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号称“继往开来的中间人”说起,浅析隋朝政治制度的重要价值

 瓜子心 2020-08-08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两个熠熠生辉的时代堪称中华文明最高峰,其一便是我们民族名字的来源,汉朝,另外一个就是气质华贵的大唐盛世。这两个朝代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他们都是承接在一个短命的王朝之后的,而马哥短命王朝才是之前乱世的真正终结者。

不过中国历史上对于汉代之前的秦朝是不乏溢美之词的,虽然二世而亡的秦朝也有着焚书坑儒的污点,但是人们依旧承认秦始皇千古一帝的地位。而与其类似的隋朝似乎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人们总是在听到隋朝之后便联想起荒淫的隋炀帝,而不记得隋朝为我们留下了什么。

其实唐朝能够在后来的历史中创造出如此辉煌的成绩,是与隋朝的奠基分不开的,下面我就将介绍隋朝为唐朝日后的繁荣发展奠定了怎样的基础。

(南北朝战乱频繁)

 推行均田制稳定国家经济基础

说起封建王朝的统治基础,在不同的朝代中可能有着细微的差别,但是无论如何,其直接管辖的人口的多少都一定是最重要的指标。在隋朝之前的南北朝时期,北方由于连年的战乱,导致流民人数增加,政府的户籍管理系统近乎崩溃。还有部分农民为了寻求庇护,主动成为了当时地主阶级的佃户,这些问题都导致中国北方政府直接管辖的人民数量急剧减少。

而在南方的情况也并没有好到哪里去,虽然中国南方在南北朝时期的环境相对安定,但是由于门阀政治的影响,国家的大部分资源都掌握在门第士族的手里,真正属于人民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大部分土地都在世家大族的手里。因此南方中央政权直接管辖的自由民数量也十分稀少。这样的情况就导致无论南方还是北方的中央政府都没有足够的实力完成统一。

《通典》记载:“承西魏丧乱,周、齐分据,暴君慢吏,赋重役勤,人不堪命,多依豪室。”

后来北魏政府推行了均田制的政策,有效提升了政府直辖的农民数量,提升了国力,是北朝未来吞并南朝的重要原因,在杨坚称帝之后,他又对均田制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良,首先是对于赋税的降低,之前有人自愿成为佃户就是为了避免高额的赋税,杨坚在降低税赋之后,吸引了大批农民脱离地主阶级,重新成为自由民。这样以来,国家的下辖人口明显上升,国家的财政收入也有了比较高的保障。

(古代农民蜡像)

其二是相对于南北朝时期政府对于贵族阶级的妥协,杨坚采取了相对比较强硬的态度,他不仅直接剥夺了南朝贵族拥有的土地,还减少了北方勋贵们的封赏,拿出了更多的土地分给农民阶级,如此一来,均田制才在中国各地比较广泛的推行开来,中国的农业生产得到了逐步的恢复。虽然杨广在位期间大兴土木,还伴有远征高句丽这样劳民伤财的军事行动,但是杨坚的开皇之治还是为后来的李唐政府留下了丰厚的经济基础,是唐初盛世得以出现的重要保障。

《隋书》记载:“时百姓承平日久,虽数遭水旱,而户口岁增。诸州调物,每岁河南自潼关,河北自蒲坂,达于京师,相属于路,昼夜不绝者数月。”

府兵制发展提升国家军事力量

在南北朝时期,自从侯景之乱后,北朝的军事实力就远远超过了南朝,但是指导隋朝才彻底消灭南朝的原因是由于之前的北朝军队还没有彻底洗去少数民族部落军队的特征。即使北周采取了新的府兵制度,还是以八柱国和十二大将军为军队的首领,士兵依然有着将领亲兵的影子。

(杨坚之父杨忠就是十二大将军之一)

在隋文帝登基之后,隋朝政府对于军队的制度进行了新的改良,其中最重要的改变就是取消了军人与农民的户籍区别,如此一来,在没有战争的时候,除了担任日常防卫任务的军队以外,其他的军人都要和农民一样进行农业耕作。这样的措施一方面让国家的经济产量得到了保证,另一方面也让将军们没有了直属的部队,大大降低了发动叛乱的可能。

《隋书》记载:“事解则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

另外,在平定南陈之后,杨坚把除了都城长安之外的军事府进行了大规模的精简,这样以来,便可以进一步地减小地方政府的军队规模。而且靠近中央的军事府大部分直接由中央政府调动,中央的军权远远超过了地方,中国终于结束了南北朝以来的军权外重内轻的局面。这样的军事安排无疑是之后唐朝稳定统治的基础。直到武则天与唐玄宗时期远征高句丽大伤元气,打破了府兵制的基础之后,唐朝才出现了地方军事力量对中央政府的威胁。

(隋唐府兵)

废除九品中正制,打破士族政治垄断

从东汉末年开始,中国的政治就进入了历史上十分独特的门阀政治的时代,世家大族在经学凋敝的东汉掌握了学术资源,自己的子弟也就更加容易进入仕途,因此才出现了四世三公之类的官场士族。虽然后面的曹魏政权一度打击了门阀政治的势头,但是司马家篡位之后,门阀政治还是快速发展了起来。

《魏书》记载:“夫门资者,乃先世之爵禄,无妨子孙之愚瞽。”

(南朝士族代表谢灵运)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最重要的人才选拔机制是九品中正制,这样的制度本来是为了缓解曹魏时期官员不足问题的权宜之策,但是由于其独特的选拔方式,导致世家大族们可以更加方便地控制官场资源。因此在门阀政治兴盛的南北朝时期,这一制度成为了唯一的人才选拔途径。隋朝建立之后,为了削弱世家的政治影响力,必须选择新的人才选拔方式来替代九品中正制,杨坚在多种方式中选择了科举制度。

《隋书》记载:“炀帝初年,始设进士科。”

在中国之前的朝代中,也有通过考试的方式来选拔官员的方法,那就是汉代对于太学学生的考试。但是科举与之不同的点在于无论什么出身的人,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来获得进入官场的机会,要知道门阀政治兴起的原因之一正是由于太学生中多是贵族之后,导致官场被士族垄断。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杨坚在选拔人才之外,还有着打击士族政治势力的需求,而科举制度毫无疑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科举学子等待放榜)

在杨坚在位时,科举制度的主要科目还是明经,即考察学生们对于儒家经典的掌握程度。而到了隋炀帝在位期间,他又新设了进士一科,考察学生们处理政务的能力,这样的人才选拔无疑更加实用,进士一科也成为了后来中国科举制度中最重要的科目。科举制的选拔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可以说人才济济的盛唐就是在科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唐朝政府的诸多名相也都是科举出身。

建立三省六部制,确定皇权至上

中国的中央政治结构在南北朝之前,一直是两权分立的状态,即君权与相权的对立。在南北朝时期,南朝由于门阀政治的因素,导致在东晋时的皇权甚至不如相劝,国家的大事都是由宰相做出决定。即使到了南朝,江南士族在政治中的影响力依然不容小觑,南朝的皇族一直没能把最高权力掌握在手中。

《隋书》记载:“高祖既受命,改周之六官,其所制名,多依前代之法。置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等省,御史、都水等台,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国子、将作等寺,左右卫、左右武卫、左右武候、左右领、左右监门、左右领军等府,分司统职焉。”

(隋朝唯一三公杨素)

北朝的情况又与南朝不同,北朝的统治者几乎都是少数民族,其中央政治制度一直没有十分完善。知道北齐时,才有了比较完整的中央政治架构。而隋朝的前身北周采用的是周代的六官制,在六官之上又设置有大冢宰统领全局,权倾朝野,为了增加皇权的地位,隋朝建立之后采用了汉魏旧制,模仿北齐的政治制度建立了三省六部制度。

隋朝时,三公多是虚设的职位,因此并没有真正的权臣,三省六部都处在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虽然在隋朝时还没有具体确定三省的具体职务,但是这为之后唐朝的中央政治制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也成为了未来一千余年中最重要的政治制度之一。

《历代职官表》记载:“隋代虽设三公,以官高不除。其秉国钧者惟内史、纳言,而尚书令事无不统。“

《历代职官表》部分内容

结语

隋朝作为中国第二个统一时代的开启者,虽然也有着不少问题,比如隋炀帝在位后期的横征暴敛以及滥用刑罚,但是其作为第二个时代的开创者,还是为后来的朝代留下了诸多宝贵的遗产。均田制的实施使得中央政府的直接控制人口数目得到回复,而府兵制的实行更是使得国家的脱产人数大幅度减小,国家的经济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无论是三省六部制的实施还是后来的兵制改革,都极大地削弱了权臣的实力,也使得地方官员不再具备割据一方的实力,为皇权至上的中央集权制度扫清了障碍。而科举制的设立更是为后来的中国政府留下了选拔人才的宝贵途径。

隋朝虽然时间短暂,在其执政时间之内,虽然提出了这些优秀的执政手段,但是却没有很好地完善它们,这也是隋二世而亡的重要原因,但是其价值依然值得我们重视,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应该与秦朝相仿,盛唐的光辉之下隋朝也应得到我们的尊敬。

参考文献:《隋书》、《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