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威:静以待动空城退敌的淮南名将 | 五代十国

 时拾史事 2020-08-08

杨大个子起兵庐州,这哥儿们成为原始股三十六友之一,从牙将做起,为杨行密奔走。在对抗孙儒的日子里,虽然多次败于对手,他却悟出了如何战胜敌人的关键,那就是坚壁以御,坐待敌灭,此为典型的以静制动。孙儒临死感叹"得公不败"!他受任治理庐州,内抚百姓,外御寇兵,枯木敝帚皆被其恩。后驻节洪州,以千人行空城之计拒敌数万,放纵酣饮,神情自若,为周本破敌赢得了时间。故主临薨,周隐推举他克绍大业,终为当权者所忌,幸得纾解,从此静极而。他就是史赞"以静待动"的淮南名将刘威。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很多时候,科举出身的州郡大吏并不清楚地方实情,真正洞悉民间疾苦的恰恰是那些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胥曹小吏。

在太平岁月里,这些了解民情的小吏是很难有上升空间的,他们夹在上官与百姓之间,往往里外不是人。然而,一旦风云际会,此等小吏亦不想做池中之物,必将飞腾六合,凭着他们在亲历亲为中积淀的百事通达,往往能够成为名垂青史的佐命元勋。淮南名将刘威既是其中一员。

成功逆袭不负小吏志节

刘威是庐州慎县(今安徽肥东)人,生年不详,这在很多出身贫寒的小吏中是常事,在他们未曾显达之时,是没有人关注的,甚至他们自己也不会太在乎自己的生辰,久而久之,就连史官也语焉不详咯。

刘威从小就为人豪爽,颇有志节,渴望能够在早日结束乱世的过程建立功勋。可是,他一直没有遇上伯乐,只能在县里当个不起眼的小吏,直到认识了相貌清奇的老乡杨行密。刘威觉得,杨大个子虽然有前科,但却是个值得交往的乱世英豪,就放下身段与他倾心相交。通过杨行密,刘威也结识了田等人,他们一起成为了杨行密创业原始股东——三十六友。

公元883年,起事取得意想不到成功的杨行密,顺利当上了朝廷册封的庐州刺史。刘威顺利加入了杨行密的军官团,一跃由基层公务员变身现役军官——牙将,瞬间开启了自己不平凡的奋斗之旅。

就在这一年,对杨行密颇为赏识的淮南节度使、大诗人高骈遭到了部将毕师铎的反攻倒算,成了阶下之囚。高骈出事前,曾命令杨行密率军相助。杨行密本就惦记淮南治所扬州,如今得了将令,师出有名,当然屁屁颠颠地率军赶赴扬州。在此后平定毕师铎的战斗中,刘牙将张开锋利的牙齿,狠狠地咬疼了叛军。杨行密对于这位表现抢眼的老兄弟非常照顾,立即上书朝廷表奏其为窦州(今广东信宜)刺史。反正窦州也不在淮南治下,刘威只能遥领,唐廷自然不会反对。不管实授还是遥领,刘威都是杨行密手下进阶比较快的得力手下。

之后,蔡州军大将孙儒杀了毕师铎,又来抢扬州。这家伙兵多将广、凶残暴虐,势单力弱的杨大个子只有跑路的份儿。当然杨大个子会美其名曰"避敌锋芒"。然而,孙儒也不傻,很快看出自己要想坐稳淮南第一把交椅,就必须推倒杨行密,所以在接下来的数年间,孙、杨之间大小摩擦不断。

公元890年,刘威和田覠、安仁义等联手,在武进(今江苏常州)一战击败了孙儒的大将刘建锋,这个号称军中壮士的猛将见识了江淮勇士的摧锋破阵,虽然不肯就范,但此后他率军南下湖湘,到底也是对江淮勇士存了一份敬畏。

不过,孙儒仗着自己兵多,很快又还以颜色。为了翻本,第二年,刘威和杨行密的小舅子朱延寿联手率军三万与孙儒军战于黄池(今安徽当涂),结果刘威军大败。这下,孙儒的信心倍增,又开始嘚瑟起来。

公元892年,孙儒尽起大军,号称五十万,杀气腾腾地扑向宣州(今安徽宣城),欲毕其功于一役。形势异常严峻,杨行密起初想再次避敌锋芒,退保铜官(在今安徽铜陵,是黄山、九华山、太平湖的北大门)。众将议论纷纷,也拿不定主意。杨行密忽然想起因为战败下狱的刘威,与孙儒交战多年颇有心得,就想问问他的主意。说老实话,杨行密是个比较厚道的人,不喜欢轻易杀人,特别是不忍杀自己的老兄弟,如果刘威说得有理,自己正好可以借机赦免他的死罪。

刘威这段日子人在狱中,心却仍在战场。他为人好静,但却不是个轻易服输的人。他利用这段难得的清闲时光,仔细分析形势,对比敌我优劣,已经有了破敌之术。现在,见杨行密问计,就坦然进言:"如今敌众我寡,硬拼和躲避诚非善策。然而孙儒虽然势大,但其一路裹挟士民,焚人房舍,毁人田亩,自绝后路,民怨已深,更兼倍道而来,粮秣不继,虽有百万之众亦有何惧哉?只要主公坚壁清野,据城不战,同时绝其粮道,自可坐观其毙!"一席话与杨行密的谋士戴友规所见相同,杨行密终于下定决心与孙儒死磕到底。

事实证明刘威的战前谋划无比正确。面对孙儒大军黑云压城,杨军将校大都心生怯意,更遑论破敌了,刘威却凭着做中学、败中学的本事一下就找到了敌人的命门,以少敌众,大获全胜,从而奠定了杨行密坐拥江淮的根基。此战,刘威居功至伟,不仅成功地走出了失败的阴影,而且重新成为杨行密的军中上将。

孙儒被捉,将于闹市处斩,临刑前,他请求见刘威一面道:"老子横行天下多年,不想却中了阁下的算计。阁下静以待动,以少胜多,令我佩服!我如果有像您一样的将领,何至于败亡?!"对此,刘威只能唏嘘不已。

公元894年,坐拥淮南的新兴土豪杨行密表授刘威为庐州刺史,不久又加观察使。杨行密将自己的故乡交给同为庐州人的刘威治理(乱世中顾不上本地人不任本地主官的官场禁忌),显然是看中了刘威不仅有勇,更兼能文,且出身小吏,通晓民情,可以还故乡一个平安富裕。在获准可以承制封拜后,杨行密再迁刘威为淮南节度副使、行军司马、东西行营副都统。之后,刘威再加使相荣衔,凭着自己的见识与军功一跃成为淮南军中的二号首长。

经营故乡却为他人作嫁

当刘威衣锦还乡,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时,没有满眼的鲜花,也没有欢乐的人群。只见庐州四郊多的是战时营垒,虽然无军士驻守,但刺眼的断壁残垣似乎仍然在诉说着当年鏖战的残酷。进入城中,复见百业萧条,人民啼叽号寒。难道这就是自己舍身搏命所追求的美丽家乡吗?刘威不禁陷入沉思。

不久,刘威走出州衙,走到了百姓之中,向他们宣讲政策,为他们指明生业。通过刘威持之以恒地内抚百姓、外御寇兵,破败的庐州慢慢恢复了生机,四民得安,社会经济逐渐步入正轨。

后来,刘威的亲老乡、同样战功赫赫的张崇接替刘威主政庐州,这厮不仅在战场上比刘威狠,对老百姓同样狠得出奇。有一次,这厮去扬州述职,庐州百姓以为这厮之后会按常规调任他处,无不欢天喜地地庆贺:"渠伊不复来矣!"众人背后都不敢叫这厮的名字,而称"渠伊",足见对他是又恨又怕。哪知道朝廷不按常规办事,让他仍留原任。这厮一回到庐州,听了狗腿子的汇报,立刻下令按人头征收"渠伊钱"。一年后,张崇再次入扬州,这回百姓学乖了,纷纷捋着胡髭庆贺。结果老天爷偏偏和庐州人作对,又让他回到庐州,简直比胡汉三还胡汉三,这厮一不作二休,下令征收"捋髭钱"。总之,这厮为了发财真是花样百出,巧立名目,誓将庐州地皮刮净,把刘威费尽心力治理的庐州又打回了原形。彼时,杨吴政权权力更迭政争激烈,像张崇这样的猛将,只要不公然唱反调,当权者很多时候根本无暇顾及,只是可怜了一路百姓深陷冰火两重天。

难怪故老相传,在刘威离任时,庐州发生了大火,同时出现了许多持火夜行的人。有好事者认为大火是这些夜行人放的,就放箭射他们。结果这些人倒地化作了棺材板和破扫帚。令人咋舌的是,头天射倒了这些怪"人",第二天又会出现,直到张崇走马上任后才停止。也不知是刘威恩及枯木破帚,还是鬼怪惧怕恶人?

朝权更迭笑看人世浮沉

就在刘威兢兢业业地为杨吴政权谋福利的时候,带头大哥杨行密眼看着就要油尽灯枯咯。

公元905年,虎父犬子的杨行密拖着病体问舒州人周隐,如何处理自己的身后事?时任淮南节镇判官的周隐之所以能够受到杨行密如此器重,主要是因为周隐性情耿介,一向尽忠履职。可是这次周隐表现得太"忠诚"了,竟然说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答案:"主公嫡长子杨渥轻佻信谗,素喜击球饮酒,不谙政事,绝非保家之主,其他公子又都年少无知,不能驾驭诸将。只有刘使相(威),跟随主公起于微末,百战余生,若主公将权力暂时交给他掌管,他必不会负您重托,一定会在诸子长成后将权力交回的!"一席话说得杨行密直翻白眼,说得旁边的两个杨家亲将——左右牙指挥使张颢、徐温怒目而视。

良久,张、徐二人对杨行密说:"大王您出万死、亲冒矢石打下的偌大家业,不传子孙,岂能传给外人?"见手握兵权的亲信如此说,杨行密这才艰难地点了点头。不过,杨行密并没有怪罪周隐,在他心里对周隐的话也是不无欣赏的,毕竟杨行密对自己的儿子们真的不放心。只是杨渥上台后,二话不说就将周隐灭了。

这件事,无疑将刘威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别人不会在乎刘威是否躺枪,一定会借机进谗,说刘威与周隐勾结意图取而代之。幸好,杨渥刚上台,刘威又久在外镇,所以顾不上动手,不过,杨渥还是下令将刘威改任镇南军节度使,将他由庐州打发到洪州(今江西南昌)。刘威本着以静待动的处事原则,老老实实地移镇,安安生生地做好本职工作,努力让杨渥挑不出毛病。

907年,杨渥以鄂岳观察史刘存为西南面都招讨使,率军进攻南楚,却让刘威给刘存打下手,担任应援使,同时还派出了监军。可见,此时的刘威身份已经有些尴尬了。不过,刘威依然故我,安安静静地做好本职工作,直到刘存兵败浏阳口。刘威听说刘存等将被俘,知道再援助也没用了,这才约束余众胜利大逃亡,尽量保存革命火种。杨渥新败,也不好找一个后援的老将说事,只得强咽下这口气。

刘威和杨渥的这种静态平衡直到一年后的公元908年才无疾而终。因为这一年五月,杨渥被当初力保他的张颢、徐温所杀。也不知杨行密和周隐地下有知,将作何感想?

张颢见杀杨渥很容易,就萌生了取而代之的想法,可是淮南众将并不买帐。心向徐温的谋臣严可求吓唬张颢道:"镇南节度使刘威、歙州观察使陶雅、宣州观察使李遇、常州刺史李简都是跟随先王起事的老人,哪个不是功勋卓著?如果您现在上位的话,他们断然不肯屈居于您之下的。为今之计,不如立幼主以安其心!"张颢想想也是,自己虽然有兵,但那些人同样有兵,一旦较起真来,还不知鹿死谁手呢?于是,只好继续奉杨渥的弟弟杨隆演为主。

不久后,无谋寡断的张颢就被徐温收买的壮士所杀,杨吴的实权一股脑儿地落到了徐温手中。

面对徐温的滔天权势,同为功臣的李遇表现得非常愤激。他和杨行密是亲家,对杨吴的感情好过其他功臣,自然看不惯徐温的颐指气使,就对着朝廷派出的使者说:"徐温是哪个旮旯的,我怎么不认识啊!"这下,饶是徐温脾气好,也受不了了。

徐温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公元912年,李遇一家子就死悄悄了,李遇的儿媳、也就是杨行密的女儿被改嫁他人。这下,其他功臣都不淡定了,素来喜欢以静制动的刘威也感到了一丝丝的不安涌上心头。作为一个为杨吴创立呕心沥血的老人,此时此刻的刘威浑身无力、心情沮丧,却又回天无力。

关键时刻,幕僚黄讷挺身而出对他道:"您虽然因为周隐之事被猜忌,但此事实属空穴来风,您从未有过谋反之举,若能放下成见,入朝觐见,相信不论主上还是徐大人都会尽释前疑的!"刘威不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也不是一个胆小的人,听了黄讷的话,迅速下定了决心。于是,他派黄讷为先容去扬州说项。黄讷在途中遇上了陶雅派出的说客,二人不谋而合,一同进入扬州。

当年七月,刘、陶二人只带了几名随从进入扬州。徐温听说淮南军元老重臣到来的消息,内心非常欢喜,毕竟自己功勋不著,很多人对自己面服心不服,这下好了,原始股东中硕果仅存的刘威、陶雅都向自己低头了,别人谁还敢惹事?徐温不仅热情地接待刘、陶等将,对待他们就像对待杨行密一样,还给他们加官晋爵,这让刘、陶二人瞬间放下心来,对徐温的看法也大为改观。

为了投桃报李,刘、陶二人率诸将吏联名向唐朝派驻江淮的宣谕使李俨请求,承制加封杨隆演为吴王,徐温为镇海节度使、同平章事。虽然,李俨和他背后的唐廷只是橡皮图章,但由淮南元老联名请封这件事的政治意义不可小觑。心满意足的徐温下令刘威、陶雅各回节镇,笼罩在杨吴朝廷的一场政治风暴终于在各方的妥协下烟消云散。

空城拒敌尽显老将风采

看着杨吴内部斗得风生水起,割据抚州的危全讽觉得有机可乘,就率领十万余众,浩浩荡荡地向洪州杀来。

危全讽这人若论治理地方,绝对称得上循良之吏;可要让他治军经武,必定让人不敢恭维。当年王茂章经过抚州,危全讽曾请这个令朱温眼谗的大将尽阅抚州之兵。结果王茂章吃他娘,喝他娘,临了还要说他娘:"淮南军分为三等,公之兵可勉强列为第三等!"危全讽不服,总想找个机会将抚州军拉出来和淮南军比试一下。

公元909年六月,机会来了,数万抚州军气势汹汹地开到了洪州城下。此时,镇南军驻守洪州的正规军只有一千人,与城外连营数十里的抚州军相比,简直小菜一碟。听到城外不时响起的战鼓之声,看着无边无际的敌人向着洪州城涌来,城中士庶无人惊骇。

刘威作为镇南军的一哥,看着远超自己的敌军,内心其实也不淡定。但久经沙场的他知道,自己没有退路,如果此时弃城逃跑,无论是杨隆演还是徐温都会趁机将自己拿下的。洪州与抚州相安无事多年,刘威自然听过王茂章这个昔日同僚的精辟论断,而且也深知抚州军的虚实,仗着洪州的城高池深、士广民稠,若是死战,总能坚守些日子。相信杨吴朝廷是不会轻易放弃这个控制豫章之地的重镇的,到时一定会发兵救援。

不过,刘威觉得现在还没到与敌死战的时候,自己完全可以趁危全讽不明洪州底细,故布疑阵忽悠一时。于是,刘威一面命手下将士严阵以待,一面置酒城楼,放歌酣饮、神色自若、目无余子。危全讽这个军盲听说刘威在城上搞行为艺术,就带人到城下观看,哪知不看还好,一看危全讽也像喝高了一样,对众人说:"刘威是淮南宿将,如此模样,一定是有恃无恐,我可不会上当!"然后,一声令下,众军都撤到象牙潭(今江西新建西南80里赣江西曲处)避暑了。哎,抚州军战力如何尚未可知,抚州军的统帅是个外行却是实锤。

不说危全讽忙着避暑,却说杨吴朝廷接到洪州告急文书,也不敢耽搁,立刻派遣大将周本率军七千救援。刘威见到老战友周本,就想请远道而来的援军搓一顿,哪知周本却推辞道:"不是我不想吃,而是敌众我寡,若军士知晓其中利害,必然心生忧惧,到时候仗就不好打了。余意不若趁我军士卒刚到此地并不清楚敌我态势,乘着士气正锐一鼓破敌。等我军取胜再来痛饮不迟!"之后,周本于象牙潭边以少胜多,抚州军也用赫赫败绩证明王茂章所言不虚。

周本可以进城饮得胜酒了,刘威却奉令前往危全讽的地盘上宣示治权。这方面老刘驾轻就熟,一番恩威并用的抚谕,很快让危全讽治下的百姓安定下来。

此次洪州得以保全,老将刘威功不可没、风采依旧。如果没有他在危急关头以静制动,巧施空城计,就不会为周本争取下宝贵的救援时间。抚州军一旦占据洪州,势必士气高涨,而且据城而战的优势要远超隔着象牙潭边苦战。真要到了那时,周本即便破敌取胜,其军折损恐怕也非少数。

公元911年,洪州越王山(今江西建新)下的昭仙观前有石陨落,其声如雷,发出五色光彩,其光环达十丈开外,这显然是陨石受到空气阻力后剧烈燃烧所致。附近四州百姓闻其声者甚众。当地官员上报州府,刘威闻讯后赶来察看。他命人将这块长七八尺、围三丈余的陨石抬入观中供奉。哪知这块石头会变,而且一变再变,居然最后变得只有七寸大小。于是,人们称他为活石。

其实,陨石坠落燃烧,体积会变得越来越小,这是个正常的物理化学过程,但当时人们不太懂得其中精妙,就以讹传讹地认为是活石自变。此事被当时著名的道士杜光庭录入其所著的《灵异记》中,后又被《太平广纪》辑录,成为刘威主政洪州时的一件祥瑞之事,也让曾因越王勾践伐楚期间驻兵于此而得名的越王山小小地火了一把。

此后,刘威长期镇守洪州,经过他的不懈努力,终于使洪州成为一方静土。914年,刘威病死于任上,可谓静极而殁。

刘威死了,徐温对刘威的戒心终于可以消除了。不过,看着刘威的儿子刘崇景正逐渐成长起来,徐温又不自在了,决定要好好地打压一番。已在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任上四年的刘崇景感受到了徐温的压力,知道自己已经上了黑名单,淮南虽好,已不是自己的安生之地,与其坐以待毙,不若拼死一搏。于是,刘崇景联络南楚,于父亲去世的当年就举兵讨徐。南楚大将许贞率军来援。

徐温立即派出自己的金牌杀手柴再用,率军平叛,双方在万胜岗大战一场。刘崇景怎么是老柴的对手呢?战败的刘崇景被迫弃国外逃,刘威一系至此从淮南政坛消失。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