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No1217 碎影又拾旧专署--黔阳专署大院印象(30)

 读书当玩 2020-08-08

(专署合作社)

5月15日,又去了一趟旧专署。

缘分。与南兄约好今天去。

结果,天气预报说,今天全天有雨。昨天,晚上说好,暂时不去了。等天气。

雨,扎扎实实的下了一夜。

睡在床上,想天公不作美。去拍旧专署,肯定的泡汤了。

睡到九点才起床。雨停了。

临时,又约起。开路,去旧专署。

(专署老银行)

车行一个多小时,到了大沙坪。

真的没抱太大的希望。因为前些年,与鄢乐平去过一次,好多的房子都拆掉了。连我们住的靠猪栏边的两栋平房,也拆了。

这回,只想捡捡漏。

天气,像与我们约好了。

一天下来,我们在车下,不下雨。我们一上车,下雨。神得不能再神!

这回来,在广州就想好了,一定要去的。

哪怕没什么新的收获,也要捡拾一下“旧山河”。

多少会给正在玩的文字《黔阳专署大院印象》,增加几张插图。

(专署操场)

好多人说,专署已经去不得了。

不去,可能比去更好。

不去,还存有一个美好的回忆。

去了,可能会强烈的体会那些美好的旧影与时光,已经烟消云散了。

大门,还是那个大门。原来大门上的标语口号,残缺不齐。如今,也不知那来的钱,竟然给修复好了。

合作社,还是那个合作社,老样子。因为写了专署银行,这回专门拍了下来,也不管门口堆满了垃圾。

(大门背面)

专署的操场与灯光球场,只能拍一个堆好好多东西的坪坪。什么也没有了,那些旧的影像。可地方,还是那个地方。左边是灯光球场,右边是操场。后面是花园。

在操场上,我们曾经的玩耍,我们曾经的打斗,我们曾经的露天电影。

露天电影院,一点的迹象也没了。原来靠马路边的的围墙,修了一栋砖房。原来看电影的空旷的坪坪,种了好多柑桔树。只有合作社的墙壁剥落破败的背景,还固执的坚守着历史的旧像。似乎倔强的说,这里就是老专署老电影院的旧址。

(合作社背面,原电影院的院子处) 

如果,你记忆不够强大,你存放在旧专署的故事不够多不够深刻,那你再去旧专署,捡拾的除了沧桑,还是沧桑。

不得不说,立在门口的“黔阳专署旧址”的牌子,成为了洪江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让人心上平添一星点的光亮。

哪怕,什么钱也不花,什么事也不做,什么也不用下气力。有了这块的牌子,那些还存在的旧的建筑,便不会再随便的拆除了。

我走到合作社与银行的那条巷子,那是孙光的家,是我们每天上学要通过的地方。

这巷子还在。巷子里有条狗,不敢进去。草草的在门口,拍了一张。有份闲心时,我会在这张照片里,寻找出旧日来来回回的足迹。

(老家属房)

先说说脚下的路吧。同行的南兄说,这是龟背路。

合作社与操场之间的旧专署的水泥路,还有一个左拐弯的水泥路,是过去的老路。

这条路,在记忆中。往里走的右边,是电影院的竹篾围墙。左边路边种着一排观赏石榴树。石榴树后,是操场。

(党校礼堂)

一场的雨,路上积了好多的水氹。南兄说,你把手机放在地上拍,有沧桑感。

路已经坑坑洼洼。按照南兄说的方法,拍了几张。边拍,那些路的故事,从镜头钻到了脑袋里。

 (幼儿园的一栋两个局长住的老房子)

这条水泥路,电影院这一边修建时,好多劳改犯参与了劳动。我记得修的时候用木板隔开来,加注沙石与水泥。水泥干了后,又把木板用凿子凿出来,再灌入沥青。我还问施工的工人,为什么这样做,他说是为了热胀冷缩。

水泥路,是我们玩轴承三轮车,与轴承单车的地方。是我们学习骑自行车的地方。

在大院,我就学会了骑自行车。

个子不高,脚从自行车的的三角架中穿过去,先是踩半圈,尔后踩一圈,接着上骑上车踩半圈。最后,可离开座位踩一圈。

在大院,学会了骑自行车。曾经租过自行车租车行的车,从小街到大街,从大街到小街。厉害的时候,下大安桥,放双手(两只手离开把手)!

(鱼鳞板房)

文革时,这条水泥路,是游斗走资派的路。从操场出发,前头的转到操场了,操场里的还有好多没开始出发。

虽然知道原来的两栋平房已经拆除了。首先还是往那边走。拍了一张幼儿园边的那一一栋原来往两们局长的平房。又拍了手管局旁边的菜地(这里过去是我们隔着围墙打泥巴仗的地方)。

走出去,想从外面看看我们曾经住的地方,也想看看老油坊,还是不是过去的样子。

时过境迁,什么都与过去,不一样了。只有一段段的老围墙,还是原来的基础,原来的围墙。

(以前没有这栋平房,可能是拆除旧房子时,用旧材料修建的)

老地委被处理大红橙的一个什么工厂占据了。原来叫什么厂,不记得了。来过两次专署,每次要求进去拍几张相片,都被拒绝了。

这回与南兄同行,他真的是个福星。我们竟然进去了。拍了好多照片,拍个个鱼鳞板木头老房子。这个老房子,过去是没有人。估计是后来拆除原来的鱼鳞板老房子,用老房子的材料新建的一座老房子。

(地委党委会议室)

与过去印象中的专署比较,已经是破败不堪了。

真的是这样,一次去,比一次的破败。

那些的老建筑与旧影像,幼儿园,鱼鳞板老房子,三栋巷子,老电影院,等等一些,正如昨日东流水,再也不能逆溯而回。

(地委老房子)

这次去拍摄了一些旧楼旧物的影像,这些的旧建筑所处之地。用两句的诗来说,淤泥藏陷紫金盆,蒿蓬遮盖灵芝草。

好多的照片,是钻进一人多高的蒿蓬,像进山砍柴,用脚扫荡开路,才拍到的。

(被蜘蛛网住的小鸟)

在长年见不到人,没人去的老建筑的树木草丛中,拍到一张罕见的照片。蛛蛛网,网住了一只飞鸟,一只知了。

这样的景象,我是平生第一次见到。

(被蜘蛛网住的知了或大飞蛾)

又穿过茂密的草丛,钻进了藏有草丛中的地委好些老房子。还拍了党委会议室。

(地委老房子)

而后,到党校那边拍了老码头与党校一些老房子与党校礼堂旧址。

这回,意想不到,比上一次与鄢乐平老兄去,拍摄的东西还多些。

最后,去红旗小学(如今是黔阳五中)转了一圈,也是旧貌变新颜了。

拍了一张大门,与大门边上的老平房及进门的水塘,便离开了。

(地委老房子)

想去旧专署的朋友们,先看看如今的专署仅存的旧影像,调整一下美好的记忆与现实的景象间的反差吧。

 (以上图片均为手机拍摄)

黔阳专署大院印象

          

2020年5月15日怀化清乐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