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这样配置的,我把资金分成两部分,一半股票及股票型基金,一半固定收益,固定收益又分两部分,三分之二债券基金,三分之一短期固定理财。 我的资产配置 我的思路是这样的: 1.股票必须配置,因为可以打新,来运气的话中一签就可以赚好几万,这块不能浪费,股票我将之分为两种,一种是成长股,一种是价值股。 a)信立泰是我认为的未来几年成长性很强的公司,所以信立泰占我股票仓位的50%。 b)华侨城,股价十年不涨,但营收利润翻了几番,低估和成长,二者皆有,必配。 c)上海医药,最低估的医药股,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的综合巨无霸,最近几年都是个位数成长,未来随着股权激励的实施,有望在今年实现翻倍收益。 d)宝钢股份,钢铁是工业基础,未来几百年都不会被淘汰,这点优于煤炭甚至水电。强周期行业,股价涨跌也比较快,围绕一个中枢在波动,这样就可以逢低买入,逢高卖出,当然这个周期会比较长,大概三五年一轮。 e)东阿阿胶,落难王子,逢低布局,静待花开。 f)建设银行,四大行中综合来说比较优秀,算是逢低布局。 2.股票型基金,过去十几年出现了非常优秀的穿越牛熊的基金经理,比如朱少醒,董承菲等,这块布局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3.债券基金,优秀债券基金过去几年平均年化收益在7%左右,回撤基金在3%以下,这其实是非常优秀的理财了。但我大量配置债券的作用还在于类似现金流的概念,当股市出现大幅下跌,就可以卖出债券买入股票,当股市上涨到不合理的时候,就可以卖出股票而买入债券,这是股债平衡策略。 4.银行理财,银行理财算是类现金管理了,前几年都是直接放货币基金的,但是现在货币基金收益率实在太低,就放在银行理财了,我用的招商银行的63天期3.65%的理财,我每隔一期就买一份,那么63天以后每隔一周就可以有一笔理财到期,到时候无论是用掉还是补仓都是极为方便的。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一句话,进可攻,退可守,家庭现金流不断,牛市收益多,熊市回撤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