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C头条:30多岁男子上班时突发抽搐, 猝死! 半个月内医院接诊3起, 医生紧急提醒

 昵称65625155 2020-08-09

点击加载图片

“嗤……”随着一声急刹车,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急诊门口急驶进一辆私家车。

一个胸口还挂着工作牌的年轻人,被抬下了车,面唇紫绀,心跳呼吸停止。

“快!快!快!医生,医生,有人需要急救……”

“我们在上班,他刚刚还好好的,突然就没反应了。”

这是近半个月来,医院急诊接收的第三例青壮年猝死病例。

37岁男子单位吃饭时猝死,半个月内医院连收3例猝死病例

值班护士闻声迅速在拥挤的抢救室为患者做好一切抢救准备开通绿色通道,胸外按压、开放气道,呼吸囊辅助呼吸、气管插管、建立静脉通路、肾上腺素1mg iv!150J电除颤、溶栓CPR……

经过医护们的全力救治,病人的心跳恢复了。

点击加载图片

半个月之内,医院急诊接连收治了3例青壮年猝死病例。

■ 7月17日,30岁王先生在上班时突发心跳骤停,同事立即拨打120,在120指导下行胸外按压,120医生赶至现场,予以紧急抢救后,持续心脏按压送至急诊。

■ 7月23日,51岁许先生在驾驶货车过程中出现意识不清、呕吐、大小便失禁,求助杭州交警,由于时处道路流量高峰,警察直接用警车迅速送到急诊。

■ 7月28日,37岁应先生在单位吃午饭时突发意识丧失,四肢抽搐,两眼上翻,来医院时发现患者无心跳呼吸。

所幸的是,上述3例青壮年猝死患者,经急诊医学科全力抢救后,均恢复心跳,完善检查后,转入EICU/ICU进一步治疗。

猝死离我们并不远,青壮年尤其要注意

近几年,“加班”“熬夜”“过劳”“猝死”等词汇经常出现在媒体,甚至在某些职业群体中还流行着自嘲似的流行语“996ICU”。

青壮年正值事业高峰期,家庭的顶梁柱,除了“拼”职场外,还应当关注自身健康。

01

什么是猝死?

点击加载图片

猝死是指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

有研究表明,超过90%的职场猝死和心血管疾病相关。

点击加载图片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李和莅副主任医师曾向我们介绍:

“猝死中,绝大多数是心源性猝死,比如因冠心病、高血脂症等引发的猝死。”

然而,青壮年猝死内因隐匿,难以察觉,很多时候当猝死发生时才意识到自己是高危人群,然而为时已晚。

“很多青壮年猝死者并没有肥胖,看起来很健康,可能平日有早搏或者心率失常的症状,不易觉察。”李和莅医生说。

02

如何预防青壮年猝死?

首先,可自己判断是否是猝死的高危人群。

高危人群包括:有猝死家族史人群(家族三代内发生过猝死事件)、高血脂症、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若是高危人群,则应该进一步做筛查。

李和莅医生介绍,除了常规的心电图外,建议做深度的检查,比如24小时、48小时的动态心脏监测、超声检查、电生理检查等,一旦发现问题,及早干预治疗。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要注意三大细节:一戒、二控、三调。

一戒:戒烟

点击加载图片

要远离心脏病,首先要戒烟。

二控:控体重、控三高

点击加载图片

肥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伙伴;

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已被证明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三调:调饮食、调心理、调节奏

点击加载图片

调饮食:“病从口入”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将大鱼大肉调整为蔬菜瓜果,将高脂高盐调整为清淡原味,将暴饮暴食调整为每餐“八分饱”,就能够使心血管更健康。

调心理:心脏病突发往往与各种情绪的过度产生关系密切,因此有效调节自身情绪,避免大喜大怒、极悲极恐能够减少突发状况的发生。

精神压力过大也会诱发猝死,特别是悲伤的情绪。悲伤情绪合并基础性疾病,让猝死风险大大增加。

点击加载图片

调节奏:提倡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工作、生活节奏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很多行业大量出现的心跳骤停事件,多是因为长期连续加班或劳累,忽视身体的亚健康所致,也就是我们经常说到的“过劳死”。

遇到突发猝死,记住黄金4分钟!关键时能救一条命!

一旦发生心脏骤停,生命就会受到严重威胁——

数秒钟内患者会出现意识丧失;

60秒钟就呼吸停止;

4分钟就会出现脑细胞死亡;

超过10分钟被抢救存活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点击加载图片

当有人突然倒下,目击者(或第一反应人)立即识别并进行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按压、通气和电除颤)是成功救命的关键

遇到“猝死”患者时

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120

说明情况和所处位置

在专业救护人员到达之前

心肺复苏是延续患者生命最重要的方法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猝死绝大多数是由于心脏性猝死,有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预警症状,需要及时就诊,但年轻人中出现预警症状的比例较低,很可能会毫无预兆地猝死。

因此对于长时间工作,长期精神紧张的行业的青壮年,更需要关注自身健康。

点击加载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