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谢“不顶之恩”

 文侯读书 2020-08-08

作为鲁西北唯一一所大学的学生,我94年9月,进入聊城的第一次,就深深被折服。我隐隐感觉到,这座鲁西北的城市,其实只是一个大的乡镇。接下来的四年,我除了学习当别无所玩。聊城师范学院以温暖的怀抱欢迎来自山东各地市的学子,站在茅盾题写的校名牌子前面,听迎接我的93级中文文秘的学长兼老乡司庆强说,季羡林臧克家和这所学校都有渊源,才在这荒凉又热闹,落后又温暖的地方,涤荡了些失落和想家的情怀。

来这所学校的无一例外,都是极普通家庭里的孩子。我们宿舍八个人,连行李床都没有。壁橱的内墙,墙皮子斑驳脱落。其实,我们这些人,基本也没有什么行李和值钱的物事。如果没有冬天的棉衣,我们的壁橱差不多就是空的。铁皮的暖瓶一人一个,在墙角缩作一团。一张木头桌子,横跨宿舍南北,在两张上下铁铺前面当餐桌。

弟兄八个,一般都端着饭回宿舍吃。后来,老五老六找了女朋友就不大回来吃了,偶尔回来,就是和女朋友吵架了。我们都这样推测,相互之间有节制地窥探一下别人的餐杯是什么菜。一、二食堂我们基本都不去,那里男女共餐的多,饭菜价格好,这都不适合我们。三、四食堂的包子,两毛钱一个,三个包子一碗粥,中餐晚餐就齐活了。革命何必东奔西跑,下宿舍楼宿舍十多米就是三、四号食堂。

老大和小八是聊城茌平人,老二平邑的,老三平度,老四郓城,老五商河,老六即墨,我泰安。这种来源地的简介,也是家庭出身和阶级划分标准。八个阶级兄弟,吃穿用度,一模一样,其乐融融。当毕业那天,喝完散伙酒,躺在图书馆楼前草坪上,被浇水的大爷嗞醒的时候,我们都在心里想一件事:聊城也不错啊,我们大学毕业就要有工作能赚钱了。

上了大学,还能赚钱养活自己,毕业时候的这种情绪直接将昨晚的忧伤和不舍还有鼻涕眼泪,一扫而光。海晏河清,光明大道,这些词语基本成了那个时代引领我们的关键词。

因为山东爆出替考替上学的事情以后,我们宿舍几个人回顾一下自己的生活,感慨万端。就在我们考大学那个时代,身边已经发生了很多高考替考的事情。老大高二时,理科班里成绩好的学生去山西参加高考,有个同学考了个专科,给了两千块。现在,单位里好几个名字不是自己真名字的老师,也不知事出何因。前几年,阳谷一中校长,组织学生去天水替考,被媒体曝光,这条产业链也并不是这几年才浮出水面的。

随着山东苟晶事件的发酵,又冒出江苏多地顶替学籍参加高考,灌南一县就有千余人,还有人重新起底2010上海交大的自主招生潜规则……

想到我们宿舍八个同学,高考顺利,工作顺心,我们从心底要感谢,感谢那些年,不顶之恩!

可是,还有多少人被顶呢?吾等小民,也当呼唤公平。不是徒呼奈何的时代,希望这条唯一的平民可以取得一定社会地位的高考之路,多些平坦和透明,公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