“romanesque”拖了进去。

“romanesque”浪漫故事,在彭年那里,从遇见紫衣女郎“梅”便打下了伏笔。虽不认识,只一个照面,“梅”便挥之不去了。彭年对“梅”的印象,小说是这样描写的:“彭年瞪着门外,用力要收留住眼前的印象,却已经像筛子盛水,都漏掉了。”“彭年很见过些漂亮小姐,还比她打扮得高贵雅致。可是这女人有本事嵌进他心里去。”“一路上,彭年狠狠地责骂自己是俗物。可是,何必雅呢!”

“romanesque”的机缘,彭年的舅妈赌输了,让他拿了一只钻戒,一只细钻石镶成的镯子去卖。结果半道被骗,经历了离奇被人“套笼子”灌酒后,钱物尽失,被关在呼天不应,喊地不灵的空地屋里。

故事带上了巧合和离奇的曲折。只一夜,罩眼松绑,出得险境,又神奇的物归原主。让他对一天一夜的经历百思不得其解。只有那一袭的香气,是他似曾熟悉的。

一袭香气,闻了不会忘记。只因为事发前,到了并不真正是朱家人的所谓朱家。“门外腻软的声音轻轻唤了一声‘梅’,紫衣女郎立即转过身来。彭年不觉呆了,摄去了神。”一个精巧的布局,让彭年魂不守舍。余下来,喝酒,受骗便成了理所当然。

一袭的香,与“梅”是一人,只是彭年的假定。他要去赴与黑夜里未曾见到的“一袭的香”说好了的“后天下午五点,公园门口电车站等我。别招呼。”的约定。

一个十七八岁的学生,是是非非。彭年认定了,也没打招呼就尾随着上了车......约会......接吻......老实守着恋人令仪,忘掉浪漫的故事......失约......再次邂逅......爱情不可遏止......相约出逃到天津......他们说好了“将来他们俩做个小小的窝,一个看家,一个找食。”“从今以后,人家问你姓什么,你不姓叶。”

故事最后的结局,也是离奇的。“他们约定了后天怎么走,很轻易地分了手,满以为以后能常在一起了。可彭年永远没再碰见她。”

后来的电话,总是令仪打来:“彭年么?别忘了,老时候--”

令仪说的“老时候”,是每星期一到俄国人家学琴回来,总在彭年家吃点心说闲话。

还需要说的一点,真正的小说家,是地涉入人心尖尖坎上的。杨绛先生,想毕是不会喝酒,可她写彭年的醉态,只有时常醉酒的人,才能体会得笔下深入的真切:“彭年能喝两斤黄酒,不醉。今晚还没喝满半斤,酒都装在头里似的,已觉生得载不起......彭年觉得自己沉浮在热腾腾的烟雾中,一阵阵闹哄哄的声音,像浪头,一浪一浪,把他们越打越远。远远的隔着烟雾,他看见钱先生的两眼泡一鼻尖闪亮着灯泡,俞先生的一排牙齿在光里闪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