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来能留名千古的诗并不是拗口难懂的类型,反而很通俗易懂,正所谓“大道极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古诗如果高高在上,难免显得冷冰冰的,不接地气。如果你足够细心,便会发现能流行起来的都是平常百姓喜闻乐见的,没有生僻字眼,寻常人一听就懂,能立马咏唱出来,很方便口耳相传。比如王维的,简单四句,都是司空见惯的字词,放到一起却空灵自然,很容易理解意境反而高远,令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其实,除了王维,李白的某些七言绝句也是走这个路线,不过相比于王维诗的空灵,诗仙的作品则唯美浪漫,意境开阔辽远,充满奇幻色彩,比如他在《夜宿山寺》中写道:“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尽管极其简单,但是通过极致的夸张让读者眼前浮现山顶寺庙之高,特别押韵,读来朗朗上口,一下子就记在脑中,方便其传颂。 除了语言简单便于记忆外,有的诗则是因为写作特点出众,让人耳目一新。譬如本期我们要说的这首,虽然只有四句,却连用5个地名,空间感强烈,似乎能使人体会到时空流转之感。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月亮悬挂在峨眉山的山头,淡淡的光亮照耀着河山湖海。因为是秋季,所以天高气清,月亮显得格外澄净。影子倒映在平羌江水里,随着船只划开的涟漪摇摇晃晃,一路跟在诗人身边。这情形不禁想起小时候和伙伴们唱的歌谣:“月亮走,我也走,我给月亮提笆篓。跳一跳,走一走,一走走到家门口。”很多诗人提到月亮总会想到故乡,这首诗也不例外。李白年轻时,准备离开故乡去京城施展抱负,在初次离家之时,令他印象最深的就是伴着他“出走”的峨眉山月。秋夜告别故乡,踏上求仕之路,有不舍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许。 吹着凉爽的秋风,从清溪乘船出发直奔三峡,本想着可以和好朋友见上一面,不料时间不凑巧,只能匆匆忙忙“下渝州”。本想依依惜别,却因紧凑的行程不了了之,就把对友人的思念托付给月亮吧,让它将这份情感夹着清风一并捎去吧! 短短四句诗,却连用了五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让读者犹如身临其境,仿佛就 坐在这艘漂泊于江面的快船之中,跟随者诗人一起望着峨眉山头的月亮,了了心事涌上眉头,意境清朗优美,浑然天成,难怪会被后人牢记,唱诵至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