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举制度的施行、士族权力的分崩离析对封建王朝政治形势的影响

 思明居士 2020-08-22

导语;在我国古代封建王朝权力中心有一个变化,一直是无法避开的,那就是在隋唐之时施行的科举制度对士族门阀的冲击,正是由于科举制度的实施将权力的中心向中下层人士打开了晋升的通道。自东汉末年形成的士族门阀终于在时代不可阻挡的洪流之中被彻底的摧毁了,但是士族的分崩离析真的是对古代封建王朝的发展有利吗。事实来看,是利弊参半的,虽然下层知识分子获得了进入权力中心的机会,而统治者也的以接触到更多新鲜的血液,从而逐渐摆脱了世家大族对政治的影响。尤其是在唐宋之后,我们便鲜有听说世家大族左右朝政的事情了。而且士族门阀的推翻,改变了长久以来在世人心中形成的一个观念那就是对身份地位的要求,至此王侯将相不再问出处。

一、九品中正制——士族的特权

每每提到士族门阀就有一个制度永远也无法忽视,那就是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可以说正是由于士族门阀对于身份地位稳固的要求而诞生了九品中正制;而九品中正制也成为了士族门阀谋取自我利益的重要手段以及途径。而九品中正制的出现也是统治者和士族门阀的利益相互妥协之下的产物。从举孝廉的选官方式到九品中正制的考察方法的出现,再到科举制度的出现,其中既有上层士族和中下层士族之间的斗争,也有皇权统治者和士族门阀之间权力和利益之间的争夺。

科举制度的施行、士族权力的分崩离析对封建王朝政治形势的影响

弘农杨氏代表人物杨修

在这种矛盾的斗争中,所最直接体现出的就是历代封建王朝的用人制度的演变,也就是权力中心进入的方式。九品中正制的雏形是在东汉末期到魏晋时期形成的,察举制的出现,在初期是为了选拔品行、道德良好的士人,但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通过各种姻亲、师生等关系,那些已经进入上层社会的人逐渐形成了大的利益家族,这也是士族门阀的早期形势。而后一地、一郡之有权势之人逐渐形成了在当地极有威望的大族,弘农杨氏、颍川荀氏、颍川陈氏等,在三国时期各国之中都可以看到这些士族门阀的子弟的身影。

科举制度的施行、士族权力的分崩离析对封建王朝政治形势的影响

东晋的建立与众多士族离不开关系

而这些世家大族在当时的政权建立中往往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例如在西晋灭亡之际,在南方建国的东晋便是由众多的士族门阀的帮助之下建立的。在当时支持帮助东晋见建国的士族门阀大致分为两种,一类是南下的北方士族,如琅琊王氏、陈军谢氏,东晋时期的权臣王导、谢安等都是出自这些家族;另一类则是南方本地的门阀士族,如朱、陆等家族。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氏虽然是皇族但是其真正的政治上的话语权却没有这些士族门阀大,因此在很多时候不得不与士族们在政治上有所妥协。

科举制度的施行、士族权力的分崩离析对封建王朝政治形势的影响

九品中正制度

而九品中正制度的出现其实就是世家门阀维护自我利益的一种手段,在魏晋时期,士人极为看重出身,一个好的出生带来的益处是一般的寒门子弟所难以想象的。当时的世家大族其身份地位高不可攀,常常婚姻也不过是利益的一种交换,大族之间互相通婚,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而九品中正制的出现,更是加重了这种现象,九品中正制施行之初是为了选举具有才能的贤才而设立的,那个时候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家世要求。

科举制度的施行、士族权力的分崩离析对封建王朝政治形势的影响

士族的生活

但是伴随着时间的推移,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则被世家大族所利用,由于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是自下而上的推举方式,所以在各地有着绝对控制权的士族便利用了这一点,使得九品中正制成为了自己家族子弟晋升的工具。虽然历代统治者也非常清楚这种现象,但是却无法阻止,因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统治者的上位,都是在士族门阀的支持以及帮助下进行的,因此朝中充斥了大量的士族子弟。

渐渐的九品中正制从一个公平公正的选官制度演变为了士族门阀子弟博取功名的工具,而这也就引发了世家大族与中下层地主阶段和知识份子的矛盾,这种矛盾的积聚最终也为隋唐科举制度的施行提供了基础。

二、九品中正制度到科举制——士族的衰败

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度的转变,一方面是权力中心参与阶层的下移;另一方面就是统治者用人制度的重新转变。为什么在隋唐之时,尤其是唐代,科举制可以很快的推行呢,其中主要是两个原因,一个是士族的衰落使得士族对政治的影响力减弱;另一方面是皇权统治者的需要,归根结底其实是皇权集中的需要,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科举制得以迅速推行,进而取代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度的施行、士族权力的分崩离析对封建王朝政治形势的影响

孙坚

首先是士族门阀的衰落,在魏晋时期是士族门阀的兴盛期,主要是因为当时的许多皇帝出身自世家大族,而往往世家大族之间又盘根错节,彼此联系密切,如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三国创立者皆是地位显赫之人,曹操家族世代官宦、孙权之父孙坚乃是长沙太守、刘备虽然家境不好但是乃是中山靖王之后,地位尊崇;西晋的皇室司马家族乃是河内郡的望族。

科举制度的施行、士族权力的分崩离析对封建王朝政治形势的影响

南北朝南朝刘宋时期

由于世家大族的影响力非常大,因此有许多时候皇帝都要去巴结,来稳固自己的统治或者博取士人的好看,因为这些世家大族往往门生故吏众多,朝野影响非常大。例如曾经主导东晋政权的王氏在南朝衰落之时选择投靠北魏,即便权势难在,但是依旧受到了北魏孝文帝的重视,当时王氏的家主王肃娶了皇室公主为妻,而且家中也有数位女性嫁入北魏皇室。同时门阀士族的衰落也是在南北朝时期,因为南北朝政权的更迭频繁,在这种情况下最大的变化就是统治者的出身开始不再受到重视。

科举制度的施行、士族权力的分崩离析对封建王朝政治形势的影响

刘裕

南朝宋的开创者刘裕便是一位底层的士人摸爬滚打而上位的,而且刘裕在夺权的过程中因为出身并不被王、谢等大族的认可和支持,所以在刘裕登基之后对于王、谢等世家大族的子弟并不重要,但是碍于其政治影响,也并未对士族门阀有过激的行为。但是至此门阀士族也开始走向衰落,但是真正使得士族彻底衰落的事件是梁朝后期的侯景之乱。

侯景本是西魏的臣子,但是为人轻浮狂妄,在旧主高欢死后便判处西魏来到梁。梁武帝又任命侯景带兵北上伐魏,但是却失败了,而梁武帝为了缓和西魏的矛盾,又决定将侯景送还西魏。在侯景知道后,便决定起兵反叛,反攻梁朝,虽然当时侯景已经包围了建康,但是各地的勤王之兵已经赶赴,然而这些勤王之兵却按兵不动,最终导致建康沦陷,整个南朝烽烟四起。由侯景引发的战乱长达四年之久,各地军队、刺史有的响应侯景加入叛军,有的则响应皇室,展开对叛军的讨伐,最终历经四年终于平叛,而整个南朝也分崩离析,各地各自为政。

其中对士族门阀影响最大的就是侯景攻入建康之时。虽然南朝政权更迭频繁,从宋到齐再到梁,但是却从未影响到这些士族门阀的地位,因为这些政权的夺取者都是南朝本地人,而且也需要这些士族的支持。但是侯景却不一样,他不是南朝之人,而且在初到南朝时曾向王、谢等大族求婚,但因为出身被拒绝,因此怀恨在心,在攻破建康之后,大肆屠杀。而且在战乱的四年中也有许多士族衰落,南方地区的世家大族所剩无几在侯景之乱之后。

三、士族的存在意义——文化的继承者

虽然士族在历代统治者的眼中是权力的分割者、是皇权的威胁,但这是其政治上冲突,但是这种冲突,也是社会稳定必不可少的需要。对于统治者来说,士族门阀在地方上的影响可能掩盖了皇权的光辉,但是恰恰因为这些士族的强大影响力使得一郡之内的境况较为稳定。而且这些士族往往数代定居一地,对地方上的一切了如指掌,保证了地方的稳定,但是在这里不谈其政治影响,而是其文化影响。

科举制度的施行、士族权力的分崩离析对封建王朝政治形势的影响

士族的崛起

为什么会提到士族门阀的文化影响内,究其根本,士族的崛起就是在文化教育下移的过程中形成的。在先秦时期的教育中,有教有类,只有上层社会的贵族才有资格获得教育的资格,而下层人则一辈子无法受到教育。

科举制度的施行、士族权力的分崩离析对封建王朝政治形势的影响

孔子

直到孔子的出现才打破了教育的桎梏,他倡导有教无类,促使了教育的下移。而这种教育的下移,使得除了贵族子弟也诞生了众多的寒门士子,而察举止的作用也是为了从寒门子弟之中选拔真正有才能的贤才。但是逐渐寒门子弟崛起成为了士族门阀,又垄断了教育,但是在底层所形成的教育现状以及无法改变,因此诞生了九品中正制来达到士族门阀对士子晋升的垄断。

科举制度的施行、士族权力的分崩离析对封建王朝政治形势的影响

谢氏家族的代表文学家之一——谢灵运

虽然这种士族门阀对教育的垄断、对士子晋升途径的把控,对于中下层的士子来说是不够公平的,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士族门阀对文化发展的积极意义,那就是对文化的保存以及继承作用。早在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时,便是一次大规模的文化浩劫,使得当时大多重要的书籍都被官方所藏,而民间所剩无几。因此在之后,一些有能力的人便大规模的藏书,一般的寒门士子必然没有能力藏书,真正有能力的是那些世家大族。

科举制度的施行、士族权力的分崩离析对封建王朝政治形势的影响

刘向

在两汉时期真正有能力大规模藏书的只有两类人,一类是国家,如西汉时期的刘向、刘歆父子,便是掌管国家图书馆的人,因此得以阅读大量书籍,并进行整理、抄录等;而另一类则是世家大族,在长久的演变中,由于权势以及文学素养的要求,这些大族往往都有自己的藏书楼,来供家族中的子弟学习,这也是为什么陈郡谢氏久盛不衰的原因,不仅仅培养了大批政治人才,同时还有众多的文学人才。

面对朝代的更迭、政权的轮换,文学典籍很容易在战火之中损失。例如在西晋灭亡。北方人士大规模南迁时,一般人根本无法携带数量庞大的书籍,也不可能会有余财进行搬运。只有这些大族,如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颍川庾氏等才有能力携带这些典籍南下,使其免受战火的摧残,所以说士族门阀不仅仅在政治上有着重要的贡献,对于文化的继承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结:隋唐到宋代,是士族门阀的一个衰落以及消逝的阶段,在唐代还在论出身,并且依旧有着影响力极大的士族,如清河崔氏,在当时崔氏其声望甚至远超当时的皇室陇西李氏。但是这种状况到了唐末宋初就已经鲜有出现了,韩愈还曾自称郡望昌黎,但是是否为真,就难以考证了,到来宋代,门第已经不再成为了最主要被看重的因素了,曾经地位底下的商人一跃而升,成为人人追捧的对象。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堕落,曾经的士族,辉煌不再,也意味着礼义廉耻不再。从春秋时期的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战必有礼仪;到战国时期的肆意屠杀,毫无人道;再到南北朝时期,新的政权上台必对前朝遗孤赶尽杀绝。士族的衰落,其实是人心道德了败坏以及衰落。

参考资料

《唐才子传》

《新唐书·》

《晋书》

《氏族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