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南遗事21:昔日同一个战壕里的兄弟,张颢徐温为何走到水火不容的地步

 昵称TiFNlDv4 2022-09-21 发布于河南


瓜分国土向朱温称臣,徐温一开始也是同意的,毕竟面对强大的朱温他心里也没底。

可等杀了杨渥后就出状况了,张颢见如此轻松便除掉了杨渥,野心瞬间膨胀,生出了独吞江南自己当老板的念头。于是在商议向朱温称臣之事时,张颢闪烁其词,瞻前顾后,顾左右而言他,就是不提正事。

  徐温也不傻,你张颢心里那点小九九,你以为俺老徐看不出来吗?你想吃独食,先问问满朝文武答应不答应。

其实徐温也不是善类,他也想吃独食,但他投鼠忌器,有所顾忌,毕竟此时朝野上下拥护杨氏的忠臣还不少,他不敢贸然露出狐狸尾巴。

但张颢的野心来得远比徐温强烈,他已经迫不及待想试探一下百官的态度了。

几天后的一次全体会议上,张颢提前埋伏下全副武装的武士,一个个手持砍刀斧头,杀气腾腾,随时待命。所有参加会议的人员都被要求解除武装入内,一场鸿门宴开始了。



会上,张颢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厉声问道:吴王薨逝,国不可一日无主,谁应该即位!

大家都被唬住了,没人敢说话,会场鸦雀无声。
张颢连问三遍都无人回话,更加恼怒,心里寻思这帮二货怎么就不懂我的心思呢?非要逼我说出大实话不成?

就在他正要发怒时,一个人站起来说话了。

张颢一瞅,原来是杨行密生前最器重的军师严可求。严可求向张颢拱拱手:“主上薨逝,国中不可一日无主,先王子嗣皆幼弱,有道是国赖长君,社稷之福,以臣之见这淮南军府非明公①不能主持。”

听到严可求支持他,张颢心花怒放,正要夸奖严可求,突然严可求话锋一转:
“但明公切不可操之过急呀,臣以为不必急于一时。”
你这是几个意思?

张颢很郁闷,犹如被迎头泼了一盆凉水。

严可求不慌不忙说:“明公有大功于国,如今国中无主,明公理应主持淮南军府,然而朝中的一众老臣,如庐州刘威、歙州陶雅、宣州李遇、常州李简等人都是追随先王开国建功的元老重臣,此辈岂肯俯首称臣?一旦他们举兵作乱,明公当作何决断?”

张颢一下子沉默了,这个问题他确实没想过。张颢虽然自杨行密死后就执掌军权,地位在徐温之上,但他有一个致命弱点。

那就是他曾是杨行密死敌孙儒的部将,后来孙儒兵败被杀,张颢又投入杨行密部将蔡俦的帐下。后来镇守庐州的蔡俦起兵背叛杨行密,还挖了杨行密的祖坟,愤怒的杨行密出兵讨伐。
张颢见蔡俦没戏,不愿陪葬的张颢毅然决然逃出庐州城,向杨行密投降。杨行密把张颢安置在大将袁积手下,袁积瞧不起这个频繁投降的家伙,建议杨行密杀了他。杨行密爱惜张颢的勇猛,不舍得杀他,就把他调到自己的卫队里,从此张颢便成了杨行密的亲信。

但张颢并不在杨行密起兵时的三十六英雄之列,而刘威、陶雅等人都是三十六英雄之一,不论是资历还是实力都在张颢之上,真要论资排辈也轮不到他张颢即位。

而且早在杨行密临终前,周隐就曾举荐刘威即位,可见刘威的实力之强。杨渥即位后刘威被打发到庐州守城,但刘威的影响力仍然左右着朝局的发展。现在你张颢添着大脸想当老板,也不问问董事会的大股东们答应不答应,至少刘威是绝对不答应的。

看张颢陷入了沉默,严可求更来劲了,继续说:“以臣之见,此事不宜操之过急,为了稳住刘威等人,不如暂且立先王之子为主,刘威等人自然无话说,明公奉少主执掌朝政,谁敢不从。”

严可求的话滴水不漏,张颢竟然找不到反驳的理由。就在他暗自叹息时,严可求变魔术一般从袖子里掏出一道诏书,宣称是太夫人史氏(杨行密妻子)手书。

一听是太夫人手书,百官赶紧跪听教诲,张颢老大不情愿,也不得不跪听这老太太说些什么。



太夫人史氏在手书中明确写到先王(杨行密)早薨,嗣王(杨渥)不幸亡故,杨渭以先王次子当即王位,望百官莫辜负先王的嘱托,同心协力辅佐幼主,共保淮南基业。

文字写得非常悲切,大家深受感动。张颢看到这一幕非常沮丧,却没有办法阻止,只好勉强同意奉杨渭为淮南留后、弘农王。

杨渭即位后改名隆演,史书有的写杨隆演,有的写杨渭,其实是同一人。②

等到杨隆演即位后,张颢才从探子那里打听到一个令他五雷轰顶的消息。原来严可求要求拥立杨隆演的建议,包括太夫人史氏的手书这一切都是徐温的授意,这都是徐温精心策划的一场戏,张颢完全蒙在鼓里。杨隆演之所以能顺利即位完全是徐温暗中运作的结果,目的就是为了阻止张颢篡位的企图。

张颢心里那个气不打一处来,从此算是和徐温干上了。

姓徐的,你小子不厚道跟我玩阴的,既然你不仁,那就别怪俺老张不义了。


注释:
①明公:古代对地位尊贵之人的尊称,明有明智明理之意,恭维之词。最早出自《东观汉纪·邓禹传》:“明公虽建蕃辅之功,犹恐无所成立。”
②《旧五代史》作杨渭,《新五代史》作杨隆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