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中的“吾”和“我”的区别

 明新老李 2020-08-09

道德经中的既有“吾”也有“我”,他们有一个意思吗?

在我们现代汉语中,“吾”和“我”是一个意思,都代表我自己。

但在道德经中“吾”和“我”是有区别的。

我们看看道德经中的“吾”。

第四章: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十三章: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第二十一章: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第三十七章: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第四十二章: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第四十三章: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第六十九章: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第七十章: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从上面各章可以看出,老子说“吾”的时候是指老子我本人。

道德经中的“我”。

第十七章: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第二十章: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第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第六十七章: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

第七十章: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从以上各章可以看出,在老子说“我”的时候都有特指。

第十七章: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功成事遂,是指什么?老子的功成事遂当然是指道成功了求,这个时候出现的“我”就是指求道成功的“我”。

第二十章: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这里出现的“我”是指独异于别人的我,为什么会独异于别人呢?因为我求道成功了,和别人不一样了。

第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这里的“我”行于大道,说明我也是求道成功了。

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这里的“我”是圣人说的我,圣人就是求道成功的人。

第六十七章: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

这里的“我”都道大了,说明我也成道了。

第七十章: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这里的“我”和圣人放一起,说明我是圣人。

综上所述,道德经中的“吾”是指我本身,道德经中的“我”是指成道的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