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造贾”记

 文侯读书 2020-08-08


刘利民老师,为我校语文教研组老组长。

兵马俑,贾平凹!

这是接到教育部通知即将去陕西师范大学参加首批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时,我的第一反应!

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虽然早已在电视上看到过其恢弘的气势,但百闻不如一见,这次去西安,一定要一饱眼福。贾平凹,当代中国文坛颇有成就的作家,近几年力作不断,《废都》、《怀念狼》都在文坛引起不小的反响。有关他的争议也时常见诸媒体:《废都》中省略多少字啦、题字收费啦、能否做博导啦等等!作为读高中时读过其《丑石》、工作后又教过其《丑石》的一位语文教师,我当然希望利用这次在西安学习三个月的大好时机,前去拜访他。

2001109日,怀揣着两个愿望,我踏上了西行的列车,来到了古都西安。第一个心愿很快得以实现:学习期间的首个双休日,班里就组织参观了兵马俑博物馆。下一个目标自然就是拜访贾平凹了!

陕西师大的老师说,想见贾平凹,谈何容易!一是他名气大得很,一般人很难见到他;二是他忙得很,文联主席、兼职教授……头衔特多,社会活动特多;三是向他求字的人特多,他一般不予接待。老师的话让我心凉了半截!我开始觉得自己的这个愿望可能太“奢侈”了些!

贾平凹是谁,赫赫有名的当代作家!我是谁,一个普普通通的语文教师!落差太大,况且,我与他素昧平生,想见他,恐怕有点自不量力、白日做梦了吧?但是,思来想去,又于心不甘:我现在与他同处一个城市,相隔这么近,何况与他多少有点“缘分”,他写文,我教文。他写过《丑石》,我不仅读过《丑石》,还教过《丑石》!抱着这一丝幻想,我开始精心策划自己的“造贾”方案。

首先是“搭桥”。要见贾平凹,总要有人引荐吧,可我在西安举目无亲,更别说找到一位能和贾平凹说上话的人了。《美文》(少年版)!突然,我眼前一亮!因为经常向该杂志推荐学生习作,我被该杂志聘为特约编辑,并且每月都收到样刊,而该杂志的名誉主编正是贾平凹!我突然为自己的聪明感到自豪!

其次是“探路”。有了这一重大发现,我窃喜不已:既然贾平凹是名誉主编,杂志社该有他的联系方式吧?我马上打通了编辑部的电话,要求以特约编辑的身份前往拜访,编辑部非常爽快的答应了我的请求。我立马打车赶往编辑部,执行总编非常热情的接待了我。与他有心无心的交流中,我悄悄记下了他办公桌玻璃板下面的贾平凹的电话号码。

然后是“侦察”。窃得了电话号码,只是迈出了第一步。能不能如愿,忐忑。找了一个好日子的下午,忐忑的拨通了电话:贾老师吗?我是来自山东的一位语文老师,姓刘,上高中时读过你的《丑石》,工作后教过你的《丑石》,现在来西安了,我想见见你这个“丑石”(打电话前精心备课准备的台词,冒了很大风险,不知道对方能不能接受,此处省略一万字)!话筒里传来了浑厚浓郁标准的西安音:你好,刘老师,很愿意和你见面,只是我得了重感冒,现在不方便与你见面,怕传染给你,过几天你再给我打电话吧。非常不好意思……滴滴滴!

再来次“侦察”。忐忑,忐忑!忐忐忑忑!这是什么回答,实话实说,还是婉言谢绝?我有点找不到北了!忐忑,忐忑!忐忐忑忑!好不容易挨过一星期,我又忐忐忑忑的拨通了电话:贾老师,我是山东的刘老师……;刘老师,实在不好意思,我单位一个同事去世了,我在主持他的葬礼,心情很不好,过一段时间再联系吧……滴滴滴

我还要“侦察”。忐忑,忐忑!忐忐忑忑!北在哪里?我仰天观望,又环顾眼前的古都,西安城方方正正的啊!第二天,我从晚报上看到,西安市文联某副主席逝世。不再忐忑了。又过了两周,(时至2001年12月13日)下午3:00左右,我再次拨通了电话:贾老师,我是山东的刘老师……;刘老师,我在回西安的路上,大概40分钟到家,你40分钟后打车,告诉司机去某某宿舍某号楼某层某户,我在家等你!

不用再“侦察”。挂了电话,我立马带上早就买好的宣纸、毛笔,还有仅剩的两盒泰山烟,飞奔出师大,拦了辆出租车,直奔目标!

终修成“正果”。一路狂奔!来到家门口!

忐忑,忐忑!忐忐忑忑!鼓足勇气敲门,开门的人竟然是一个一米八多的大汉(事先情报,贾老师也就一米七左右)!忐忑,忐忑!忐忐忑忑!

弱弱的问了句,贾老师在吗?

是刘老师吧,请进!

我往客厅里一看,一大堆人在打扑克,其中一个和照片上的贾平凹竟然一模一样!

他坐在马扎上,回过头,对着我笑了一笑:刘老师,请稍等,我打完这一把!我当然说,贾老师,您继续玩吧,我看看热闹。他们玩的是斗地主。一会儿,一局结束,贾平凹赢了!他笑眯眯的看着我说,刘老师,你给我带来了好运气,我再玩一把吧?我说,贾老师,您玩就是!下一局他又赢了!然后他把桌子上的钱都“呼啦”起来,对他们说,我要会客了,你们继续玩,刘老师,咱们去书房!

来到书房,我装模作样地采访了事先准备了的几个问题,他非常热情的作了回答!我见时机成熟,终于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贾老师,久闻您的大名,今天来,想请您给我题几个字。他快步把书房的们关上,低声对我说,我写字是要收钱的,外面那伙人,都是来要字的!然后“狡黠”地看了我一眼,说,想写什么字?我说,咱们陕西师大主办的《语文教学参考》曾经刊登过我的照片和个人简介,其中评价我“勿囿常规教书,踏踏实实做人”,您就为我把这几个字写下来吧!他说,没问题。

只见他非常小心的铺宣纸、研墨,然后一挥而就,小心翼翼盖上名章,用废宣纸把墨迹沾干,折叠好,小声的对我说,刘老师,咱们是同行(他当过几年民办教师),我给你写字不要钱,你放包里,别让外面那些人看见!

我连忙把字收起,趁热打铁的说,贾老师,我们学校有个文学社,我的学生听说我要来拜访您,想请您题个社名。他问,叫什么名字?我说“探海”,他一挥而就!等我把字收好,他见我带了相机,主动与我合影两张(分别在书房、贾平凹大堂即客厅),然后又签名送我两本书,其中《西路上手稿珍藏版》,《美文》杂志社的编辑们想要而不得!

回到宿舍,一夜无眠!

大家而没大架,这是我眼中的贾平凹!

200112月初稿

201710月定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