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贺铸以泪为墨写成《鹧鸪天》句句情真字字意切,是悼亡妻词中经典

 江山携手 2020-08-09

夫妻关系,是人际关系中一种最为特殊的关系,她融情爱、性爱为一体,组成生命与生活的共生体。“少是夫妻老是伴”,一句俗语,说出了这种关系的重要性。

古往今来,人们对夫妻关系的要义进行了不尽的探讨,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有人认为“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临各西东”;也有人认为“妻如衣,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总之,站在利害关系还是情感关系的立场和角度的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

白头偕老,是人们对夫妻这种伙伴关系最美好的期待,失去一方,都是一种生命与生活的残缺。夫妻因长期生活在一起,对双方来讲,都互为环境,形成一种依赖关系,一旦失去一方,这种环境与条件的变化,必然会使存在的一方感到不适,成为情感上难以愈合的创伤。

古典诗词中写悼亡妻的经典之作有很多,苏轼的《江城子》可谓名篇之一: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写此词时,其妻王氏己死十年之久,但苏轼感叹时光流逝,料想夫妻如再相见,恐怕相互间都不能相识了,故有“纵使相逢应不识”之句。苏轼的悼亡妻词,虽时间久远而思念末断,读后着实感人。

这里,要与大家共同欣赏的是与苏轼同时代的词人贺铸所写的一首词《鹧鸪天》。这首词,也是写悼亡妻的,但与苏轼的《江城子》一词无论是风格还是意境上都迥然不同,其情之真、意之切,绝不亚于苏轼之词,也可堪称为悼亡妻的经典之作。请看原词:

《鹧鸪天》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贺铸字方回,生于1052年,故于1125年。他与苏轼、秦观是同时代人,并常交往,善写词。他的词风以浓丽婉约为主,但也有豪放的一面。这首《鹧鸪天》,是为悼念亡妻而写的。

“重过阊门万事非”。阊门,是苏州的西城门。此句意为重新走过阊门,但世间的所有都改变了。所以有这种感觉,皆因妻子故去,才感到这世界好象变了一副模样似的。可见亡妻在他的心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同来何事不同归”。这一句,是说给妻子的。即然我们一同来苏州,为什么不一同回到故乡卫州呢。因为贺铸原藉山阴,长于卫州。此句引申还可理解为:即然我们一同来到阳世间,为什么不能一同回到阴间呢?即同生死之意。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梧桐半死,典出枚乘《七发》中的“龙门之桐……其根半死半生”,此句比喻自已丧偶,与下句的“头白鸳鸯失伴飞”表达的是同一语义。传说鸳鸯是最忠贞爱情的鸟儿,一只死去,另一只必亡。

“原上草,露初晞”。原上的草,因得不到露水的滋润而干枯。此句隐含之意为妻亡之后,自已因得不到爱情的滋润而感到生命在枯萎。

“旧栖新垅两依依”。旧栖,指的是旧时居住过的房屋。新垅,是指埋有亡妻的新坟。旧屋与新坟,这是两个最易赌物思人的物象,对此,词人怎能不肝肠寸断。选取这两个物象入词,也足见词人用词与表意的功夫十分了得。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词的末二句。作者把对亡妻的思念之情推向极致。独自睡在空床上,枕边人不在了,只有独自一人听那南窗透进的雨声,孤独与寂寞之感顿生。再也无人能在夜里为我挑灯缝补衣裳了。挑灯,古时夜里照明用的是油幻,灯捻时常有焦油凝结成灯花,需用针挑剔掉灯花,灯光才会更亮。作者以这一典型生活细节入词,更显妻在时生活的温馨,从而,更深刻地表达出自己对妻子的怀念之情。

贺铸的《鹧鸪天》以补素的语言,典型的生活细节入词,深刻地表达出对亡妻的怀念之情。这种怀念,不是空洞的说教,均以真实的生活景物为依托,籍物言情,因而更显得入情入理,更显情真意切。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来源:从悠婉生活】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