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人交流,四种智慧不可少

 红日东晴 2020-08-08

当有的学者精心准备了课件,对听众讲课的时候,有的会善于演讲,引发听众浓厚的兴趣;有的方式方法不当,演讲收效则不理想。当人们在相互交流的时候,有的会相谈相处很顺利,形成共识;有的则很难形成一致观点和同向而行。

交流是人际交往的关键和核心。随着社会的进步,交流是人获得成功的必备良技。达成好的交流,我认为应着重把握以下重点。

位相当。交流应是在平等位置的谈话、做事。包括学者们的讲学,也须双方地位相当。如果双方根本不在同一平面,交流就会出现分层、分离,甚至会是“驴唇不对马嘴”。有的学者自认为层次很高,往往以居高临下的地位与他人交流,演讲会出现双方情感上的断层,而难以达效。有的演讲者将自己当成智者,将听众当成愚者,位不相同,情感交流就成障碍。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当两个根本不同的身份和层次的人交流,势必出现天大的困难。

质相互。交流双方应当围绕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商议式研究。如果交流的内容相差千里,交流者各执己见,根本达不成任何共识,交流就没有实质意义。学者讲学,必须与听众就共同关注的话题展开交流,如果学者讲的与听众所需根本没有交集,就像对牛弹琴,讲学再好,也得不到应有效果。交流中,供需不一致,就像有人在沙漠中已口渴至极,而你谈的和送上的都是干面包,受众肯定不会买你的“账”。学者对一个蔬菜种植户讲化工企业的经营管理,无论讲者讲得多好,听众也不会听到心里去。

势相应。交流讲求的是气势,给对方展示的是思辨、口才、能力和气质。交流者应当在气势和举止上非常注意和自涵。如果交流一方过于强悍,凌言霸语,以势压人,对方肯定会不服气,也不会真心和你交流;如果一方唯唯诺诺,自卑自微,交流也不会友好;如果一方虚情假意,谎言连篇,交流则会过于充满虚伪。交流既要相对真诚,又需不卑不亢,谦虚且大度。同时,在交流中,无论是谁,都不可夹藏污言秽语和流氓习气,那会让人感到交流者素质和品位低下,心生厌恶,交流难继。

利双赢。时间珍贵,交流不易。一般情况下,交流会有两个目的,一是为解决问题而来,对共同关注的事情快速达成共识,以利推进发展,一方或双方会从中得益;二是为增进双方感情,通过交流,展示才华,并双方获智或增乐。相互交流,就是要达到对双方都有好处,越谈越利于事态发展和情感交融的效果。如果交流过程毫无价值,双方越谈越差,或交流根本无益于双方解决问题,造成徒劳和浪费时机,那交流就会多有挫折,甚至造成交流各方感情两伤。

世人之间,为求发展,必多交流。但是,交流体现在人的智慧和风度高下,若想做好,应当全力而为、用心用情为之。

(文中图片来自于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