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角色不同造就行为差异?浅谈李氏父子玄武门之变的“两面派”

 瓜子心 2020-08-08

谈及玄武门之变,历史上的意见一般分为两派,一派是认为李世民这样残害手足的行为太过残忍,而且其后相当于让其父亲李渊强制退位的行为也并不符合古代的伦常道德。而另一派人则认为李世民之所以发动玄武门之变,实在也是无奈之举,李世民此时若不起事,则他自己的性命必然堪忧。

而且,唐初李渊的执政情况并不理想,而由于李氏兄弟之间的斗争,朝政也是一篇混乱,而李世民的登基实际上很快就改变了这种混乱的情况,并且使得唐朝很快地进入了其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从这个角度来说,玄武门之变既是李世民的无奈之举,其后来也可以说是理想的。

从两派纷繁复杂的意见便大概可以看出,玄武门之变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政治行动,其背后牵涉到李氏父子数人,更关系到唐初的政治与军事斗争,并不是一个仅仅靠伦常道的四个人便可以轻易讨论清楚的问题

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对玄武门之变中李氏父子的角色和行动的分析,来向大家还原一个相对比较全面的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密谋

防微杜渐:李渊与李建成的防范

在玄武门之变前的唐初政治中,李渊与李建成应该被视为是权力的拥有者以及守护者,他们两人,一个是皇帝,一个是太子,面对李世民这个实力强大并且还在不断增强的挑战者,自然是要共同打压。而之所以出现李世民势力不断做大的现象,主要是因为李世民军功卓著,而唐初政局未稳,各地仍不时有叛军出现,因而李渊不得不依靠李世民来稳定局面。

而这样的依靠则产生了两个结果,第一是李世民的在朝中的权力不断上升,李世民先被封为秦王、尚书令,后又因军功被封为太尉,实际上拥有了军政大权;第二则是李世民在各地征战的途中,建立了以自己为中心的一套势力,其中文武之臣兼备,可以说是极具实力。

唐玄宗李世民

相比之下,李建成在唐初便被立为太子,李渊为培养其治国才能,根据《新唐书·隐太子建成传》的记载,要求“非军国大务,悉委决之”。这使得李建成极少带兵作战,而主要在宫中处理政务,因而并没有发展机会发展自己的势力,特别是军事上的势力。当李建成意识到李世民对于自己地位的巨大威胁后,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以及削弱。

首先,他接受了手下谋臣的建议,开始发展自己的势力。当时,魏征等人一直劝谏李建成,让他主动带兵平定刘黑闼的叛乱,趁机发展自己的势力,根据《旧唐书·隐太子建成传》的记载,当时魏征是这样描述:

“秦王勋业克隆,……殿下何以自安?”“愿请讨之,且立以功,深自封植,因结山东英俊。”

《新唐书》史料典籍

李建成接受了他们的建议,果然使其威望大增。随后,李建成还利用他在公众的地位,建立了自己的武装——长林兵,总算是有了与李世民抗衡的一些力量。

其次,李建成采取了一系列逐步削夺李世民权势的策略。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李建成曾说:“秦王外托御寇之命,内欲总兵权,成其篡夺之谋耳。”为解决这一问题,李建成首先请求李渊将房玄龄、杜如晦等李世民帐下的首要谋士驱逐出秦王府,并且禁止他们私下见面。

再次,又准备收买李世民手下的武将尉迟敬德,但是没有成功。最后,则是尝试将李世民的兵权收回并将之赋予李元吉,但此时玄武门之变发生了,李建成的这一尝试也没有成功。

李自成领兵影视剧人物形象

虽然如此,但李建成总的来说在对待李世民的问题上还是持一种克制态度的。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李元吉曾试图刺杀李世民,但被李建成所阻止:

“齐王元吉劝太子建成除秦王世民”,“元吉伏护军宇文宝於殿内,欲刺世民;建成性颇仁厚,遂止之。”

根据《旧唐书·魏征传》的记载,魏征此后也曾劝过李建成:“征见太宗勋业日隆,每劝建成早为之所”。但同样也被李建成所拒绝。而作为两人父亲的李渊,他对于李建成削弱李世民力量的行为是支持的,《旧唐书·巢王元吉传》中记载了李渊的态度:“高祖知其谋而不制”。

闯王李自成兵败之际

对于李渊来说,他属意的接班人是李建成,因而一直留他在宫中,培养他的治国理政的才能。而李渊同样也需要李世民帮助他在外平定尚不安定的局势,在两个儿子对他都有重要作用的情况下,李渊只能是居中调解,或者是对双方都进行呵斥,这样的做法实际上根本就无法解决两个儿子之间的矛盾。

根据《旧唐书·隐太子建成传》的记载,李渊曾对其近臣说:“此儿典兵久,在外专制,为读书汉所教,非复我昔日子也。”这里所说的便是李世民,由此看得出李渊对于李世民势力日益做大的情况也是有所不满的。

因此,他支持了李建成的一系列行动,包括趋势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人,并且进一步削夺李世民的军权和势力,但这样的做法最终只是进一步激发了李世民的反抗。

唐高祖李渊画像

精心谋划:李世民的准备

面对父亲和兄长的打压,李世民当然也绝不是什么等闲之辈。早在唐朝建立以前,李世民便已经依靠带兵打仗建立起了自己的地方势力,并且招揽了大批的人才到自己的帐下。唐王朝建立之后,李世民因为军功被封为秦王、尚书令,后来又进一步被封为太尉,军政大权集于一身,此时的李世民便开始打起了皇位的注意。

为了争夺皇位,李世民所作的第一步准备便是招揽人才。他不仅亲自招揽人才,而且还属意手下人帮他招揽人才。例如,根据《旧唐书·房玄龄传》的记载,李世民就曾经让房玄龄帮他网络人才:

“赋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

房玄龄影视剧人物形象

除此之外,李世民还开办文学馆,以同文人讨论儒学经义为名目来招揽人才,例如名士杜淹就是在这个时候通过文学馆被招入李世民帐下的。除了招揽人才之外,李世民还开始以洛阳为中心巩固他的势力范围。李世民之所以选定洛阳,是因为这里地处中原,有利于联络河北、河南以及山东等地的各方势力,李世民在这里坐镇中原,便可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旧唐书·张亮传》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太宗以洛州形胜之地,一朝有变,将出保之。遣亮之洛阳,统左右王保等千余人,阴引山东豪杰以俟变”。

古都洛阳俯瞰图

第三,李世民开始争取宫中大臣以及后宫的支持。李世民争取到了陈叔达、萧瑀等人支持,武德九年时,李渊要贬斥李世民,就是陈叔达在李渊面前劝谏,使得李渊撤销了这道命令。李世民还派遣了自己的妃子长孙氏到后宫之中贿赂嫔妃,求得后宫力量的支持。

《旧唐书·后妃传》中就有记载:长孙氏“孝事高祖,恭顺妃嫔,尽力弥缝,以求内助。”

这些力量,在日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时,都对他有着或大或小的帮助。最后,李世民接受了臣下文武幕僚的建议,赶在自己的权力被进一步削弱之前,加紧了对于政变的准备。文臣之中,长孙无忌与房玄龄是最为积极的两人。

长孙无忌画像

根据《旧唐书·房玄龄传》的记载,房玄龄曾与长孙无忌商议:“莫若遵周公之事;……申孝养之礼”,明确了他们要帮助李世民所夺取的并非只是简单的太子之位,而是李渊的皇位。他们两人随后又向李世民进谏:“大王功盖天地,当承大业”,“共劝世民诛建成、元吉”,可以说,房玄龄与长孙无忌二人在政变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武将之中最为积极的则是尉迟敬德,他主张“大义灭亲”,根据《旧唐书·隐太子建成传》的记载,尉迟敬德甚至这样激励李世民:“若不见听,无忌等将窜身草泽,不得居王左右”。在文臣武将的激励之下,李世民此时已经下定决心进行政变,他不过是在等待一个时机发动最后的玄武门之变罢了。而事实也证明,李世民的准备工作确实做得不错,他的政变一举成功,他也成功登上了皇位,并开创了“贞观之治”的伟业。

唐王李世民影视剧形象

结语

通过对于玄武门之变前李渊、李建成、李世民三人的关系与行动的分析,大家应该看的出来,玄武门之变实际上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弑兄事件,其背后其实银行着相当深厚的政治矛盾以及相当复杂的政治斗争。

三人的斗争之中,亲情当然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这从李建成的犹豫之中便可以看出,但是对于最高权力的争夺才是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因此,我们在分析玄武门之变的时候,要将其当作一个政治事件去分析,而不能仅仅将其当作是一个“家庭丑闻”。

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对于皇权独尊的性质,导致发生了许多为了争夺皇位而兄弟相残甚至父子相残的事件的发生,这与封建王朝时期皇权的性质有着分不开的关系。在最高的权力面前,所谓的亲情也显得并不是那么的重要了。

但是,作为后世人,我们在看待和分析这些李氏事件时,还是要尽量少一些道德和情感的因素,而尽量从历史本身去进行分析,如此一来,这样的分析才是客观的。

参考资料:《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