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12 走出太古里,放眼看读书--杂说成都方所书店举办的国际书店论坛

 读书当玩 2020-08-08

来了,便是来了;看了,便是看了;听了,便是听了。太古里,听起来带点玩意的名字,因为举办国际书店论坛,叫人千里迢迢的好找。

9月9日中午,赶到成都太古里的方所书店,在听众坐席中,找了个边座,连着两天,看了听了国际书店论坛后面的几场。

读书读了几十年,只是当作玩的行走途径。跑成都去看去听国际书店论坛,纯粹也是为了好玩。

方所书店举办2017年国际书店论坛,是今年8月到南京专门去看先锋书店的总店,并加了微信关注后,通过先锋书店知道的。论坛有法国、英国、美国、德国、巴西、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等国书店办得好的店主参加。中国与会的有南京先锋书店的钱小华,台湾旧香居书店的吴雅慧,香港的八万四千沟通事务所创始人、方所艺术顾问、知名设计师及艺术家又一山人(黄炳培),方所书店的毛继鸿。主持嘉宾有三位,分别是杂志人、文化力研究所总监令狐磊,作家、文学评论家杨照,日籍华语作家吉井忍。

在纸质书式微,书店不景气的大环境里,有这些办得好的书店,撑起个国际书店论坛,其本身除了“书店力”,更是带着玩意。

除了9月8日的开幕式及杨照主持的第一场“一城一店:书店如何塑造城市风格”没赶到,其他的“一城一店:书店如何塑造城市风”(第二场)“书店人:我如何打造一家书店”“城市中的理想书店”“闭幕论坛:如何以社区书店推动阅读”都旁听了。

三天,除了去了趟过去没去过的成都宽窄巷子,其他的时间都泡在方所书店。论坛采用同声翻译。一男一女翻译,坐在同声箱里,那情态,让人想起电视《翻译官》。

外国人在论坛上,讲得有些泛泛而谈,随心所欲,没什么太多的主旋律。最大的与国人阐述的区别,他们多顾自己想讲什么。我们太注意主题主旋律,以及听众的感受。印象深的是钱小华的发言。他说,每到一个国外的大城市,一般只选择去四个地方:一所办得好书店,一所名牌大学,一家博物馆,一个教堂。听了他说,我倒是觉得,办书店的人,不能太执着。正所谓,除了诗,还有苟且。书,得首先活在实实在在大众阳光的生活里,然后才能开出让人仰止而又绚丽的精神之花。

方所书店,是家办得相当不错的好书店。地处成都锦江区中纱帽街八号,成都远洋太古里M68--70号商铺。说是商铺,其实是与南京先锋书店总店一样,另辟出来的地下书店。目测方所书店占地面积,可能比南京先锋书店不要稍微大一些。听介绍,书店书籍约35万册。方所的第一家书店,开在广州,开在全部书店走下坡路,难以为继的时候。第一届国际书店论坛,便是在广州举办的。成都方所书店,是分店。问相关人员,广州的方所书店,与成都方所书店,哪家强些?回答说,无论从哪方面,成都方所书店,比广州书店都要强很多。我想也是,从生活的节奏看,成都比广州更适宜读书。

目前,方所在全国拥有四家分店,广州、成都、重庆、青岛。方所书店,集合书籍、服饰、生活美学产品、咖啡、展览及文化讲堂于一体,已成为所在城市的文化新地标。广州店与成都店,分别于2012年和2016年获得“世界零售业大奖之年度最佳购物场所”,成都店亦被《安邸AD》杂志评为全球14家最美书店之一。

成都方所书店,逛了三次,还没专心致志的去挑书。先是看书店的样式与规模,再看书店的美学设计与读书购书人的情态,抢拍一些照片,最后看整个书店进书的品质与品类。三看后,这书店,与南京先锋书店的总店,无论从规模与设计,以及进书的品质品类,都有得一拼。

那天,打的找到太古里书店附近,也看到了宣传图标,找了地面与楼上,就是没找到方所书店。问一家方所附近的咖啡店店员,告诉我,拐弯过去,在地下层。还真是,拐弯过去,见了一个方所logo形状的电梯大门,立体俯卧的形状像个科幻的鼠标,从电梯深入下去,大约四五十米,旧铜色金属架不规则的框架间,是大块大块透明玻璃。虽然,心里知道是进书店,蓦然间不知怎的,有点下地狱的感觉。这点,与南京先锋书店下地洞后,进门拐弯后,所见的顶棚上硕大十字架的感觉很像。

钻地洞与十字架境遇与设计,让读书有点沉重。钱小华在国际书店论坛的发言,听上去也有些沉重,当然还有执着。多元经营与所谓艺术空间,以及名人讲堂,从另一面看,纯粹的书店,已经办不下去了。

下了电梯,右边是在书籍包围中的咖啡厅,左边靠电梯后面,是文化讲堂,这次成都国际书店论坛举办的地方。讲堂已经布置好了,工作人员对着椅子调整着嘉宾坐席。我问工作人员,专程赶过来听论坛的,能不能进去?工作人员说,好多人都是专程过来的,下午两点过来吧,后面的这些位置可以坐。如果坐满,只能在外面听。中餐也不能外出了,在咖啡厅点了杯拿铁,加上一些点心,胡乱填填肚子,得提前排队。

来成都国际书店论坛的,除了专门邀请来的嘉宾,绝大多数是开书店的老板,以及喜欢和关注读书的中年人与年轻人。也有专门奔着主持人而来的。嘉宾的坐位与旁听的坐位,一半一半。嘉宾椅子排前面,旁听的圆凳坐后面。

来了,便是来了;看了,便是看了;听了,便是听了。来了看了听了,激起了一点心思:书与书店今后的命运将会如何?

纸质书,与竹简的命运不会两样。只不过是在什么时候退出历史舞台。读书,随着时代前进,其形式一定会多样化。但阅读或悦读,作为普及教育、人文传承、信息传达、心灵安抚,一定会成为恒定的精神需求。

很多朋友问我,一个人为什么非得跑大老远去看个什么书店论坛,看了有什么收获?成都国际书店论坛,对于我来说,玩收藏一样,价值之核,在于“过目为己有”。

        2017年9月12日清乐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