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45 客串福州,三坊七巷品小吃

 读书当玩 2020-08-08

已经来福建五六天了,真正吃上嘴,味道跑不掉,将来能回味的,没几样。

石狮的百年老字号那家“福记蠔仔煎”,能记下来。记的不是味道,而是故事。

五六天的时间,觉得好长。每一天,被行走,观赏,吃喝,故事等,一拉再拉,拉成了细细的福建特色“面线糊”。看上去不那么上眼,放在嘴里,却是格外的味道,鲜鲜的,香香的。

说起福建的“面线糊”,打来石狮第一天,便打听到了。老婆也说这是福建的特色。石狮三天,没个缘分,没吃着。

准备离开惠安,外出找早餐吃。先往右走,百十米处,边找了个早餐店,正搞卫生,说是才开张的店,还没开火。打听到宾馆周围的小吃店,近点的也要横过公路。街道中间有护栏,不想走太远的通道到街道对面去。往左边找,又走出百十米,拐个弯,终于找到一家。门面看上去,真不咋样。管他吃什么,饱肚子,就行。

门店里一对老头老太太开店。店里顾客空无一人。点了架子上杂七杂八的配菜,转身刚坐定,面条便端上来。真的巧,桌上的这碗面,老头说是福建的面线糊。

这旅行呀,好多的缘分,说不清,甚至连想也没想到。真是,想什么,来什么。

面线糊,细细的面,已经煮成了羹,像我们这边的蛋花汤。细细的面线,用熬好的高汤煮成糊。用热热的面线糊,浇在所点的配菜上。

我点了好些海鲜和鱼丸及其他配菜,外加两根油条。老头把油条,用剪刀剪成一小截一小截的,夹一截,泡一下面线糊,满嘴的快活!

这餐的早餐,算是补了来福建最有味道舌尖上味道的一课。两老人做的面线糊,特地道!

从石狮开车到福州,两个多小时。去过厦门,鼓浪屿,武夷山,没来过福州。计划自驾行,肯定要到福州玩一玩。

玩过几天,搜索福州有什么好玩的,问题来了,怎么攻略,也找不到福州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无论从哪个APP搜,排第一的是三坊七巷。除此之外,其他的地,都不太怎么样。

为了玩个三坊七巷,来回开四五个小时的车,值吗?

自驾,没有值与不值。不能算经济帐。从来没去过福州,毕竟是个福建的省会,去了,就超值。

汽车直接开进三坊七巷旁边的停车场。自驾,有了高德百度地图,那简直就是头顶上的神明,指哪打哪,确得很!从来不犯路线错误。

三坊七巷停车场,起停,半小时5元。超过半小时,每半小时收费2元。我们玩得不能再玩,玩不动了。开车出来,停车费13元。

从停车场出来,便是三坊七巷。在福建有个体验,福建人特热情,特愿意帮忙。不像安徽的黄山人,你问路,给你故意的乱指,甚至指个反方向。姨妹子说,这可能与福建的庙多,福建人信佛有关。

福州的三坊七巷,在我的眼里,与成都的宽窄巷子非常像。一个扩充了横划的“非”字型,左坊右巷。

说回三坊七巷,要说有非常大的兴致,有点不真实,大都市的这些玩意,真有有些同质化。没有来过,四处的看看,四处的拍拍照,收藏些许的时空,收藏些许的故事,就算是不错的收获。

用脚步在烈日下丈量着三坊七巷的纵横坊巷,“阡陌”纵横,进进出出,眼瘾足足。

逛着,逛着,终于,逛到了老婆和姨妹子主动的说,要吃点什么了。

最先上口的是六元一杯,比红牛易拉罐大点新鲜冷饮橄榄汁。解署,一流!

新鲜冷饮橄榄汁不及喝完,遇上一家中华老字号“同利肉燕老铺”。15元一碗的肉包肉,一人一碗。雪白的鱼肉泥包肉馅,每碗两大丸。里面还有云呑和面皮。一碗的肉包肉,连云呑和面皮,全部都是肉打成泥做的。这个东东,不知道是不是福建本地的特色,知道的是,特别上口,好吃!

十分钟不到。又遇上“姑娘手”肉夹馍。肉夹馍,不能再吃了。见了门口招揽牌“秘制凉皮”,诱人。叫停前面走的老婆和姨妹子,来三碗。她们异口同声,吃不了啦,你自己吃吧。

得吃,我这嘴巴,天生好吃。吃过,这“秘制凉皮”,还真算得上“秘制”,独特上佳。

美美的看,美美的吃。美美的走,美美的回味。出门,已经看不见老婆和姨妹子了。

刚拿出手机,准备问问美女们跑哪去了。

后面喊声来了:“想什么呢?这么喊你,都听见?”

老婆从五十开外,上面写着三个像颜体字“花生汤”竹帘遮了大半个门面的门店,挖出身来,叫赶快过去。

她们俩,一人份热花生汤。老婆叫我尝了尝,甜的。

我要了份冰冻的花生汤(其实是花生稀饭)。这可是平生,第一次吃用花生煮的稀饭。

老婆说,是童年的味道。这个吃法与味道,虽然,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吃过之后,属于美味,我认同。

入住是家属小区的民宿。老婆见有厨房,突发奇想,与姨妹子去市场买来海鲜和其他菜,亲自动手,做了五个菜,犒劳开了几天车的驾驶员。

        2018年6月25日福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