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罐茶,老师造

 文侯读书 2020-08-08

1月15日下午,华尔街见闻APP官方微博发布了一张图片,配文:“小罐茶大师会不会累坏了?”图片中为小罐茶算了一笔细账。按照小罐茶“八位制茶大师手工制作”“每一罐都是泰斗级大师手工制茶”“ 2018年销售额突破二十亿”的宣传,假设年中无休,平均下来每位大师一天要炒1466斤鲜茶叶,而一般的手工炒茶师傅一天炒30斤左右鲜茶叶,顶尖的茶娘一天能炒40斤。   

随后,小罐茶回应表示,小罐茶致力于为消费者打造标准化的好茶,从未发布产品是大师“手工炒制”的信息。“大师作”中的“作”指的是大师的作品,并非大师亲手炒制。

刚喝过几两吴裕泰和张一元的茉莉,最好的两千多一斤吧。和这些老字号相比,小罐茶十分年轻,但却十分昂贵。

老师喝茶,不论品种价格,润喉提神也就罢了,稍微讲究的,买两把紫砂壶,倒把西施泡铁观音,石瓢泡金骏眉;文艺些的,学郑板桥“瓦罐天水菊花茶”,典雅些的学苏东坡,“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电视上几个“大师”摩挲一下老树新茶,几个金属小罐一装,卖天价的小罐茶,老师们喝不起。

还有一种茶,现在被另外一些人炒着,而其实,本该由老师来炒的。

郭晶晶儿子上的幼儿园,是香港宝山幼儿园,一年学费14万;李小璐的女儿上的是北京蓝天爱悦国际幼儿园,一年学费14万;郭涛的儿子上的是海嘉国际双语学校,一年学费15.7万。有人就发现,除了智商税其他税能偷就漏的演员运动员的钱最好赚了,尤其在对待子女上,他们比普罗大众更需要孩子“出人头地”,而且更不想在二代智商上被人看出短板。

幼儿园还是正规的教育,只是双语教学、硬件高贵、名人入托而已。孙楠(歌星,嘴窝窝着)妻子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举家从北京搬至江苏徐州,让孩子就读于一所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华夏学宫。

泰安距离徐州不远,刘邦的故乡产生了华夏学宫,我们这也有不少“童学馆”,不同之处是我们这里小打小闹,大多不几天就关张,而华夏学宫如火如荼,吸引着大批富人去学习“国学”。

河北青年网说,面对国学当面授课高昂的费用,以及传统文化师资力量的匮乏,(在语文试卷上,这就是个病句)1月24日,始终致力于解决传统文化师资问题的国学院网携手北京大学展开交流,国学院网总编辑吴传胜在北京大学分享《论语》数字产品创意,国学院网讲师、中华好诗词第一季全国八强田雷为在场师生做“教师眼中的《论语》”专题讲座。

意思就是——除了“国学大师”,学校老师都不懂传统文化;网上学习《论语》既省钱又方便。

河北青年网还说,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摩罗认为,国学院网的产品创意思路很好,现在大家要学国学,除“三百千”外,首选就是《论语》,十三经中《论语》是比较好读的,但依然有孩子读不懂的部分。重新组织、挑选部分给孩子学习是相对合适的。

意思就是——“三百千”和《论语》都是国学,《论语》是相对适合孩子学习的国学内容。

孩子为什么要在校外学习“国学”,语文课上不都讲吗?语文课本编选的不包括传统文化吗?语文老师现在很缺么?

鲁迅那个时代突然一阵“国学”热,1922年,鲁迅写一篇《所谓国学》的文章。照鲁迅观点看来,暴发的“国学”不过是两种:一是商人遗老们翻印了几十部旧书赚钱,二是洋场上的文豪又做了几篇鸳鸯蝴蝶体小说出版。百年之后,也还是那个模样。翻印没有版权的“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赚个书钱;懂点文言文的,做几篇解读捞个“大师”当当。留胡子、穿长衫、开蒙馆,教小孩子写毛笔字、给爹娘磕头、背三字经……这就是今日之“国学”了。

“国学”包括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这是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实是“五四”之后,相对于“西学东渐”提出的概念。可以谈国学,增强文化自信嘛!可惜好端端的包罗万象的国学被一些人,断章取义装进“小罐”里,夸大其作用,抬高其身份后,售卖给有钱人了。

几个语文老师就可以做而且一直在做的事,反而被学校之外的人指指点点!这些穿着汉服唐装黑丝袜的男男女女,那些茶叶都不曾碰过的小罐茶大师,不过是一颗颗棋子,被人拿来赚钱,顺道给几个钱罢了。

鲁迅还说:“试去翻一翻历史里的儒林和文苑传罢,可有一个将旧书当古董的鸿儒,可有一个以拆白饷阅者的文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