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说老北京贡院——当年的“高考”考场!

 鲵影萍踪 2020-08-09

眼下又是一年一度的高考季,莘莘学子们此刻正在奋笔疾书,为自己的未来而努力着,在此先预祝孩子们都能考出好成绩,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高考被称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核,因为迈过了这一关,就将踏入最高等的学府,之后的那一纸文凭,也被誉为未来事业的敲门砖。历来高考的第一名,人们总爱称之为状元,也就是说将现在的高考比作早年间科举考试。那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当年的“高考”考场——北京贡院。中国自隋朝开始推行科举制度以来,一直延续到清末,历经了1300余年,并在明清时期达到顶峰。科考一直作为为朝廷、为国家选拔人才的考核机制,虽历朝历代的制度不尽相同,但大体的程序都差不多。在封建王朝,往小了说你想出人头地、往大了说报效国家,除了投军从戎之外,只有参加科考才能入仕。在这个过程中,大体要参与三次重要的考核,即乡试、会试和殿试(明朝正式施行)。所谓乡试,并不是由乡一级政府组织的考试,而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应天(南京)府、顺天(北京)府、以及布政使司驻地。

乡试每三年一次,逢子、卯、午、酉年举行,又叫乡闱,考试的试场称为贡院。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也就是现在说的全国统考,这一点还真和现在的高考类似,区别在于现在的高考在各地、各学校分别设置考场,而会试是所有考生都得来北京考,当年说的进京赶考就是这个意思。会试是在乡试的第二年、即逢丑、辰、未、戌年举行,因为由礼部住持,所以又称礼闱。会试的考场当然也在贡院,所以北京贡院既是顺天府乡试(市统考)考场,也是全国举子们进行会试的考场(全国统考考场)。贡院的设置始于唐代,北京贡院是明清两朝的会试考场,地点在建国门内,东二环建国门桥往东不远就是,如今的贡院西街、贡院东街就是因贡院而得名。那么既然是考场,为什么不叫考院、试院而叫贡院呢?因为封建社会不是人民当家作主,而是皇帝当家作主,全天下都是他的,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嘛!所以会试说好听的叫为国家选拔人才,说不好听的就像从举子中挑选好的向皇帝进贡一样,所以叫贡院。如今的高考,个人重视、家庭重视、社会重视、国家也重视,所以尽力为考生营造好的考试环境,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高考考场基本都是明亮的教室、还装有空调,以便让本就紧张的孩子们能够舒适一些。但是过去没这条件哪!所以那会儿的大考都不在夏天进行,北京的冬天太冷、夏天又太热,只有春秋温度比较宜人,所以乡试的考期在秋季八月,考试分三场,分别于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进行,故乡试又称秋闱;会试的考期是春季二月,也分三场,分别在二月九日、十二、十五日举行,因此会试也叫春闱。

这个闱字,既是科举考场的代称,也指宫殿的旁门,但是很容易与围混淆,特别是搁在考场,因为古代的考生参加大考,真的是把你“围”起来。那会儿考试不像现在,几十个考生在一间教室里,而是每人一个单间儿,叫考棚,这也是为了防止考生之间交头接耳、作弊的一种手段。考棚的面积还特小,三场考试没结束,考生是不允许离开的,要从外面上锁,也就是说你除去考试,吃喝拉撒睡全在这一个小单间儿里。小到什么程度?据说您要是个儿高点儿、躺平了都伸不直腿,拿老北京话说:您得“斜么呛儿”的睡。除了把每个人隔离开之外,为防止夹带作弊,考生入贡院之前还得经过唱名、搜检、领卷等极严的手续,并有军队负责“押送”至考棚,说不好听的,跟囚犯差不多,您说这滋味儿,怕是好受不了。说到这儿您也就在知道为什么不在夏天考试了吧?就北京这温度?这桑拿天儿?这小单间儿?还不得中了暑?北京贡院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原址是元代时期的礼部衙门,随着时间的推移,考生的不断增加,考棚数量也随之“水涨船高”。开始时,北京贡院有考棚9000间,按照千字文顺序排布。起初的考棚主要为木结构,在明天顺年间曾经着过一次大火,烧死举子90多人、伤人无数(因为都锁着、跑不出来了)。后来在万历年间、张居正掌权时,吸取了上次惨剧的教训,一面扩建贡院,一面将木质考栅改为砖墙瓦顶的房屋,考棚数量上升至1.3万间。清乾隆年间又扩建过一次贡院,增南围墙二砖门,扩充大门、二门等建筑,到了光绪年间,由于考生太多,北京贡院已显得格外拥挤,于是再次扩建,考棚数量达到1.5万间。

就算单个儿考棚的面积再小,这么多连在一起,您琢磨琢磨占地小的了吗?所以在清末鼎盛时期,北京贡院占地极其广阔,东起如今的贡院东街,西至贡院西街,南起建内大街,北至东总布胡同,包括贡院头条、贡院二条、贡院三条在内这一大片,都是北京贡院的“产权”,只可惜这座明清时期的“高考考场”已经不复存在了。据记载,北京贡院整体呈坐北朝南,大门5楹,往里有二门五楹、龙门(取鲤鱼与龙门之意)、明远楼、致公堂、内龙门、聚奎堂、会经堂、十八房等处。院墙十分高大,院内,东、西砖墙各开一砖门,门内有牌坊东为“明经取士”,西为“为国求贤”,南墙外有砖影壁,墙之左右各辟一门,门内正中有“天开文运”牌坊,正中轴线有大门、二门、龙门,亦称三龙门,门内明远楼为三重檐,歇山十字形屋脊,楼下四隅各开券门,至公堂七间,尖山式悬山屋顶,前出抱厦五间,两侧有东、西大库,东、西更道各设木栅,为东、西文场,各有号房五十七连(排),东文场内有官生号房六十一间,西北隅有小号房四十连(排),其它建筑尚有总裁、副总裁、考试官、御史等官员的公堂、居室、点名厅、守备厅、监试厅及刷印刻字、誊录、受卷、弥封等处所。院内四角还有瞭望楼,主要起到监视作用。

通过了会试,才有资格参加殿试,殿试的考场就不在贡院了,而是去皇帝的“办公室”——金銮殿,由皇帝亲自出题考核,要不干嘛叫殿试呢?科举制度当然不止乡试、会试、殿试,之前还有县试、府试和院试等,这里面还有很复杂的程序和设置,有时间再跟您细聊。总之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殿试第一名才是状元。其实严格说来,如今的高考与科考的性质并不一样,因为科考过了之后是要做官的,也就是说国家负责安排工作,还大大小小的当个领导。而高考过后还得上大学,大学毕业后也未必负责分配工作。甭管怎么说吧,高考等于科考也好,不等于也好,过去的人将科考作为“改换门庭”的唯一出路,可现在社会发展了,价值观也不一样了,成功之路千条万条,不见得只有拿高学历这一条路。话虽如此,学还是要上的,国家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需要文化,这么说的目的无非是希望孩子们不要有太大压力,放平心态、冷静面对,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就够了。

注:插图及封面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