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门第的形成和发展

 wubi2005 2016-04-12

来源:博学人中国史网

门第的形成究其渊源可溯至东汉。

东汉的经学世家和豪强地主是魏晋门阀地主的萌芽。

自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经学成为入仕最主要,也是最荣耀的一条道路。官学和私学也围绕通经致仕这一核心繁荣起来。累世经学和累世公卿这一现象在西汉已出现了:如韦贤、韦玄成父子相继为宣、元二朝宰相;平当、平晏父子为哀帝时宰相;于定国父子两世三公。

如果说这种现象在西汉是仅有的几例的话,那么东汉就大不一样了。

赵翼曾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帅皆有儒者气象,亦一时风会不同也。”①东汉一代累世经学的世家更多:如桓荣、桓郁、桓焉一家三代皆以明经而为帝王师;伏氏自伏生后历两汉400年不衰。累世公卿现象也比西汉普遍而典型:如弘农杨氏自杨震至杨彪,四世为三公;汝南袁氏四世五公。又如欧阳氏一家“自欧阳生传伏生《尚书》,至歙八世,皆为博士。”②

豪强地主的出现对门第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东汉豪强地主势力的迅猛发展是在秦朝及西汉历史上看不到的,这是因为秦及西汉是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地主也是“编户齐民“,一样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但是自西汉中后期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失败后,大族势力便肆无忌惮的发展起来了。

仲长统曾不无忧虑的指出:“井田之变,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身无半通青纶之命,而窃三辰龙章之服;不为编户一伍之长,而有千室名邑之役。荣乐过于封君,势力侔于守令;财赂自营,犯法不坐,刺客死士为之投命,致使弱力少智之子,被穿帏败,寄死不敛,冤枉穷困,不敢自理。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③

这种经济上的豪族在东汉比比皆是,他们为门第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经济基础。

但还要注意到汉代一些任官制度和教育制度也是有利于门第形成的。

如任子制极易形成代代相继的大族,而且全凭家世,不看德才。

教育制度上仕宦之家的子弟都能获得优先入学的特权。如明帝时为功臣子孙“别立校舍,搜选高能,以受其业“①。以后梁太后又下诏“大将军下至六百石,悉遣子就学”②。这在东汉也形成了不少累世宠贵的官僚之家。如邓氏一门“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将军以下十三人,中二千石十四人,列校二十二人,州牧郡守四十八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③耿氏“自中兴以后,迄建安之末,大将军二人,将军九人,卿十三人,尚公主三人,列侯十九人,中郎将,护羌校尉及刺史二千石数十百人。”④还有窦氏、梁氏莫不如此这般。

历史上一般将魏文帝时九品中正制度的设立作为门第形成的标志,是皇权向世家大族妥协让步的结果。我们认为这并不完全正确。首先九品中正制度的设立有其历史原因,这就是汉代选举制度的彻底腐败和汉末大乱,四方错杂,人物已不可详考。其次九品中正制度本身是“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⑤如果确实按这一制度实行也无大问题。但是由于大小中正皆取“著姓士族”来充当,这一制度也就为世族所操纵,从而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因此九品中正制度虽不是门第形成的原因,但是却对门第起了极大的保障作用。

那么门第究竟在何时形成?如果硬要划一个时间界限的话,那就是在魏末晋初。

唐长孺先生曾指出魏末晋初的政局变化,是后来门第形成的关键。门第的形成不是依靠“塚中枯骨”,而是依靠“当代轩冕”①。唐先生的观点是精譬的。如果我们从个案来考察,魏晋南北朝的高门大族大都渊源于此时。我个人对瑯琊王氏的研究也发现,奠定后来王氏家族的关键人物王祥、王戎、王衍均生活在这一时期②。此外陈郡谢氏、颍川庾氏、庐江何氏等等均如此③。

两晋南北朝是门第发展的鼎盛时期。

西晋统治者为了照顾世族利益,推行了占田制、课田制和荫宗族、佃客制。世家大族口尚清谈,不及实事,生活极端腐朽奢侈。西晋在经历了短暂的繁荣后,迅速衰败,历八王之乱而亡于匈奴刘氏之手。

东晋是在南北大族相互妥协下建立的。东晋一朝皇权极度衰落,岌岌可危。开始是“王与马、共天下”,后来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等相继与司马氏“共天下”,始终维持着门阀政治的格局。他们还利用大批流民过江避难的机会,广泛吸收部曲、佃客,建立起自己的别墅、庄园。门阀世族的全盛时期,也就是他们开始走向衰落的起点。他们占据着高层政权,但却不务实事,至东晋后期已腐朽不堪。

南朝宋、齐、梁三朝是由过江低等士族所建立,陈朝政权的核心已由南方土著所掌握。虽然门阀士族仍然拥有着优越的地位,但面对着寒门庶族兴起这一历史事实,他们却惶恐不安,在政治上强调任官“须人门兼美”,在等级上强调“士庶天隔”,在婚姻上竭力反对“婚宦失类,”总之力图筑起门第的高墙来继续排斥庶族寒门,但这已无法挽救他们退出历史舞台的命运。

北方虽历经战乱,王朝更迭,但北方的门阀世族也经久不衰,如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赵郡李氏、范阳卢氏等等。北方世族虽然就腐朽程度来说比南方世族要好一些,但是北方门阀世族政治却比南方更为典型,孝文帝“定姓族”使门阀政治制度化了。在这一制度下,昔日马上的少数民族权贵,也演变成了门阀大族。不过就世族干预皇权来说,北方要明显弱于南方。

尽管在南北朝末期,南方实行了选举制度的变革,北方出现了“罢门资之制”,但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时代还是门阀世族的时代,笼罩着浓烈的门第等级气氛。

参考书籍:

①《廿二史札记》卷4《东汉功臣多近儒》。

②《后汉书》卷79《欧阳歙传》。

③《后汉书》卷49《仲长统传》。

①《后汉书》卷79《儒林列传》。

②《后汉书》卷79《儒林列传》。

③《后汉书》卷16《邓禹传》。

④《后汉书》卷19《耿弇传》。

⑤《宋书》卷94《恩倖传》。

①《九章算术》方田章圆田术刘徽注,见钱宝琮校点本《算经十书》(上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②见卜宪群《瑯琊王氏政治地位研究》、《安徽师大学报》1988年第1期。③见毛汉光《两晋南北朝士族政治之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