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文】(捷克)寻找伏契克的故事

 huangnan35 2020-08-09

捷克之行:寻找伏契克的故事

一说起捷克这个位于欧洲中部的国家,首先想到得是什么呢?恐怕很多人会想到《好兵帅克历险记》(中译本《好兵帅克》),这是捷克作家雅·哈谢克创作的一部讽刺杰作,其文学价值和社会影响正如法国小说家布洛克所说得那样“《好兵帅克》是当今最伟大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得小时候还看过同名电影。在捷克,提起 '好兵帅克'无人不知,好兵帅克几乎已经成了捷克的象征符号者。其创作者哈谢克,也因此被欧洲的文学评论家赞誉为与16世纪的拉伯雷(《巨人传》的作者)和塞万提斯(《堂吉诃德》的作者)相提并论的捷克作家。不过,这里先不说好兵帅克,留待以后再说布拉格与他的故事。

先说一说另一个在中国也是如雷贯耳的著名捷克人,一位记者、作家、反法西斯战士——尤利乌斯-伏契克,他的《绞刑架下的报告》一书曾经是1949年以后在中国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经典著作之一,还在小学的时候就读过,不过那时并未完全理解书中的内容及其阐述的道理。直到成人以后,读了更多的书,走过了更多的路,见识了更多形形色色的人,才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领悟。

伏契克在监狱里写作、完成《绞刑架下的报告》这部经典名著之后,即于1943年9月8日被德国纳粹绞杀于柏林的伯罗琛思监狱。为了纪念他,每年的9月8日被设立为“世界新闻记者日”。

一、伏契克与《绞刑架下的报告》

尤利乌斯·伏契克,捷克斯洛伐克文艺评论家、作家、记者。1903年出生在布拉格斯米霍夫工人区的一个工人家庭。少年时代的他学习十分努力,读书如饥似渴最喜欢跑旧书店购书。从少年时代起,他就深切地感受到工人阶级的苦难生活。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他积极参加革命活动,15岁就曾参加'五一'游行,18岁就加入了刚刚成立的捷克共产党。1921年进布拉格查理大学文学院学习,1928年起任党的机关报《红色权利报》编辑。

1936年后,纳粹德国侵吞欧洲的魔掌蠢蠢欲动地伸向了捷克斯洛伐克,伏契克和他的同志们一样,怀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写下了许多尖锐犀利的文章揭露纳粹的阴谋。1939年3月15日,纳粹分子的铁蹄辗碎了捷克斯洛伐克美丽的山河,纳粹德国军队占领了捷克,捷克共产党被迫转人地下,伏契克毅然留在布垃格坚持斗争,1941年当选为党中央委员。

1942年4月24日10点差5分,伏契克来到达叶林涅克家碰头,正准备离去时,手持短枪的盖世太保砸开大门,逮捕了他们。伏契克被推上一辆汽车,关进了庞克拉茨监狱。由于叛徒的出卖,盖世太保弄清了伏契克是捷共中央委员和《红色权利报》编辑的身份。伏契克捕后在纳粹监狱里受到种种非人的折磨,遭到无数次残酷毒打刑讯和折磨以及卑鄙地引诱投降,他是星期五被捕的,但再次醒来时已是星期二晚上。纳粹分子见伏契克数次濒临死亡却坚不招供,便抓住了伏契克的妻子,当着他的面拷打她。伏契克心中对法西斯分子惨无人道的做法极端愤怒,他妻子也非常英勇,始终坚持说不认识伏契克。敌人带走他妻子时,他知道这是他们的永诀,尽管心中悲痛,却仍然以快乐坚毅的目光与妻子作别。

在那些惨无人道的日子里,伏契克以超人的意志克服了肉体上的痛苦,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保持着积极的乐观主义精神,并组织和领导了狱中的政治斗争。他的精神感动一位捷克看守,帮助他得到了一些铅笔头和碎纸片,他就用这些简陋的工具,写下了那部举世闻名的不朽之作--长篇纪实文学《绞刑架下的报告》。

1943年6月9日,伏契克被押到'帝国'受审,在庞克拉茨监狱的411天一晃而逝。伏契克终止了写作。9月8日,伏契克被害于柏林的勃洛申思狱中。伏契克在这部用鲜血和生命写成的书中记述了与纳粹分子的斗争经历以及被捕入狱的经过,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祖国和故乡的深深眷恋。1945年5月,纳粹德国战败,伏契克的妻子出狱后,找到那位捷克斯洛伐克看守,要来了伏契克的手稿,并整理出版。这部凝聚着伏契克及其战友们鲜血和生命的著作--《绞刑架下的报告》才得以与世人见面。

《绞刑架下的报告》是伏契克创作的纪实文学。该书自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的1945年在捷出版以来,已被译成90多种文字,,出版了30余个版本,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20世纪50年代就先后发行过两个转译的中版本,在中国国内广为流传,对读者具有极大的教育和鼓舞作用,伏契克成为中国青年心目中的楷模。被选为2014年语文北师大版初二下册第三单元课文。该书结尾警句:'人们,我是爱你们的,你们可要警惕呀!' 成为全世界革命者的警句名言。

二、布拉格的寻觅:伏契克的足迹

1、出生地

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的斯密霍夫区有一条长长的杜什克沃大街,大街的20号是一幢五层楼房,大门的一层左侧有三间屋子,其中两间就是当年伏契克和家人居住的。1903年2月23日,伏契克就出生在这里。楼房的米黄色外墙上、两扇窗户的中间上方,有一块不大的石板,石板上是一座形状如同打开的书本那样的石刻纪念碑,书页上镌刻着伏契克的名字和出生日期。这里的成长环境对于伏契克的人生和思想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和重要影响。

从家里透过窗户向外望去,大街对面那绿草如有的山坡上,有一所名为“比尔特拉姆卡”的小屋,莫扎特曾在那里居住并创作。大街延伸到远处有一处叫做“斯特兰娜”的小墓地,静谧淡泊、风景如画,著名诗人聂鲁达的《墓地之花》即从这里获得了许多的意象和灵感。而伏契克从小就能熟练地背诵《墓地之花》里的许多篇章佳句。音乐和文学的潜移默化,熏陶着伏契克的人性至情和对美好的向往,使他从小就显露出诗歌、演剧的天赋异禀。

楼房旁、大街上,有一条向山坡上慢慢升高地小道,坡道尽头就是伏契克父亲工作的林霍夫机械制造厂。幼小的伏契克因此很早就目睹和工人和平民的生活艰辛,因而成长为力图改变社会不公的热血青年。他12岁创办《斯拉夫人》周刊,15岁领导组织罢课罢工,18岁加入捷克共产党,1921年进布拉格查理大学文学院学习,1928年起任党的机关报《红色权利报》编辑……一边进行激烈火热的政治斗争,一边从事文学艺术的创作和研究。

2、被捕处

布拉格十四区是距离市中心较远的僻静区域,这里建有一大片住宅楼房,附近有一所庞科腊茨监狱,不远处是一条西图希大街,这条大街的1133号就是伏契克被捕之处。78年前,这间屋子的主人是电车工人耶林涅克夫妇,他们也是捷克反法西斯低啊组织的成员,把自己的家作为伏契克与地下反抗组织的秘密联络点。

1942年4月24日十点,德国盖世太保闯进这所大楼抓走了伏契克。当时,耶林涅克夫妇家里有6个人,9名盖世太保闯进屋子,命令屋内的其他5个人举手,却没有发现藏身在门后的伏契克。此时的伏契克两手里各握有一支子弹上膛的手枪,并在房门被打开的一刹那间打开了保险,如果他从背后向那几个毫无防备的盖世太保开枪,在不过2、3米的距离内,让他们死伤一多半应该问题不大,6个捷克人再联手制服剩下的几个盖世太保,也不会是毫无胜算的事。那场面应该跟我们现在经常看到的好莱坞大片里的英雄好汉或香港电影里的周润发,手举枪响、弹无虚发,坏蛋们一个个应声倒地……可惜,那只是电影而不是生活,生活永远比艺术更现实也更严酷。真实的历史情况是,伏契克稍稍犹豫了一下,就从门后走了出来,把两支手枪仍在床上,束手就擒。

很多奉行斗争哲学、崇拜暴力革命的人都质疑伏契克的选择,认为他再那么有利的情况下,应该选择开枪,即使在枪战中受伤或牺牲,也不能让盖世太保轻易得手。也有的人认为,酷爱文学艺术的伏契克深受人文精神的熏陶,崇尚人本主义的价值观,不想在混乱的近距离对射中危及其他5个同胞的生命安全,无论枪战结果如何,流血伤亡总是难免的。也许,伏契克觉得盖世太保来抓的只是自己,自己放弃抵抗就可以保全其他5个人的生命安全……没人能真正准确地解读和深刻地了解伏契克在那千钧一发之际到底是怎么想的,所有人的解读都不免带有自己的价值标准和感情色彩,而历史就在那电石火花般的一瞬间——顶多也就3秒钟吧——被写就了。

78年后的今天,走进绿树成荫的这片住宅区,推开1133号的临街铁门,向下走五级台阶,有一排浅黄和深黄两种颜色相间的四层楼房,楼内右侧的第一个房间,就是伏契克当年居住的。房间里的家具和书架朴素无华,墙上挂着一些照片,窗纱在风中飘舞,铁门外的高地上传来孩子们嬉笑追逐的声音。但愿他们永远生活在阳光下、欢乐中,不再经历那个黑暗恐怖、惨无人道的年代。

3、审讯

布拉格分为老城、新城两大部分,由伏尔塔瓦河上、由30座塑像的查理大桥连接在一起,新城的中心有著名的瓦茨拉夫广场。

瓦茨拉夫广场(Vaclavske namesti),是捷克首都布拉格最重要的、日夜繁忙的贸易、社交中心,是现代布拉格的代表。瓦兹拉夫广场建于十四世纪,最早是查理四世建立布拉格新城时为促进贸易交流所规划的三大市场之一,曾是骏马的交易中心,实际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因为在十九世纪末有一次大规模改建而被称为新城区。但随着历史的演变和社会的变迁,这里渐渐地变成了捷克许多著名历史事件的发生所在地,曾经见证了捷克共和国的成立、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以及布拉格之春、天鹅绒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因而被赋予了独特的历史和政治的意义。

长750米、宽60米的瓦茨拉夫大街与瓦茨拉夫广场构成了布拉格新城的中心。瓦茨拉夫大街直通到底便是国家博物馆,门前耸立着古代皇帝瓦茨拉夫骑著骏马、手持战旗的高大塑像,安放在高阶大理石台基上。这条广场大街被誉称为布拉格的'香榭丽舍大道',街道两旁有许多二十世纪初建造的高雅古典建筑,色彩斑斓的商店栉次林比,是全市最繁华的商业区。巴佳百货建于1930年,是一座典型的实用主义风格建筑,一片弥漫着物欲香气的钢铁森林。而隔壁的赌场却是通宵达旦地作乐。广场周围有为数众多的旅馆、饭店、大型商店,游客云集、热闹非凡。走在这条深具历史意义的现代街道上,不时可以看到年轻的街头艺人表演,随著音乐播放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歌曲跳著踢跶舞。广场四周有适合小憩的绿地和座椅,像票亭一样的小吃摊。夜晚的瓦茨拉夫广场更令人心跳加速、流连忘返,霓虹灯亮起来,一辆辆名贵轿车泊在赌场门口,小酒馆、咖啡馆和舞厅、俱乐部开始粉墨登场。

瓦茨拉夫广场附近有一座雍容华贵的大厦“佩切科宫”,原来是一位百万富翁佩切科的私人住宅。在这座大厦拐角的墙壁上镶嵌着一块铜铸铭牌,上面刻有伏契克的名句:人啊,你们要清醒!以及一位反法西斯志士的雕刻像,并标注着年份:1939——1945。因为自1939年德国纳粹入侵捷克以后,盖世太保就占用了这座大厦作为驻布拉格的总部,漂亮美丽的建筑遂成为血腥恐怖的人间地狱。

  伏契克被捕以后当天晚上即被带到佩切科宫关押,从此开始了惨不忍睹的被反复审讯和受刑拷打的日子。佩切科宫的地下室即使当年盖世太保的刑讯室和临时牢房,如今在此设立了专题纪念馆。步入佩切科宫,走进地下层,昏暗的灯光里,一股肃杀恐怖的气息扑面而来。审讯室利放满了盖世太保用来摧残折磨人的各式刑具,阴暗的牢房逼仄狭窄,还有排列在地面、浸透了反法西斯志士鲜血的担架……

伏契克在《绞刑架下的报告》中所描述的那个“电影院”,其实是等候审讯的地方,一间宽敞的屋子里有六排深棕色的长条凳,没有扶手和靠背,候审者必须挺直腰背、双腿并拢,两手平放于膝盖之上,直挺挺地坐在凳子上一动不动地面对一堵光秃秃的惨白的、犹如电影银幕的墙壁……盖世太保命令受审者对着银幕回忆自己的往事,就像是放电影一样。伏契克在书中写道:我在这里成百上千次地看了关于我自己的电影,一次又一次地重复影片中的细节,现在我试着把它复述出来。这就是他每次受审回到庞科腊茨监狱的牢房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用铅笔头在一张张碎纸上记录下所经历过的一切。只有当你亲身坐在那些长凳上,抚摸岁月留下的痕迹,心里才会感受到无比的强烈的震撼,才会愤恨纳粹极权主义的残酷暴虐,同情善良平凡的无辜者,敬仰大义凛然的志士仁人,反对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战争,热爱来之不易的和平。

4、纪念碑

霍莱肖维茨车站,1989年以前就叫做“伏契克车站”。这里是布拉格的交通枢纽,火车的轰鸣,地铁的震动,嘈杂的人声,栓流不息的人群……汇合成这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永恒的律动。为了纪念伏契克,车站大厅里的两根大理石柱子上分别雕刻有伏契克的侧面头像和他的传世名言。

但是随着捷克国内的政治演变和社会发展,出现了否定伏契克的言论和思潮。认为他是一个被意识形态至上的历史叙说过度赞扬的神化人物。于是,以伏契克命名的车站和公园都改换了名字,公园门口的伏契克塑像挪到了奥尔萨尼公墓,国家博物馆也不再保留伏契克的雕像。车站大厅里的那两根大理石柱子是承重的,当然不能拆掉,但其中一根柱子上的伏契克的侧面头像被凿掉了,另一根柱子上的伏契克名言名句还保留了下来:“我们为欢乐而生,为欢乐而战斗,我们也将为欢乐而死。所以,永远也不要把我们的名字与悲哀联系在一起。”

  当年在布拉格市内的许多公园里和大型建筑前随处可见的纪念伏契克的碑石、塑像和雕像,如今已经踪迹难寻了。只有矗立在布拉格市郊的一处街心花园里的那座伏契克诗碑至今仍然完好无损,诗碑的上部雕刻着伏契克的侧面头像,下部刻着一首怀念他的小诗:“他没有死,他还活着,还在照耀着每一处地方,每一个人。”

街心花园外面那条淙淙流淌、清澈见底的小溪,不舍昼夜地流向远方,仿佛在哗啦啦的吟唱着《绞刑架下的报告》里那段曾经无数次朗诵过的话:“我爱生活,为了生活的美好,我投入了战斗。人们,我爱你们,当你们也以同样的爱回报我时,我是幸福的;当你们不了解我时,我是痛苦的;如果我曾得罪过谁,那请原谅我吧!如果我曾安慰过谁,那请忘却我吧!”伏契克用这样的话留给人们,告别了他深爱的祖国和世界,也因此而永远活在爱他的人们心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