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谋略家群像素描(七)

 鹰击长空186 2020-08-09

前一篇,介绍了赵普出身于小吏而成宋开国皇帝的首席谋士的故事,而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首席谋士,则是一位出身于名门望族的大智者。这位大智者在民间被传得神乎其神,他叫刘基,字伯温,他在二十三岁中进士,可是,在他中进士之后的二十多年的时间内,他却一直是很不如意的,他在元朝做官,但没有适当机会发挥出他的智谋,直到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三月,已是不惑之年的刘基才有了发挥智谋的机会,但是,他接受朱元璋的邀请,成为朱元璋身边参赞军务的高级谋士。刘基对朱元璋在智谋方面的辅佐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朱元璋曾称刘基为“我的张子房也”,把刘伯温比为张良,后世的传言说:“上有诸葛亮,下有刘伯温。”张良、诸葛亮、刘伯温被称为中国古代的三大谋略宗师。

中国古代谋略家群像素描(七)

刘基

元末,天下群雄并起,争斗激烈,朱元璋听谋士朱升的建议,采用“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基本战略,逐步积累了军事实力,悉心经营他所占领的根据地应天(南京)。朱元璋成了当时的三大强势军事集团之一。那时,朱元璋所面临的强敌有两个,一个是占据通州(今江苏南通)、常熟、松江、常州等地并定都平江(今江苏苏州)的张士诚:另一个是占领安庆、池州、龙兴(今江西南昌)、瑞州(今江西高安)、邵武、吉安、抚州、赣州、信州(今江西上饶)、襄阳等地,在太平(今安徽繁昌、芜湖一带)称帝的陈友谅。

中国古代谋略家群像素描(七)

刘伯温与朱元璋

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五月,陈友谅攻下太平后,杀了朱元璋的养子朱文顺及太平的守将花云,并在太平建国称帝。此时,刚刚称帝的陈友谅十分猖狂,他调集强悍的舟师,挥师直指应天(今南京),并声称没有张士诚的配合,也可以攻下应天,这是对朱元璋的直接疯狂的挑战。

面对这样的局势,朱元璋集团中的文武大臣非常紧张,有人提议朱元璋出兵收复太平以牵制敌人,也有人提议朱元璋亲自率兵出建康积极应敌,而这些建议都被朱元璋否决了。朱元璋深知,太平城非常坚固,陈友谅能攻下此城,说明他船坚兵强,如果朱元璋率兵攻太平,可能会久攻不下,再说,如果出城应敌,敌军以偏师牵制,陈友谅将利用其舟师的优势顺流猛攻建康,那时,朱元璋集团就非常危险了。形势严峻,也有人建议出城投降,归顺陈友谅。

此时,朱元璋询问刚被他请来当谋士不久的刘基,刘基明确地向朱元璋建议:先问斩主张投降的和想着逃跑的人,如此方能坚定信心,才能鼓舞士气,以利于破敌获胜。刘基分析说:“陈友谅劫主称帝,骄横跋扈,其目标就是要攻下应天。现在陈友谅的军队气势汹汹,顺江东下,就是在展示威风,正是想在气势上压倒我军,逼迫我军退让。我军绝不能上当,而要针锋相对,坚决抵抗,才有可能获胜。”刘基继续分析说:“常言道,后举而得胜,陈友谅虽然兵骄将悍,但他们毕竟千里是来犯,军队疲惫,又是不义之师,而我军后发制人,以逸待劳,待敌深入后,我军以伏兵奇击他们,必定定能获胜。此战关系重大,务必要打好。”(参看忝任《刘基评传》)刘基的一席话,坚定了朱元璋抗击陈友谅的决心,紧接着,朱元璋采纳了刘基的计策,利用奇兵打败了陈友谅的进攻,不仅成功地守住了应天,而且还乘胜追击,收复了太平,巩固了朱元璋的根据地,在与陈友谅、张士诚的较量中,占据了优势。

史书上有记载,朱元璋邀请刘伯温出山之后,刘伯温曾向朱元璋提出了《时务十八策》,为朱元璋作了建立明王朝的战略规划,人们常把刘伯温提交的这一策略,与诸葛亮的《隆中对》相提并论,可惜,《时务十八策》没有像《隆中对》那样有明文留下,根据人们的推测,刘伯温的战略计策,应该是关于如何对对付东边的张士诚和西边的陈友谅的。

中国古代谋略家群像素描(七)

刘基庙

面对着强弱有所不同的两股势力,该如何迎击这两个势力,该先与谁决战,朱元璋身边的文武臣僚意见很不同,多数人认为,张士诚在下游,兵力又比较弱,应该选择先易后难的策略,先打张士诚,待解决了弱敌之后再来攻击强敌陈友谅。朱元璋可能也比较倾向于实施这一策略。可是,刘伯温所提出的策略却与此相反,他认为张士诚生性怯弱,胸无大志,但求自保。这种人不足为虑,应该留在后面再来对付。而陈友谅野心勃勃,力量比较强大,且占据长江上游,对应天的威胁最大,如果先打东边的张士诚,陈友谅一定会从西边乘虚进攻应天。相反,如果先迎击陈友谅,张士诚则不一定敢轻举出兵来犯应天。因此,除掉陈友谅应是优先的策略。陈友谅一灭,张士诚就成为孤立的势力,他的存亡便由朱元璋来决定。之后,等平定了陈张两股势力,便可挥师北上,横扫中原大地,成就大业。

显然,如果真有《时务十八策》的话,刘伯温为朱元璋提出的“先陈后张”的军事策略,应该就是《时务十八策》的基本战略方针。学者们认为,刘基高瞻远瞩的战略主张,是继朱升关于“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之后,为朱元璋平定列强,建立明王朝大业所制定的最具战略意义的正确策略。

中国古代谋略家群像素描(七)

刘基雕像

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朱元璋按照刘基的策略,亲率水陆大军沿长江而上,西征陈友谅。先攻打安庆,但久攻不下,刘基知道陈友谅以重兵驻防安庆,他的老巢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必定空虚,便向朱元璋提出建议,挥师转攻江州,果然兵临江州,便一举攻下江州城,陈友谅战败后逃到了武昌。不久,驻守江西的陈友谅部臣,行省丞相胡廷瑞向朱元璋议降,条件是保留他率领的军队。在刘基的劝说下,朱元璋接受了胡的条件,胡的投降引发了江西的其他守将纷纷投降朱元璋,整个江西很快成为朱元璋的属地。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四月,朱元璋北上为小明王韩林儿安丰解围,陈友谅乘机反扑,他进军围攻洪都,想夺回江西原本属于他的属地,洪都守将朱文正竭力抵抗,陈友谅久攻不下。之后,朱元璋率大军南下,与陈友谅决战于鄱阳湖上。两军在鄱阳湖鏖战,双方相持不下,死伤惨重。这时,刘基向朱元璋献计,建议派重兵扼守鄱阳湖四周出口,把陈友谅困在湖内。陈友谅被困后想率军突围,被朱元璋率军拦住,陈友谅战死,其所属军队大溃败。之后,朱元璋利用击溃陈友谅势力的有利时机,挥师东进,攻进张士诚的属地,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九月,朱元璋的军队占领了平江(今江苏苏州市),张士诚走投无路,自缢身亡死。

显然,朱元璋在抗陈伐张的重大战役中,采用了刘基“先陈后张”的关键策略,荡平了朱元璋的两大势力,占领了长江中下游富裕地区,基本奠定了明王朝初期基业,没有刘基的策略,朱元璋能否击败陈、张,还说不清楚,难怪,朱元璋把刘基看成是他占领江山的第一功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