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魏世族门第的源起与政治垄断

 haior 2023-08-24 发布于重庆

世族制度起于东汉,而至魏晋游为鼎盛。'世族'又称'士族'或'氏族','世族'指家族人世代为官,'士族'指其诗书传家,具文化素养,'势族'则是权势显赫之家。六朝'世族'含意甚广,历史学家对此有详细的解析。

汉魏世族门第的源起与政治垄断

主要是指累世在政治、文化、社会、经济等拥有较多权力的家族。在黄初元年(220)时,由于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设立九品中正制度。其动机本是用来品评人物德行才能,作为选才为官的依据。但实行的结果,却造成门阀之见。

汉魏世族门第的源起与政治垄断

门第观念最早出现于史书中,应是记载于《左传》〈桓公六年〉:

汉魏世族门第的源起与政治垄断

从中可了解门当户对的观念在周朝末年已萌芽,演变至汉朝便有所谓

汉魏世族门第的源起与政治垄断

金是指金日磾,张指张汤;袁是袁安,杨则是指杨震。此四人皆是汉朝大臣,从袁安至袁逢,四世居三公之要职;自杨震至杨彪,则是四世任太尉之职。'德业相继,与袁氏俱为东京名族。'因这四大家族长期官居要职的因素,其门生故吏当然遍布全国各地。于是这四大家族便为当时社会大众所公认的'士族'、'世家'。从此史书上便有了种种关于门第的记载,只是多了许多不同的名词。

汉魏士族门第的产生,是有其历史因素参杂其中:

战乱中的庇护所

土地兼并风气盛

通经授官的便道

九品中正制度的实施。

战乱中的庇护所

东汉末,战事连年,百姓苦不堪言,户口耗损甚大,乃至于三国战事之际,除了保国卫民扩张领土之外,还得忙于抢夺人民。在《魏书‧武帝纪》载:袁绍与曹操战,绍将攻白马,张辽、关羽解白马之围,'乃徙其民,循河而西。'

又如马谡街亭战败,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姜维出陇西、魏军败退,'维乘胜多所降下,拔河间、狄道、临洮三县民还。'在战乱中政府无法照顾人民,人民只好自立自强寻求地方自卫势力,于是闾里豪强转变成地方自卫的区所。

汉魏世族门第的源起与政治垄断

街亭

由于东汉以来,强宗大族颇有势力,乱祸既生,他们或聚宗族宾客,筑坞堡以自卫,或率徒党部曲,参加政权的夺取。这两种强宗大族在群雄兼并之时,有举足轻重之势。

曹操起兵得到陈留大族的资助,过程中一直拉拢强宗大族,收纳有宾客部曲的豪族,承认他们的既得利益。因此强宗大族经过丧乱之后仍有其势力。

东汉以来,世族形成的原因之一即是这些由闾里豪强转变成武断乡曲的大地主,等待机会上升挤入世族之列。东汉崩裂之后,帝国陷入长期战乱之中,大族豪强聚族自保,逐渐形成地方上的割据势力;三国鼎立的局面之所以能够形成,这些世族或豪强是一个潜在的原因。

汉魏世族门第的源起与政治垄断

三国鼎立

强宗大族的坞堡一方是军事组织,同时是经济组织。当时民人分散,土业无主,土地多为大族兼并。一般平民为保存自己的生命,其离开乡里之后,常投靠于坞堡之中,在坞主保护之下,租借土地,从事耕种,而以其剩余劳力贡献给坞主。坞主事实上便成为拥有民人与土地的领主,而平民亦变成坞主的领民。

汉魏世族门第的源起与政治垄断

三国时期的青瓷坞堡

三国时代兵乱不息,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徭役繁重,人民疲于奔命,而依附豪族的人却有免役的权利,所以惮役的人均愿投靠世族,求其廕庇。投靠于世族的人一方是豪族的佃客,同时又是世族的家兵,当时户口减耗,谁能多领户口,谁就能多收租税,多置甲兵,所以世族无不欢迎人民投靠,而挟藏之以为领民。

可见强宗大族一方面改变了社会结构形成新世族,另一方面则是平民百姓为求庇护的社会现象,是政治与社会彼此磨合的产物。

土地兼并风气盛

西汉以来一直存在的土地兼并问题,到东汉后期愈趋严重

汉魏世族门第的源起与政治垄断

由于世代居官,便有钱财势力收购、或兼并土地,到了晋朝,实施了占田制度,晋武帝太康年间(280—289)规定王公在京郊占田,

汉魏世族门第的源起与政治垄断

世族累世高官,占田当然也多,田产财富累积也越多,'九品中正制度'的实施加上土地的集中,使得世族政治更具雏形。

通经授官的便道

儒学于汉代倍受推崇,所以经学因而昌盛。自西汉武帝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政策,造就东汉士人的政治地位稳固。在当时对经学研究有独到见解的大儒,习经的学子也各有师承。如孔子之后孔氏、伏生之后伏氏、桓氏等,都以经世累学享有盛名。汉末又以经学取士,朝廷的征辟和郡国的推举,都是以通经者为上选:

以此故,累世经学造成累世公卿。通经者既是入仕之道,儒家在民间的发展当然普遍,各家学派都有自己追随者。东汉中叶以后,累世公卿之数日益增加,这种士大夫传袭的势力,造成所谓的'门第',享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汉魏世族门第的源起与政治垄断

明经取士为国求贤

根据史书记载,这些世家大族通常都是'涉历经史,有誉当时'如:'涉历经史,有誉当时'即是形容王慧龙之子王尊业。

清河崔浩之弟崔括听闻王尊业之美名,以女妻之,这是世族联姻的典型例子。而崔氏家族的经学涵养在南北朝时期颇负盛名,崔浩可说是东汉以来历经五胡乱华后居留北方的儒家大族代表。

汉魏世族门第的源起与政治垄断

由此可知,世家大族以经学传家对后代子孙确有其向上提升的影响力。

汉魏世族门第的源起与政治垄断

这些都是世族大家对经学钻研及传承的明证。

此时期,形成高门世族的主要原因在于除了与皇室联姻的开国功勋外,最主要还是'经学传业''礼法传家'的世家大门,这也正是高门世族受到社会景仰、享有崇高社会地位的主要因素。

既然通经是入仕必要的条件,因此从累世经学演变成累世公卿,此时期'世族'通'士族',久而久之世族门第便出现。

九品中正制度的实施

九品中正制度是世族政治的发源点,至晋才确实建立,完成于南北朝。由于汉末和三国之时,兵祸接连,'百姓凋敝,士之存者盖亦无几'。因此曹操就曾仿效汉武帝征求人才,下令征求跅弛之士。至魏文帝曹丕受禅之后,设立九品官人之法,也称'九品中正制'。其办法为:

汉魏世族门第的源起与政治垄断

此种制度的品鉴方式,三年一清升降,可是有德行的人不见得有能力,因之,

汉魏世族门第的源起与政治垄断

照此选士的方式看,九品中正制度也可说是不错的选士方式,但是,制度好,执行的人也须公正无私才能反映制度的好。人总有私心,掌有权力的人不免以私意裁定人选,党同伐异,内举不避亲,其结果就是:

汉魏世族门第的源起与政治垄断

任用官职须注意当事人的家世背景,注意被选人的父、祖官名,可想而知父祖为高官被选取的机率当然比他人提升许多。

中正制度实行到后来,便形成了许多弊端,'唯能知其阀阅,非复辨其贤恶',九品中正除使权归右姓外,更造成'下僚多英儁之才,势位必高门之冑'选官全靠门第高低,至南北朝逐渐形成势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也为其后之门阀政治提供安全的摇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