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领略国画艺术之美,100幅历代名画心赏(二)

 鹰击长空186 2020-08-09
领略国画艺术之美,100幅历代名画心赏(二)

(21/100)照夜白图

《照夜白图》:唐代画家韩斡创作,现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该画是用水墨线描完成的,描绘的是唐玄宗李隆基喜爱的坐骑“照夜白”的形象,它被系在一木桩上,鬃毛飞起,鼻孔张大,眼睛转视,昂首嘶鸣;四啼腾骧,似欲挣脱羁绊。此画不仅画出马的膘肥肌健的外形,更着力表现其桀骜不驯的雄骏神采。用笔简练,线条纤细而道劲,渲染不多而体积感、质感颇强。

领略国画艺术之美,100幅历代名画心赏(二)

(22/100)五牛图

《五牛图》:又名《唐韩滉五牛图》,唐朝韩滉创作,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图中的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一俯首吃草,一翘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缓步前行,一在荆棵蹭痒。整幅画面除最后右侧有一小树除外,没有其他的背景,因此每头牛可独立成章。该画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也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

领略国画艺术之美,100幅历代名画心赏(二)

(23/100)天王送子图·局部

《天王送子图》:唐代吴道子根据佛典《瑞应本起经》创作,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此图写异域故事,而画中的人、鬼神、兽等却完全加以中国化、道教化,当是佛教与中国本土变化至唐日趋融合之势所致。此图意象繁富,以释迦降生为中心,天地诸界情状历历在目,技艺高超,想象奇特,令人神驰目眩。该图着色较淡,近乎白描。

领略国画艺术之美,100幅历代名画心赏(二)

(24/100)重屏会棋图

《重屏会棋图》:五代时期画家周文矩创作,原本已失,现存摹本,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画中描摹南唐中主李璟与其弟会棋的情景。几个人物的情态刻画细腻准确、富有个性。用线细劲曲折,略带顿挫,即“战笔”法。整幅作品构思奇巧,画中有画,能以纵深感增添画面的情趣。

领略国画艺术之美,100幅历代名画心赏(二)

(25/100)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五代十国时期南唐顾闳中创作,现存宋摹本,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该画描绘了官员韩熙载家设夜宴载歌行乐的场面。此画绘写的就是一次完整的韩府夜宴过程,即琵琶演奏、观舞、宴间休息、清吹、欢送宾客五段场景。整幅作品线条遒劲流畅,工整精细,构图富有想象力。

领略国画艺术之美,100幅历代名画心赏(二)

(26/100)十六罗汉图·之一

《十六罗汉图》:晚唐五代时期贯休所画。现存的摹本虽然出于一个底本,但材料和技法五花八门,有绢本、纸本、又有石刻本,有设色,也有水墨。目前大多流传海外,日本皇宫内厅的这幅贯休的《十六罗汉图》,据日本学者鉴定是宋初摹本,是最接近贯休原作的作品。

领略国画艺术之美,100幅历代名画心赏(二)

(27/100)珍禽图

《珍禽图》:五代时期黄筌创作,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该图描绘了龟、蝉、麻雀、鸠等20多种动物。这幅图是黄筌给他儿子黄居寀学习的画稿,不是一幅有完整构图的花鸟画创作,只是散布着一些虫鸟,然而它是一件可贵的作品,表明这时期的花鸟画日趋成熟。黄筌的花鸟画特点是双钩着色,淡墨勾勒轮廓,色彩浓丽而鲜艳。用笔新细,以色晕染,几乎不见墨迹。

领略国画艺术之美,100幅历代名画心赏(二)

(28/100)匡庐图

《匡庐图》:五代时期荆浩创作,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全幅用水墨画出,画法皴染兼备,充分发挥了水墨画的长处。此画画中绝磴悬崖,平麓云林,虽看不出具体皴法。但笔墨间表现出了山的雄伟气势,烟岚的深远缥缈,比唐代山水大大前进了一步。

领略国画艺术之美,100幅历代名画心赏(二)

(29/100)关山行旅图

《关山行旅图》:五代时期关仝创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这是一幅描绘北方深秋景色的山水画,不仅绘制了人物的行旅活动,又带有了一定的叙事性。既表现出了山川的雄奇,又反映了人们生活的艰辛。

领略国画艺术之美,100幅历代名画心赏(二)

(30/100)夏山图

《夏山图》:五代时期董源创作,现藏于上海博物馆。该画作展现了江南峰峦叠翠,云雾缭绕,林木繁茂的夏日景致,画中绘有许多辛勤劳作的山民和家畜,洋溢着浓厚的自然气息和生活情趣。

领略国画艺术之美,100幅历代名画心赏(二)

(31/100)秋山问道图

《秋山问道图》:五代时期巨然创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秋山问道图》是一幅秋景山水画。此图无款,以立幅构图画重重叠起的山峦,下部清澈的溪水,曲折的小路通向山中,山坳处茅舍数间,屋中有二人对坐,境界清幽。

领略国画艺术之美,100幅历代名画心赏(二)

(32/100)山鹧棘雀图

《山鹧棘雀图》:北宋花鸟画家黄居寀创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图描写晚秋时节的溪边小景。近景的溪边几块石头显得突出,整个景色显得荒寒萧疏,但飞鸣、栖息于荆刺丛上的几只雀鸟,则为画面增添了不少生机和活跃的气氛。《山鹧棘雀图》绘泉石、荆棘、竹丛,群鸟飞鸣、憩啄棘间枝头,山鹧立于石上正俯身饮水,情态十分真实自然。

领略国画艺术之美,100幅历代名画心赏(二)

(33/100)双喜图

《双喜图》:北宋画家崔白创作,共有两幅,一幅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另一幅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作品描绘出深秋时节,寒风萧瑟,枯木衰草,落叶调零,呈现出一派秋风肃杀的冷峭凄凉景象。整幅画面当中两只灰喜鹤之间,灰喜鹊与野兔之间,鸟、兽与自然环境之间,刻画的生动自然,情景交融,充分的表现出它们之间相互呼应的关系。画中各物在作者的笔下蠢蠢欲动,大得自然野趣。

领略国画艺术之美,100幅历代名画心赏(二)

(34/100)读碑窠石图

《读碑窠石图》:五代时期李成与王晓合作创作,现存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该画为双拼绢绘制的大幅山水画,表现冬日田野上,一位骑骡的老人正停驻在一座古碑前观看碑文,近处陂陀上生长着木叶尽脱的寒树。此画取景集中,以枯树、石碑和人物构成画面的主体,颇有荒寒冷寂的气氛。

李成本为唐代宗室,却世逢离乱,寄身于宋朝,空怀才情而无处施展,在多次遭受挫折的情况下,只能将一腔郁结之情寄于水墨之中以度光阴,《读碑窠石图》中的寒林、独碑、旷野、寂石恰足李成寂寥内心的真实写照。

领略国画艺术之美,100幅历代名画心赏(二)

(35/100)溪山行旅图

《溪山行旅图》:北宋范宽创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该图主体部分为巍峨高耸的山体,高山仰止,壮气夺人。山顶丛林茂盛,山谷深处一瀑如线,飞流百丈。山峰下巨岩突兀,林木挺找。画面前景溪水奔流,山径上一队运载货物的商旅缘溪行进,为幽静的山林增添了生气。

领略国画艺术之美,100幅历代名画心赏(二)

(36/100)早春图

《早春图》:北宋宫廷画家郭熙创作,此画创作于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为郭熙晚年之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图主要景物集中在中轴线上,以全景式高远、平远、深远相结合之构图,表现初春时北方高山大壑的雄伟气势,渲染出画面宁谧而生机勃勃的氛围。

领略国画艺术之美,100幅历代名画心赏(二)

(37/100)溪山楼观图

《溪山楼观图》:北宋燕文贵创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这是一件立轴作品,代表北宋初全景式山水的典型。此图绘高远、深远景色,溪山重叠,自下而上,自近及远,繁复细密。在险峻的峰峦之中,显现出雄伟壮观的楼观殿宇,山崖下水榭回廊与水波浩渺的江面互相映衬,加上陡峭的山势与艰险的山径,使此画的境界雄浑沉秀,繁中见清。笔法尖劲峭丽,山石皴中有染,精细工整,是“燕家景致”的典型范例。

领略国画艺术之美,100幅历代名画心赏(二)

(38/100)五马图

《五马图》:北宋画家李公麟创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图画的是宋朝元佑初年天驷监中的五匹西域名马,马旁各有一名奚官或圉人执辔引领。画中无作者款印,前4马后,各有黄庭坚签题的马名、产地、年岁、尺寸,卷末有黄庭坚“李公麟作”题跋:这些由西域诸国进贡的骏马,马名依序是“风头骢”、“锦膊骢”、“好头赤”、“照夜白”,第五匹马佚名,经考证可能为“满川花”。画中的5位马官,两位是汉人,其余的为外族,形貌、服饰、神情各不相同,但在气质上却有着微妙的类似之处。

领略国画艺术之美,100幅历代名画心赏(二)

(39/100)秋庭戏婴图

《秋庭戏婴图》:北宋苏汉臣创作,该画作原是故宫旧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图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两个锦衣孩童在庭院玩着一种推枣磨的游戏。兄妹两人无论从头发、眉目,衣饰,都精心刻画,丝染兼备,而且变化极为丰富,以长而圆润的线条,画出衣纹,再仔细点染衣服上的花纹,不仅画出质料的柔软细致,更赋予衣服华丽的质感,这些细微的处理,使得子孩丰润、柔软、细致的模样,跃然于纸上。

领略国画艺术之美,100幅历代名画心赏(二)

(40/100)清明上河图·局部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