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领略国画艺术之美,100幅历代名画心赏(五)

 鹰击长空186 2020-08-09
领略国画艺术之美,100幅历代名画心赏(五)

(81/100)荷石水禽图

《荷石水禽图》明末清初画家朱耷创作,现藏于旅顺博物馆。朱耷,号八大山人,他的花鸟画以水墨大写意而出名,画作意境幽冷清奇,构图和用笔均极简疏,郑板桥说他“纯用减笔”,秦祖永说“山人画以简略胜”,往往只用三两笔就完成一个形象,“笔简形具”。此图描绘的是河塘边上的景色。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朱耷的笔墨功力:看似草草描绘,但却达到了笔简意赅、神气完足的境界。

领略国画艺术之美,100幅历代名画心赏(五)

(82/100)康熙南巡图·局部

《康熙南巡图》清代画家王翚、杨晋等于1691到1693年创作的宫廷绘画作品。该画作是以康熙皇帝南巡为题材的大型历史图卷,共十二卷,总长213米。所绘人物万余个,牛、马、犬、羊等牲畜数千,江河山川、城池衙署、衢街闾阎、典当商行应有尽有。整幅图卷将皇帝南巡所经过的地方和事情如实地表现出来,大量地反映了当时的一些风土人情、地方风貌及经济文化景象。

领略国画艺术之美,100幅历代名画心赏(五)

(83/100)锦石秋花图

《锦石秋花图》清代恽寿平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创作的花鸟画,现藏于南京博物院。该图是恽寿平50岁时所画,此时正是精力充沛、艺术上极为成熟的时期,也可以说是展示画家较高绘画水准的代表作。图中以没骨叠色渍染法摹写湖边一方玲珑剔透的岩石,石旁海棠、雁来红等秋花。左上方有画家的自题诗:“高秋冷艳娇无力,红姿还是残春色。若向东风问旧名,青帝徒来不相识。”

领略国画艺术之美,100幅历代名画心赏(五)

(84/100)黄山天都峰图轴

《黄山天都峰图轴》清代弘仁创作,现藏于南京博物院。这幅画在构图上洗练简逸,奇纵稳定,层峦陡壑,空旷幽深。由于作者从黄山等名山胜景中汲取了营养,重视师法自然,因此,作品中少了倪瓒的荒凉寂寞之境,而多了几分清新之意,富有生活气息。在笔墨处理上,山石多用线空勾,没有大片的墨,没有粗拙跃动的线,除了少量坡脚及夹石外,山石上几乎没有繁复的皴笔和过多的点染,显得苍劲整洁。弘仁画黄山,显出了其突出的风格和独到的本色。

领略国画艺术之美,100幅历代名画心赏(五)

(85/100)苍翠凌天图

《苍翠凌天图》清代画家髡残创作,现藏于南京博物院。此图笔墨沉着,山石树木用浓墨描写,先以湿笔淡墨而后以干笔深墨层层皴擦,苍茫浑厚,似有元人王蒙的面貌。又以赭色勾染,凝炼圆浑、简洁空灵,焦墨点苔,远山峰顶,以少许花青勾皴,山势层峦重叠,顾盼、朝揖、宾主、向背分明。间以烟云迂回其间,使全图密而不塞,意境深幽,峰峦浑厚,笔墨苍茫。

领略国画艺术之美,100幅历代名画心赏(五)

(86/100)淮扬洁秋图

《淮扬洁秋图》清朝画家石涛创作,现收藏于南京博物院。此图满幅洒落的浓墨苔点,吸收采用了董源一派的皴法点土石,配合着尖笔剔出草丛,使整个画面萧森郁茂,苍莽幽邃,体现了一种豪情奔放的壮美。这幅画运用了石涛特有的“拖泥带水皴”,连皴带擦,浓淡、干湿并用,描绘出湿润沃疏的质感。画中的房屋用粗笔,芦苇用细笔,形成生动的对比。

领略国画艺术之美,100幅历代名画心赏(五)

(87/100)寄人篱下图

《寄人篱下图》清代画家金农创作,现藏于南京博物院。此图构图新奇,画幅很小,却于主位画了两块方形的篱笆,中间还留出一扇长方形的门,使画面布局处于刻板僵死的境地,但一株株梅花使得画面有了变化和生机。梅梢和落花,使这幅本应拘谨的画面产生了天地舒展、空灵透达的效果。

画中的梅花,取“不简不繁”之妙,用笔简朴,气韵清逸。这幅画显然是作者有感而发,作者自喻为图中的梅花,虽有凋零,但还是花果累累;然花再好,门敞开着,却无赏花之人,给人一种凄凉、萧瑟之感。画中“寄人篱下”的题字大而浓重,更加深了这种孤寂。这幅图把作者曾流落扬州、寄人篱下的怨愤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领略国画艺术之美,100幅历代名画心赏(五)

(88/100)醉眠图

《醉眠图》清代书画家黄慎创作,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此图画的是八仙之首铁拐李醉眠情状。画中铁拐李背倚酒坛,伏在一个大葫芦上作醉态状。葫芦口冒着白烟,与天地交织在一起,给人以茫茫仙境之感,把铁拐李这个无拘无束、四海为家的“神仙”的醉态刻画得独具特色,突出了主题。

领略国画艺术之美,100幅历代名画心赏(五)

(89/100)兰竹图

《兰竹图》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现藏于扬州博物馆。此图以半幅面作一巨大的倾斜峭壁,有拔地顶天、横空出世之势。峭壁上有数丛幽兰和几株箭竹,同根并蒂,相参而生,在碧空迎风摇曳。从画中可以看出,作者画石、兰、竹确实取法于古人,有郑所南的峭拔,有陈白阳的潇洒,又有石涛的沉雄秀发,但却没有全部接承,而是“十分学七要抛三”,所以形成了自己苍劲挺拔、磊落脱俗的独特风格,给人一种清高拔俗、自然天成的趣味。

领略国画艺术之美,100幅历代名画心赏(五)

(90/100)积书岩图

《积书岩图》清朝末期赵之谦创作,现藏于上海博物馆。赵之谦山水画中的集大成者。此图取材于河北层山积书岩的景色。崖脚下碧波荡漾,陡直的峭壁险峻无路,石崖间青松盘曲,苍翠欲滴。山腰上缀有洞窟一穴,洞内有天然横坚交错的石纹,远望状如堆积书卷的藏书库,赋予无限的生机和情趣。

领略国画艺术之美,100幅历代名画心赏(五)

(91/100)三友图像

《三友图像》清朝画家任颐创作,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画背景简单,用笔简练,全以线勾,略施淡彩,神完气足。面部注重用笔线,有别于明清以来的肖像画。任颐的人物画是典型中西结合的代表,人物面部刻画借鉴西洋素描画法,力求形似逼真,而人物服饰却又是中国画典型的“线条”的艺术,或作折芦描或作丁头鼠尾描淡色轻染,清新悦目。”

领略国画艺术之美,100幅历代名画心赏(五)

(92/100)桃实图

《桃实图》近现代画家吴昌硕于1916年创作,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图中画了两棵粗壮的、硕果累累的桃树,其中的一个枝干不堪果实的重压倒在地上,树下有一块巨石,枝叶用色浓厚,果实色彩艳丽。此图构图疏密有致,叶之偃仰向背,桃之掩映单复,枝干之穿插伸展,都表现得生动多姿,给人不是孤零零一枝而是一整株的想象空间。右侧自叶下一行直款,直拖至底,行款是坚劲自如的行书,补足了凌空一株桃干的余意,使疏密更加完美,增加了意蕴上的诗情画意。

领略国画艺术之美,100幅历代名画心赏(五)

(93/100)虾

《虾》近现代画家齐白石创作。齐白石画虾可说是画坛一绝,灵动活泼,栩栩如生,神韵充盈,用淡墨掷笔,绘成躯体,浸润之色,更显虾体晶莹剔透之感。以浓墨竖点为睛,横写为脑,落墨成金,笔笔传神。细笔写须、爪、大螯,刚柔并济、凝练传神,显示了画家高妙的书法功力。画家写虾,来自生活,却超越生活,大胆概括简化,更得传神妙笔。

领略国画艺术之美,100幅历代名画心赏(五)

(94/100)秋林图

《秋林图》近现代画家黄宾虹创作,现藏于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图中山峦重叠,林木扶疏,云雾缭绕。近景坡上古松苍郁,山路曲折盘旋于上。坡旁房屋错落有致,园后有四角亭,一人在亭中端坐。左侧湖面有两只帆船顺风急驶于雨山之间,远岫或浓或淡,隐约可见。整个画面意趣生动,以山衬水,以水烘山,使山水发生了相互为美的密切关系。总体看来,这幅山水画色彩单纯,但能在枯淡浓湿的渗化中看到晶莹色泽,表现出了深远的空间感和气韵,体现出了黄宾虹“峰峦浑厚,草木华滋”的绘画风格。

领略国画艺术之美,100幅历代名画心赏(五)

(95/100)流民图·局部

《流民图》近现代画家蒋兆和历时两年创作,该画残存的上半卷现藏于中国美术馆,下半卷已经遗失。此图通过对一百余位无家可归者躲避日军轰炸、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痛苦情状的塑造,展现出由侵略者造成的饿殍遍地、生灵涂炭的人间悲剧。画面没有直接出现烧杀抢掠的侵略者形象,而是通过一个个满面愁容、疲惫不堪、倒地而息的人物群像,揭示了侵略者给中华民族造成的国破家亡的毁灭性创伤。

领略国画艺术之美,100幅历代名画心赏(五)

(96/100)田横五百士

《田横五百士》近现代画家徐悲鸿于1930年完成的大型历史题材布面油画,现藏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画面选取了田横与五百壮士诀别的场面,着重刻划了不屈的激情,表现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鲜明主题。徐悲鸿创作此画时,正值中国政局动荡,日寇开始在中国横行,徐悲鸿意在通过田横故事,歌颂宁死不屈的精神。

领略国画艺术之美,100幅历代名画心赏(五)

(97/100)奔马图

《奔马图》近现代画家徐悲鸿在1948年为赠给史学家邓蜀生而创作的一幅中国画。当时徐悲鸿为给抗战募捐远赴马来西亚的槟榔屿办艺展,而国内的抗日战争正处于与日寇战略相持的关键时期。二次长沙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日寇占领了长沙,消息传至槟城,徐悲鸿心急若焚、彻夜难眠,于是趁着月色,饱蘸浓墨,一幅纵长326厘米、横宽112厘米的《奔马图》一气呵成,并在画面右下角题款:“辛巳八月十日第二次长沙会战,忧心如焚,或者仍有前次之结果之,企予望之,悲鸿时客槟城”,以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愤慨之情。

领略国画艺术之美,100幅历代名画心赏(五)

(98/100)江山如此多娇

《江山如此多娇》1959年画家傅抱石和关山月合作创作的巨幅山水画,现收藏于北京人民大会堂中。画面的近景是江南青山绿水、苍松翠石,远景是白雪皑皑的北国风光,中景是连接南北的原野,而长江和黄河则贯穿整个画面。画中的东侧,一轮红日照耀着祖国的锦绣大地,山河壮丽,气势磅礴。整个画卷气势恢宏,象征着祖国的强大和江山的美好。

领略国画艺术之美,100幅历代名画心赏(五)

(99/100)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现代画家董希文创作的油画作品,原作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画库,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是该画作的复制品。该作品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刻。场面气势恢宏,喜庆气氛热烈。

领略国画艺术之美,100幅历代名画心赏(五)

(100/100)长江万里图·局部

《长江万里图》现代画家张大千于1968年创作的绢本设色国画,现收藏于中国台北历史博物馆。该画中的长江,以四川省为起笔,开卷是都江堰的铁索桥,接着,长江奔流而下,越三峡,过江陵,纳百川,最后投入大海的怀抱。充分再现了祖国山河之壮美,歌颂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难险阻的伟大气魄,表达了作者钟情于长江山水的情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