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行业及一种商业模式的探讨服务业

 millyodnvpar1e 2020-08-08

一个行业及一种商业模式的探讨

原创 付羽 付羽投资笔记 前天

如果把日本最近20年的牛股排行拿出来研究,就会发现20年牛股里,虽然分布在不同的行业,但很多行业其实有一个共性,就是他们都属于一个大类——服务业。我们近期对服务业做了一些研究,也有一些感悟和体会。

为什么日本在失去的20年里涌现出的牛股,一大半都出现在服务业?这其中还是有深刻的历史原因和背景。服务业和制造业,如果说有什么最根本的区别,那么就是制造业提供的是实实在在的实物,而服务业提供的是非实物的服务,那么通常实物是可贸易的、可运输的、是全球竞争的;而服务业则是不可贸易的、短腿的、本地竞争的。当然,我们也可以举出一些特例,例如制造业里的水泥,这也是很典型的短腿产品同时也是本地竞争,所以水泥行业虽然名义上是制造业,但在投资思路上却和服务业有相似之处。所以,以上的定义并不是绝对的、刻板的、生搬硬套的,而是希望能找到一种思维方式。

那再结合日本近20年所处的时代背景,我们很容易就能找到为什么日本的牛股大多出在服务业。这是因为日本这段时间劳动力价格出现了明显上涨,制造业向中国、东南亚出现了大范围的转移。正是因为制造业是可贸易的,所以全球竞争的背景下,当一个国家人力成本不再有优势时,这种情况就发生了。当一个公司在某项制造业里做到了全日本最强,却依旧敌不过中国公司的崛起。而相反,服务业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本地竞争的原因,在某项服务业里做到日本最强的公司,通常具有更深的护城河。

那么,在当前的中国,我认为服务业这个投资大类,正在逐渐走上资本市场的大舞台,中国也正面临这20年前至今日本类似的时代背景。当然,我并不是唱衰中国制造业,我依旧看很好中国的制造业,中国从日本承接制造业转移的历史故事,可能会部分但并不会完全重复,我相信没有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足够的能力接得住中国的制造业转移。我只是说,如果说之前20年是中国制造业崛起的黄金20年,那么未来20年,服务业的机会也许更容易涌现。关于这点,有很多的宏观经济数据也可以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我们再来看服务业,对服务业的商业模式做一些探讨。如果说制造业的可贸易性决定了集中生产的规模效应+大流通渠道的覆盖,扩张就如同骑兵突击一般,自北向南趁势而下;那么服务业的不可贸易性,就使得服务业就如同曾国藩说的“结硬寨,打呆仗”,首先要在区域内把商业模式跑通,扩张式也不宜过于凶猛,最好是成熟一批、培养一批,依托成熟的根据地缓缓而进,尤其要在区域内形成优势兵力很重要。和进攻的循序渐进不同,相反的是,就防守来说服务业又有着天然的优势。一般的制造业,因为大流通的属性,很难在区域内形成某种垄断,通常是全国甚至全球竞争,大洋彼岸某个竞争对手的技术突破,有可能就会对几千公里外的公司造成灭顶之灾;而服务业一旦在区域内形成了竞争优势,那么壁垒将会较为稳固,如果有竞争对手想进来,那么服务业的特性就要求竞争对手首先就要在该区域先进行资本开支,从而增加了竞争对手较大的隐性失败成本。

正因为如此,服务业的大牛股,长期持股的体验非常好,是低波动率稳健增长的典范,而因为竞争格局的稳定,公司可以有较大的余地去进行自我优化,通常在稳定增长期还能同步看到盈利能力的上升,如果买入的估值比较低,有可能出现估值提升*收入增长*净利率提升的三击。这类公司,还毫不显山露水,如果你不是突然翻K线发现原来还有这么牛逼的股票,可能几乎都没听过。比如美股一个代码是POOL的公司,长期走势的牛逼程度让人叹为观止,哪怕疫情都只是让公司股价起了那么一点点波折,然后又迅速新高。然鹅,这并不是什么技术含量很高的黑科技股,它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个服务业的公司,做的生意是最普通不过的生意——给美国全国各地游泳池做维修服务的公司。

当然,服务业是如此的普通,每个人生活中就能接触到大量,也并不是服务业都能出好的公司。例如出门随处可见的理发店、健身房、按摩店,为啥如此庞大的行业,却从来不见资本市场有相关的股票出现呢?其实服务业行业,还是有很多特性,只有符合一些特性的行业,才能产生大公司的规模效应才能集中。而我通过研究较多的服务行业的公司,把这些容易出大公司的特性总结为:一个壁垒、两个差异化、两个规模效应。

一个壁垒很好理解,就是因为服务业的公司需要多网点扩张,而有的服务业,和特殊的选址、特殊的牌照有关,所以一旦一个区域内有一家后,天生就形成足够高的壁垒。两个差异化,则分别是对于大客户多网点的配套和网络效应(网点之间是否要频繁产生联系)。两个规模效应是多品类的规模效应和规模采购。可能这些描述字面上理解比较抽象,但如果结合一些案例,可能会相对好理解,所以下面就逐一对一些服务业的公司用这个框架进行描述。

理发店为什么出不了大公司,是因为以上特征,一个都不符合。壁垒上讲,理发店不需要特殊的选址也不需要牌照,在一个区域内很容易出现多家;其次,理发店的客户都是个人,所以并不需要多网点来进行配套,理发店是不是连锁,对于大多数顾客来说,并没有本质区别;同样,理发店也没有网络效应,哪怕连锁店也是相对独立的;最后,理发店并没有什么很强的品类扩张,除了理发店外,很难去做其他的生意,并且理发店最大的成本项是人力和租金,而人力和租金的提供方都是个体,所以谈不上规模采购。

顺丰,则满足以上特征中的多个。壁垒上讲,虽然顺丰的网点并没有足够高的特殊选址和牌照限制,但顺丰的机场,具有足够高的牌照稀缺性和选址特殊性,而这个机场对于顺丰来说也极为重要,长期来看是其显著的竞争优势;其次,快递的生意模式就要求其必然需要多网点,网点多的大公司相比较网点稀少的小公司,必然存在优势,而且快递网点之间是强联系的,交接的顺畅决定了速度效率足够快足够高;最后,顺丰也具有一定的品类规模效应,例如顺丰最近开始切入到即时配送,而这种延伸增加的边际成本可能不会很高,虽然顺丰的主要成本是人力,人力本身不存在采购的规模效应,但由于顺丰的网络效应,可以通过线路优化来实现单人产出的提高,这是一种变相的规模采购。因此,顺丰满足服务业出大公司的所有特征,而确实它也做到了。

建设机械,这个股票我曾经买过,也获取过较丰厚的回报,他是做塔机租赁的,具体基本面这里不赘述了。壁垒上讲,这个公司并不是特别强,所以这个行业一度非常分散;而从两个差异化的角度,首先对大客户的多网点配套,这个是有的,因为这个行业的下游开始集中,而下游的客户希望能找到单个供应商就能进行多地点匹配,这个需求就把供应商的门槛拉高了,因此公司具有对于小公司的优势,但这个公司并不具有网络效应,网点之间并没有强联系;规模效应上,这个公司具有一定扩品类的能力,之前公司是主要做塔机租赁,后面公司要切入其他品类了,这也是最近公司又有一波上涨的逻辑之一,同时这个公司因为主要成本是机械的折旧,而非人力,因此公司在量足够大后,是具有对设备商谈折扣的能力,而这会体现为对于小公司的成本优势。所以,建设机械虽然不满足全部的条件,但也满足了一些特征,所以在我看来,是还不错挺值得长期跟踪的股票。

合兴包装。这个股票我也买过,曾在很短时间内就涨了很多,但后面又跌回来了。这个公司虽然目前并没有很被市场认可,而且业绩也不是特别稳定,但实际上纸包装行业,按照国际经验,算是一个还不错的行业。虽然这个行业名义上是制造业,但实际上由于短腿属性,所以本质上其实是服务业,并且符合一些特征。虽然从壁垒上讲,没有足够高的牌照稀缺性,但这个行业要求贴近客户建厂而且因为下游逐渐集中化,下游的大客户一般可能会要求供应商具有多网点的配套能力,拉高了进入门槛;品类上,虽然扩品类的可能性不是特别大,但这个行业是具有规模采购能力的,大公司相比小公司具有优势。所以,这个公司虽然不全部符合特征,但也是符合几项的,同时因为国际上是有出大公司的案例,理论上中国也有可能。但定性分析只是定性分析,而从定量的角度看,目前还是没有看到公司的稳定增长,作为一个中游行业,上游和下游的集中度都比较高,目前为止,这个行业的公司还是扮演一个受气包的角色,在行业大幅波动的时候,业绩容易起伏。但是,不排除当公司的份额慢慢到了一个阈值后,能够真正让大家看到稳定增长以及盈利能力的持续提升,这个只能拭目以待了。

密尔克卫。这是我心目中近乎完美的服务行业的公司,满足所有特性,并且是高度满足。壁垒上讲,这个行业是高壁垒。从选址上讲,因为目前公司的下游化工行业都在入园,因此靠近工业园的仓储,具有选址的特殊性。并且,危化仓储资质是稀缺资质,牌照极其有限,而且有限的牌照都在向公司这种已经全国化布局完成的集中;从差异化的角度讲,首先下游的大公司需要有全国化布局的仓储公司进行配套,拉高了行业门槛,并且,网点之间也具有强联系,需要高频率地跨网点运输;从规模效应上看,公司具有很强的扩品类能力,从传统的化工品,开始扩展汽车客户开始做汽车领域的化工品,乃至于开始做电化学品,总之一切对运输仓储条件要求比较高的工业品,都可能成为它的经营范围。甚至因为公司的强网络效应,公司有可能还能衍生出新的商业模式,例如公司做的皊元素电商平台,就是对于新商业模式是尝试,虽然该业务的占比还不搞,但增速非常快。本质上讲,这个业务和国联股份的B2B电商业务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而从国联股份的被认可程度,我相信如果公司将来在新商业模式的尝试上达到一定体量,也是有可能的。而从规模采购上讲,公司因为网络效应,具有单产提高的能力,公司的最大成本项是租金或仓库的折旧,但公司网络效应足够大后,是具有低成本取得新仓库的能力,交易方愿意以合资的形式和公司合作,因为纳入公司的体系后产出可以提高。很多朋友都知道我持有这个股票,也经常会有人来问我这个公司这么贵怎么看,目标价到底在哪,我觉得因为其几乎完美符合我对服务业定义的框架,而且现在份额还不够高市值还不是特别大,所以这个公司暂时不设目标价,只要其趋势良性在不断发展,可能就一直持有。这里,也算是统一做个回复,也不是推荐股票,而是希望能从底层逻辑上去理解基本面,能在基本面的研讨上碰撞火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