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63 自然齐一,天下归易(7)--阴阳化育

 读书当玩 2020-08-08

《周易》是一生二,太一生阴阳,说的是阴阳化育的事。

《周易》的六十四卦,总的说,就是阴阳化育。

阴阳化育,从卦象上看是乾卦与坤卦,天卦与地卦两极的包容。

说《易经》,很多的人,很多的书,都会把乾卦与坤卦,放到一块说。

为什么要放到一块说?因为阴阳是《易经》的总纲。真正把《易经》领悟得比较深刻的人,大体会知道,乾卦与坤卦的不可分割。

把乾卦与坤卦合起来说,又说乾坤为阴阳,为天地,为两极,其实说的是哲学的“二元”。“二元”合一处,更成了一体的阴阳鱼。

这样统分与折合,其实以符号的形式,向大家说明理解世界、事物、社会、人生的方法与途径。

乾,元享利贞。象曰: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初九,潜龙勿用(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惠也);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上九,亢龙有悔(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用九,见九龙无首,吉(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之所以,把乾卦,不厌其烦的列出来,想说的是这是古人,在当时所处的时候,用当时非常有局限性的认识,表达了对世界的抽象理解之中,一个从阴阳整体的混沌中,也可以理解成阴阳鱼的整体之中,抽象出了一个“全阳卦”,并所这个“全阳卦”命名为乾卦。

乾卦,是抽取了阳气之精华的符号表达。至于总体卦象,以及由初九到上九,以及用九,那些的表达,只是古人的非常有局限的借用龙为阳的代表,拾级而上的预事说事,甚至在不是是,就是非的“二进制”概率中测事。

对乾卦的理解,可以理解为一个阳气渐放,直到放尽的全过程。好比太阳初升到落山,婴儿落地到衰老,新生事物到衰落的过程。

从乾卦的理解,从规律上,哲学的意义上理解事物的发展,人生的成长,什么时候应当顺应时机做怎样的事,依时而动,顺势而为,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如果,把易经的卦象,顶在头上,用古人非常有局限性的简单的工具,硬要说是神明式的某个必然布局,或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那就落入了《易经》歧途的圈套。

学习《易经》,作为部总领悟之下的各个击破的深入,或者总体把握原则上的了解各个枝叶的意义上去研究每个卦象,每个说辞的意义,是专家们或爱好者们值得去下功夫的。

需要把握的总的原则,《易经》的变与不测,是永远永恒的,固定不变与可测,是暂时与相对的。

坤,元享,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对坤卦的理解,可以理解为一个阴气渐收,直至收尾的全过程。好比大地被阳光照射后,养育万物,母马与公马交媾后,生育小马驹一样。

坤卦,阴不再像乾卦细列出来了。学习与理解,相通于乾卦。

乾卦与坤卦,一个渐放,一个渐收。乾卦为阳,坤卦为阴。阳有有阴,阴中有阳。阴阳合体,不离不弃。

乾卦与坤卦,应当叫做乾坤卦,是《易经》阴阳化育的总卦。

用乾坤卦来认识和理解事物,旨在阴阳化育。

阴阳化育的两极,可以从地球的南北极来理解。阴阳两极之间放射着众多的磁力线,在这些的磁力线的变化间,由阴阳两极先定出四个卦的四象,或代表太阳太阴少阳少阴,或春夏秋冬,或东南西北,或青龙玄武白虎朱雀。再由四个卦象变成比较固定的八卦。

八卦,大体就让人的认识有了个基本的定位,有了基本的方向,有了基本的相互对比,有也基本的比较准确的表达。

八卦,每个卦,都有比较约定俗成的定义。分别为乾坤坎离震艮巽兑。这八个变化,在生产力极端简单的环境里,解释着极端简单的现象,是朴素的认识世界的工具。这好像,在简单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只需要有几百个字,就能完成一般的表达与交流一样。

随着生产力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们渐渐发现用简单的八卦,已经不能很好的定位,不能准确的把握方向,也不能恰当的对比,表达上也缺少准确性。于是,发明了六十四卦。且让六十四卦,生于好多的变卦。这样以来,对外界变化比较快的世界,就有了一个基本准确的认识与判断,以及预感预判。

无论是八卦也好,六十四卦也好,都是在阴阳化育的总的规律中,定位与寻找具体的规律。

   2019年7月17日怀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