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93 周六泡图书馆点滴

 读书当玩 2020-08-08

好多次去广州图书馆,从来没有从另外的一个后门进去过。这回儿子带女儿出去玩,专门拐个弯送我去,拐来拐去,窜进个能见到图书馆大楼的巷子里去了。指示标明明指着这个子,汽车开了进去,没路了。只好下车,柳暗花明一个左拐弯,到了图书馆的后门,百十米的距离,因修路,视线给遮蔽了。汽车来图书馆,歪打正着,这回是最近的一次。

因为周日,二楼期刊阅读室座无虚席。我背着背包,转来转去,并不杂志,而是来回的看,等待有电源可以放电脑的阅读座位。

没一个人离席,连平日靠窗的沙发座差不多都坐满了。周六,人比往常多得多。

找不到位置,在当年的期刊架上找上次读过的本年度的《俄罗斯文艺》第四期,找了四个圈,没找到。给人借走了。还是没座位,正想着是不是到三楼或四楼去找位置。突然发现三排靠过道边的一个椅子上没人,桌子上也空了。立马把背包放椅子上,慢条斯理的安放电脑。排插,只有两个电源口,正好一个是空的。

找了几本杂志,正看着。一个老头,东北口音,与服务台工作人员大声的对话,传了过来。老头大概是要找书,或先前与别的工作人员约定过什么事。开始还是问,后来声音越来越大。分明听得说,我也是当过图书馆领导的知道图书馆的事儿。工作人员不停的向他解释着什么……一会儿老头高声发飚了,什么素质,我找你们领导去……一口纯正的东北话,声音抑制不住的往上走……他们到底说的什么事,我真没用心听。心想,这老头在图书馆高喊高叫,哪怕过去真是图书馆的领导,只怕不那么的合格。

上次泡图书馆,因不想离开座位,午餐也没去吃。这回有经验了,带了面包。下午一点多,肚子饿了。不知道阅读座位上能不能吃东西,周围的看了,除了喝奶茶的,没人吃东西。带了杯水,到靠近茶水间与卫生间的一头沙发上,吃了面包。回到阅读座位,还没坐定,一位保安在劝阻一两口子,在阅读室中间阅读沙发上吃午餐。看来,在读书人的旁边,是要禁食的。

上次在二楼见了电子阅报查阅设备,没上手。这回,去看了看,玩了玩。国内的什么报纸都可以查阅,输入省份与英文开关字母就行。但只能查阅三四天前的报纸,且大体只能看清大标题与小标题。内容的文字,放大了也看不清。这东东,只能标题,当作目录树的作用。

又在报纸处看了看,稀奇的是好多的国外英文报纸,美国的纽约时报,基督教箴言报等等大报,摆放了几十样。可惜,读不来英文。东南亚的华文报纸也的好些,一样一样的拿出来看了看。当日是周六17号,报纸多是14号,不算慢了。过去,我们读《人民日报》,得等那么一两日呢。

坐我旁边的一位中年人,四十来岁的样子,挺胖,看上去不像有学问的样子。可桌子上放两本大部头,每本都有《现代汉语成语词典》那样厚,一本是中文的,一本是英文的。这汉子读的是中文的,公共关系之类,还用笔认真的在笔记本上作笔记。他手机没电了,起身看了看,两个电插都占着。一个三角插上头,还有个两孔插,他左试右试,苹果手机的充电插头,怎么插,怎么插不进。他问对面的男青年,能不能把手提电脑的插头拔了,让他手机充电。对面的男青年说,刚好不巧,我的电脑没有电池,正用着,不能拔。汉大概是没听清楚,没电池或正用着,还强调着让他充一会儿电。男青年又向他解释,这回听懂了。汉子明显有点不满的说,这插是公共设施,得轮流用……也是,这汉子,学的正是公共关系学呢!

问题来了。一是,汉为什么不向坐在旁边的我问一问,非得死与男青年抬杠?二是学公共关系学的,能这样处理问题吗,学是学,用是用,学用分开?三是汉的话对吗?插头是公共设备,得轮流。如果对,那么汉如果离开位,别人坐上来,是不是也可以说,椅子和桌子都是公共设施,得轮流坐?

我开口了,你用我的插座吧。

没过多久,对面一直用着电脑的女青年手提电脑没电了。这里刚发生了不愉快。她看了看,两个插孔,短时间无法让出来,便站了起来,与座位上有富余插孔的读者商量座位我观察着她,商量两个不成,第三个成了。

换来了一个中年妇女,看上去像农村妇女。非常奇怪的事,这妇女屁股还没坐热,拿出手机,在手板上到处找插孔,也是手机没电了。

真觉得有点好笑,这妇女让出去的就是插电口,不到五,就开始找插电口。

即刻,我想到的是霍布斯的《利维坦》,这个妇女,就像是个一被社会模化了的一个符号化的人,只知道“让”,而不知什么可以出让,什么是必须坚守的。

去方便,顺便加点开水。先加开水,见旁边一个戴眼的人,站在那里等水的沸点(冷水也可以喝)。不好意思先去接水,我不需要点,只需要热度。方便完了,他还有等沸点。我说,你打不打水?他说,你先接。好,我先接。我的杯子还没到接水口,灯了,水了,就这么的巧。我可是一个大杯子,这眼镜先生,又得等好一会儿了。

每每到图书馆,浑身轻松,浑身自在,浑身带上了点小兴奋。特意观察了一下周围有插座的读者,那一个个都是个钉子,与我一样,占了座位,就不想再离开。可是呢,他们看的几乎全是正,带着“考试”与“受检阅”的心情,都还没离开“考场”与“演兵场”呢!与我的“当玩”心情,与闲散步态比较,多了责任与压迫感,少了许多人读书的乐子。

泡了六个来小时,轻松翻阅十六本期刊,看了好些的报纸,也收获了图书馆的点滴小镜头。

       2018年11月21日广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