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汉中后期皇权为何衰落?"外戚干政与宦官擅权"埋下祸根

 瓜子心 2020-08-08

前言

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统治历史当中,皇帝、外戚、宦官以及丞相一直都是处于相互合作、相互斗争的局面当中,这种情况直到明清时期才有效缓解。尤其是到了清朝时期军机处的成立,君主专制程度已经达到了整个封建历史时期的最高峰。但是此时的封建王朝历史也载随着清朝中后期的腐朽、西方强国势力的入侵最终走向了终结,中国由此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除了皇权与相权在明朝废除丞相之前一直处于激烈的博弈当中之外,外戚和宦官这两大势力也在封建王朝的政局演变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从外戚和宦官的出现时间来看,外戚专权率先出现在西汉王朝时期,当时的吕后、王莽等等都是外戚专权的主要代表。宦官祸乱朝政的现象要比外戚稍晚一些,主要在东汉时期频繁发生,尤其是在东汉王朝的后期阶段,宦官专权现象最为严重。

东汉章帝

外戚势力的壮大和上位,甚至能够凌驾于皇权至上主要凭借的是其与皇室那种独特的关系。外戚成员一般都是皇后一方的娘家人,大多都是皇后的叔叔或者是兄弟,他们凭借着皇后在宫中的高贵地位获得了巨大的政治和经济特权。久而久之,这种外戚势力不断膨胀,逐渐开始在整个朝堂上进行渗透,甚至威胁到皇权,凌驾于皇权至上,西汉末期王皇后一方的王氏家族正是如此。

《后汉书》载:"每覽前代外戚賓客,假借威權,輕薄謥詷,至有濁亂奉公,爲人患苦。咎在執法怠懈,不輒行其罰故也。其明加檢勑,勿相容護。自是親屬犯罪,無所假貸。"

宦官的出现同样也是以皇权、相权以及外戚三方势力的相互争权为基础的,东汉时期宦官专权正是典型代表。皇帝对于当时掌握朝廷重要权力的外戚和丞相们十分忌惮,因此经常会器重和提拔自己身边的宦官,这些宦官经常与皇帝接触,并且品级非常低,他们对皇帝一般表现得非常忠诚。在得到皇帝的信任之后,这些宦官势力也开始获得更多的权力,成为了继皇帝、丞相、外戚三方势力之后的又一大政治团体。

窦太后

窦氏与邓氏对于东汉政权的掌控

东汉王朝在章帝以后,即位的皇帝一般都十分年幼,由于心智上和身体上的不成熟,这些小皇帝往往在亲政之前都要受到其母后,也就是当朝皇太后的辅政。这些皇太后有时候也会因为自己缺乏相应的政治经验或者是对于朝政并不感兴趣,因此她们经常会扶持自己的娘家人,也就是外戚势力来帮助小皇帝处理政事。

东汉章帝驾崩之后,其年仅10岁的儿子即位,是为和帝。和帝即位之初,按照惯例由于年纪幼小,因此尚不能处理政务,由其母后窦太后进行辅政。窦太后顿时权倾朝野,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基础,不断在朝堂扶持党羽,同时将自己的窦氏亲戚安插到了当时关乎国家决策的重要机构。

《后汉书》载:"景爲執金吾,瓌光祿勳,權貴顯赫,傾動京都。奴客緹騎依倚形埶,侵陵小人,強奪財貨,篡取罪人。商賈閉塞,如避寇讎。有司畏懦,莫敢舉奏。"

宦官密谋政变

窦宪、窦景都是窦太后一手扶持上来的,他们作为窦太后的兄弟对于稳固窦太后的地位有着重要的作用。窦宪作为当时的大将军还曾经率领汉军出征匈奴,并且功勋卓著,这就陵当时的外戚窦氏一家权倾朝野,皇帝基本上处于傀儡角色的状态。但是随着和帝的不断成长,他开始对窦氏家族的这种实力表现出抗拒,公元92年,和帝与周围的宦官密谋,发动宫廷政变,直接消灭了窦氏家族的势力,并且和帝开始重用宦官。

但是从当时宦官势力的发展阶段来看,其还处于初期阶段,因此并未出现宦官专权的政治现象。相反和帝死之后,邓太后又掌握了辅政大权,她甚至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直接废黜了当时已经能够主政的和帝长子,进而立了当时尚在襁褓之中的婴儿为帝。汉殇帝夭折之后,邓太后又将13岁的皇子拥立登基,邓氏家族的势力成为了继窦氏之后又一大外戚势力。

桓帝

邓氏时期外戚与宦官合作对于东汉政局的掌握

邓太后在掌权之后,自己拥立的汉殇帝不幸夭折,所以她紧急又立了只有13岁的皇子登基,藉此来保证自己对于朝政大权的独揽。但是邓太后也意识到,13岁的安帝用不了几年就会长大亲政,保不齐就会重蹈之前和帝发动政变的覆辙,而自己以及邓氏家族的下场很可能就是当年窦氏家族的翻版。因此为了保住邓氏家族的权势以及不引发安帝的反抗,她决定和当时的宦官合作。

《后汉书》载:"鄧后以女主臨政,而萬機殷遠,朝臣國議,無由參斷帷幄,稱制下令,不出房闈之閒,不得不委用刑人。非復掖廷永巷之職,閨牖房闥之任也。"

和帝时期发动政变清除窦氏机组主要依靠的就是宦官势力,因此宦官开始成为能够左右宫廷政局的重要力量。邓太后主掌朝政的地位稳定之后,她开始扶持一些和皇帝身边的亲信宦官,令他们担任重要的决策信使以及利用这些宦官加强对于当时朝臣的监督,以便随时掌握朝堂信息。邓太后的这种重用宦官势力的作法无疑体现了当时宦官势力的崛起及其在政局当中的重要作用。

结党营私

邓太后死后不久,邓氏外戚也因为邓太后的去世而在政变当中被清除,彻底退出了政治舞台。安帝此时由于脱离了邓氏家族的控制也开始正是走向了朝堂,其皇后阎氏家族的势力又开始崛起,从当时的政治形态上来看大体没有脱离出邓太后设定的模式,外戚与宦官合作共掌东汉王朝的决策和主要政务。

安帝时期外戚与宦官两大势力分工明确,他们主要控制的就是宫廷政治,尤其是将皇帝的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当时的阎氏外戚主要将宫廷禁军控制住,保证在发生任何宫廷政变的时候能够有足够的军事保障。而当时的宦官,像江京、樊丰等人虽然没能掌握军权,但是他们和皇帝关系近,因此对于当时的决策有着重大的影响。

宦官势力

外戚与宦官政治生态平衡的破裂

安帝在外戚和宦官两大政治势力左右东汉王朝政局之时,已经显得无所适从,既然皇权已经被外戚和宦官架空,安帝本人索性也就放弃了抵抗。这些外戚和宦官为所欲为,他们按照自己的政治意愿和团体的利益不断干涉东汉政治,并且利用自己职权便利不断搜刮民脂民膏,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他们也全然不顾。

但是外戚与宦官这种平衡的政治生态并没有维持多久,安帝死后,两大势力反目成仇,阎氏外戚想要一举消灭宦官势力,独享大权,不曾想却被以孙程为首的宦官势力发动出其不意的政变而消灭,随后宦官扶持了刘保即位,是为顺帝。

梁冀与质帝

顺帝即位之后,公元132年,将梁商之女立为皇后,梁氏外戚成为东汉王朝中外戚势力最为膨胀的一个家族。起初由于顺帝能够亲自处理政事,因此梁氏外戚的专横表现得并不是非常明显,梁皇后的父亲梁商及其兄弟梁冀之时凭借一些政治特权和梁皇后的名声进行一些小规模的活动。公元144年,顺帝去世之后,年仅2岁的冲帝即位,梁氏外戚的势力开始膨胀。

冲帝即位没有多久便去世,8岁的质帝即位,梁太后临朝听政,梁冀在梁太后的提拔下担任了当时东汉王朝的大将军以及录尚书事,将军权和决策权集于一身,梁氏外戚成为东汉外戚干涉朝政以来最大的势力。梁冀的跋扈引起了群臣公愤,也严重威胁了宦官的权力,随后宦官策划当时在位的桓帝发动政变杀死了梁冀。策划政变的宦官单超、唐衡等五人一日封侯,从此东汉政治由宦官掌握。

《后汉书》载:"其後四侯轉橫,天下爲之語曰:左回天,具獨坐,徐臥虎,唐兩墯。皆競起第宅,樓觀壯麗,窮極伎巧。金銀罽毦,施於犬馬。多取良人美女以爲姬妾。"

祸乱朝纲

评价

东汉王朝虽然在前几任皇帝,像开国皇帝光武帝、明帝、章帝等时期的政局总体上看来还是非常清明和睦的。而光武帝那种以不流血的方式解除开国大臣的权力也是非常有利于东汉王朝政局的稳定和发展的。前中期这种政局的稳定直接为东汉王朝国力的强盛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

随着东汉中后期几位皇帝大多都在冲龄之时即位,因此就难免需要太后进行辅佐,这就使得外戚干涉朝政的能力不断加强。外戚在太后的扶持之下不断膨胀,逐渐成为了控制皇帝和整个朝堂的重要力量,这就让逐渐成长起来的皇权非常忌惮。皇帝所能够信任的只有自己身便服侍的宦官,因此宦官在皇帝的重用下 开始成长起来。

宦官对于皇帝来说有着天然的利用优势,首先他们一开始基本上没有任何的政治基础,并且从地位上来说也是非常低的,皇帝经常与他们接触,自然也就和这些宦官走的较近了。皇帝发动宫廷政变铲除外戚势力主要依靠的就是宦官势力,在和帝时期通过宦官力量清除了窦氏之后,宦官转为了一种重要的政治力量。

东汉王朝中后期的政局经历了一个先由外戚势力独掌朝政,到宦官势力与外戚势力合作掌权,再到外戚势力与宦官势力争夺,最后到宦官势力完全掌握朝政的政治斗争。这种斗争其实对于当时东汉的政治生态没有任何好处,这都是宦官和外戚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不顾人们死活的争权方式。东汉也就是在这种极度混乱的政局中不断衰落,最终走向灭亡的。

参考文献:《后汉书》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