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No1268 文明的缔结,来自战争的锻造?(3)--读约翰·基根的《战争史》小札

 读书当玩 2020-08-08

       

   3

当战争分为“实际战争”与“真正战争”时,实际战争的范畴往往是像哥萨克士兵那样,战争会不会带给自己与自己的团体实际的好处。战争会不会实现骑在马上为所欲为,与实现自己不被战争规矩所绑架的现实利益。真正战争,则是带着特有的军人气质与军人意志及军人荣誉,并使之染上了民族与国家利益强烈色彩。

约翰·基根的《战争史》说:“天性要人逃离危险贪生怕死只顾自己;天性使人像哥萨克人一般行事--要不要作战全看自己的兴趣,如果对自己合适,可以在战场上就做起买卖来;这是‘实际战争’的恶劣表现。另一方面,绝对服从、勇往直前、自我牺牲、荣誉至上这些团文化的理想若能得到充分实现,就离克劳塞维茨心目中职业军人应为之奋斗的‘真正的战争’不远了。”(P18)

“实际战争”与“真正战争”的分野,是文明与文化的分野。

哥萨克与蒙古人的战争,与普鲁士及英国人的战争,肯定是存在巨大差异性的。

从以上的对“实际战争”与“真正战争”的概括看,“实际战争”更加接近人的野蛮性,而“真正战争”却带上了文明的外衣,具有骑士风格了。

约翰·基根的《战争史》对比了克劳塞维茨与马克思对战争的认识。

“从某个意义上说,克劳塞维茨对他所面对的这个军事难题找到的解决办法与几年后的马克思对他所面对的政治难题的解决办法大同小异。他们两人都是在德意志唯心主义的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不过马克思接受了哲学思辨的训练,而克劳塞维茨却没有。特别能说明问题的是,克劳塞维茨 一直深得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的重视,其中是欣赏他的不是列宁。原因显而易见。辩证是马克思主义方法的本质,克劳塞维茨使用辩证的方法推理说,在战争中,越坏越好,因为越坏就越接近‘真正’的,而不是‘实际’的战争。马克思后来也说越坏越好,政治中的最坏是阶级斗争的顶点--革命,它将推翻空虚的‘实际’政治,迎来无产阶级胜利的‘真正’社会。”(P20)“因此,《战争论》和《资本论》这两部题材迥异的著作归根结底可以算作同一类的书。”(P21)

可不可以这样的理解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与马克思的《资本论》?没有接受过正规与系统训练的克劳塞维茨,只能在现实的战争中,在战争中学习总结战争,在战争中观察与分析战争,并且运用了辩证法。而当战争的终极的理性,也就是他心目中的真正战争到底是什么,除了表述为战争为政治服务,是政治的最高手段外,就无力深入的解析与理论了。而马克思正好在《资本论》中用阶级的观点,阐述了阶级社会的本质,并将战争的真正意义归结到反反对剥削与压迫的革命上来,并在途径上非常认同克劳塞维茨充满辩证的战争理论。

人类社会的战争,应该说大多都受意识形态的影响。但其最开始的动因,绝不是意识形态的冲突,而是饥寒交迫不可活的反抗。

真正的在意识形态之下的人类的大面积对抗与因此而爆发的战争,应该是二战。

与其说,德国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为了打破一战的束缚,打败法国与英国,建立欧洲新秩序,不如说是想在欧洲建立新秩序的同时,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打败前苏联这个意识形态上的异类,从而建立新的世界秩序。

读了约翰·基根的《战争史》中的“实际战争”与“真正战争”,我的理解为,“实际战争”打的是一时一地的区域性利益,“真正战争”打的是整体的旗帜方向与整体的战斗意志;“实际战争”更加有利于参战的双边与地域,而“真正战争”则更加有利于整个国家。

 《书虫齿痒》4

《书虫齿痒》5

2020年7月11日怀化清乐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