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陪我的课桌也陪过你 ll曹曰涛

 文侯读书 2020-08-08

山东聊城第二中学  曹曰涛

自打上学起,每个人便与课桌有了不解之缘。

我是在村里上的小学,那是1983年,学校条件比较差,一年级的学生需自带桌椅。我当时的桌子其实是一把带着高高的靠背的椅子,没有扶手,纯实木,很重。学期开始,我把它拖到学校,它陪了我一年。现在它还在我家里,一个安静的角落,上面堆些杂物。上学我坐是一张小矮凳,粗糙的长方形面,厚实,大概是柳木;奇特的是中央有个圆孔,拇指大小,爸爸开玩笑说那是放屁的时候漏气用的,后来正好当了过年时放长管烟花的底座。


二年级,我便用上了名副其实的课桌,不过其实是两摞砖上架一块水泥板。水泥板的面光滑晶亮,凳子换成了自家带的小椅子。桌子夏天凉爽,冬天冰冷。我就在这样的桌子上学习,读了第一本从同学那里借来的小人书,《射雕英雄传》其中一本——《江南七怪》。第一学期期末,我一手拽着自己的小椅子,一手拿着获得的第一张写着第二名的奖状回家,这是我学习生涯中的第一次辉煌。

上了三年级,便用上了木制的长条桌,不过也都是旧的,桌面坑坑洼洼,沟壑纵横,而且样式不一,可能是从哪里倒换下来的。坐上了条凳,感觉到了不方便,因为条凳上要坐两三个人,想移动移动是很麻烦的,而让孩子保持一种坐姿也是很困难的,这样的情形一直维持到五年级。听说初中生使用的都是单人单桌,便非常向往了。


我以超过录取线9分的成绩考上了当时县里最好的初中——茌平城关中学,终于有了自己的单人单桌。那真是自己的,因为交了桌椅费,毕业时可以带回家的。桌面是锯末压成的,桌洞朝人的一面有个能向外展开的门,下部用折页与桌子相连,可以在侧面或上面钉一个锁鼻儿,用锁锁上,这样就真成了“自己的”桌子。但这样的设计不很合理,主要是从桌洞往外拿东西不方便,要么得摸索,要么得侧俯下身子看着,一不小心就会撞了同桌,男生还好点,要是个女生,就关乎男女大防了。

有个同学却利用了这点,将自己买的五香疙瘩皮咸菜,放在一个玻璃瓶里,把瓶子倒放在桌洞里,瓶口朝外,吃饭的时候就从桌洞里往外掏着吃,这样既有了放咸菜的地方,又可以防止其他同学来蹭吃。这让我很羡慕,因为母亲给我腌制的黄豆虽然也装在大玻璃瓶里,但里面有汤,是不能放倒的,所以经常免不了被蹭吃的命运而早早得就豆尽瓶空了。因为他有时也吃我的豆子,所以也曾经给过我一块疙瘩皮。那时的五香疙瘩皮哟,真好吃!工作以后,曾去菜市场买过疙瘩皮回来,可是却没有那么好吃了。


虽然如此,多数人还是觉得这样的开门不方便,我们上一级的课桌是向上开门的,掀起多半个桌面来,桌洞里一目了然,但这要求桌面必须是实木的,才钉得住折页。于是,当一个同学碰巧遇到了一张厚实木桌面的课桌并将它改成上开门时,着实让我羡慕不已。那半块砖厚的木头,漆黑发亮的桌面,崭新的折页、螺丝钉、小锁,至今让我觉得如在眼前。这成了我到现在对这个同学记忆犹新的一个重要理由。而我那个同学也似乎是因此有些趾高气扬了,眼神、眉角、言语中都有了些“一般人我不放在眼里”的味道。后来,他和一个女同学闹了点小矛盾,那个女同学找了一个当时在我们学校工作的哥哥来教训他,那哥哥来到教室,五大三粗,威胁了我那同学几句,他没辙,也不敢动,等那哥哥走了,他发泄似的将一本书狠狠摔在桌子上,这让我替桌子心疼了好一阵子。

我很期盼有这样一张课桌,便多方打听,终于知道我一个小学同学的哥哥有这样一张课桌,而我们的爸爸也曾经是要好的同学。我便央求爸爸去给我借,人家很慷慨的答应了。大概当时自己也很兴奋,我记得是自己用自行车驮到学校换下来的,但以后的事情就模糊得很了。初中毕业后这张课桌的去向竟在我的脑子里成了一个盲点。到底有没有还给人家,我竟一点儿也想不起来了,但依照爸爸和我的脾气,想必是还给人家了吧。

高中的课桌椅一如高中生活那样单调统一,毫无特色的方木桌,黑面黄身,一人一张。因为早已习惯,再加上繁重紧张的学习,使心灵渐趋麻木,便不再有欣赏的心情。


及至上了大学,竟是另一番景象。聊城师院中文系九四级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三个班的学生,在一个大阶梯教室里上课。进教室仿佛进了电影院,一溜溜的连排桌椅,两边都是三张一体,中间是六张一体。桌椅都是木皮子压成,刷着锃亮的红漆,还有仿造的木头纹路,那真叫光滑坚硬!那时时时肚饿,桌面像一张张考得焦红酥脆的大方饼;椅背稍稍向里收拢,靠在上面非常舒服;椅面设计符合人体生理曲线而略带弯曲,并可以在人起立后自动竖起,从而腾出空间方便人出入。在这样的教室里,时不时可以听到几声清脆的“叮当”,紧接着是一阵“哗啦”,那是女同学起身弯腰去捡掉在地上的毛衣针,至今这清脆的响声如在耳边,清晰可闻。没有桌洞,不适合当个稳定的学习场所,光滑的桌面却正好练字,我的字写得还算有点模样,基本上就是这个时候练成的。


大学毕业,当老师了,多少年所见的课桌椅虽质量参差,却始终是单人单桌的那种,桌面上满满的书,桌洞里是杂七杂八的东西。有时候也在学生的座位上坐会儿,似乎是想温习一下从前的感觉,却只剩下了“拥挤”二字。这次在初中部监场,竟看到了久违的两人一张的长条桌和条凳,竟有一种恍然如梦的喜悦,似乎见了老友一般,然而随即想到的却是“这样的桌凳好,可以防止学生乱动”,随即又不觉哑然苦笑:当年自己对一张“自由”课桌的向往似乎早就不存在了,身份变了心态也变了啊。

那些年,陪我的课桌也陪过你吧;那些年,匆匆别离,和青春已再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