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全县中医院越“草根”越尴尬?

 wanliwen888 2020-08-09
        一家广受群众欢迎且收费较低的平民医院,留得住患者却留不住医生——
  “去年一年,医院走了10名临床骨干,却只招进2名大学毕业生。”这一进一出,让天全县中医院院长陈怀斌十分焦急。
    8月3日,陈怀斌对记者说,由于医院走的是平民化路线,收费较低,近年来就诊患者越来越多,但看病的医生却不增反降。为保证患者就诊,医生们一周只能休息一天。已担任了10多年院长的陈怀斌现在最担心的,不是病人来源,也不是医院收入,而是学生难引进、人才在流失。
□本报记者 石小宏
骄傲:
远近闻名的“草根医院”
    8月3日,记者在天全县中医院看到,早上7点门诊部已挤满了人,“来看病的患者每天都有近千人”,挂号室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天全县中医院是偏远的二级医院,但去年的门诊量达到了32万人次,是天全县总人口数的两倍多。“低廉的价格、优质的医疗服务”是天全县中医院坚持的理念,并因此吸引着周边县、市乃至甘孜、阿坝的患者。
    在该院出诊的全省首届十大名中医陈怀炯,其5毛钱挂号费坚持了20年,直到2005年医院实行电脑收费后,因为要维护电脑运行成本,才提高到1元。
    药品曾是各基层医疗机构的主要收入,但在这里,药品收入仅占医院总收入的30%,包括陈怀炯祖传的各种院内制剂,售价大多在几元、十几元一瓶,其它药品也是以最低价招标采购而来。
    住院费每天只要10元,带卫生间、电视的病房只需要30元/天。有人给医院算了笔账:该院的患者中需要手术和长期敷药的骨科患者超过80%,而人均看病费用只有150多元。
    陈怀斌告诉记者,医院建院以来,一直走的是服务基层的路线,来这里的患者中,九成以上是农民和牧民。
心痛:
学生来不了医生还在走
    前来就诊的群众越来越多,给天全县中医院的医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由于种种原因,医学院的学生却不愿来这里。
    2011年6月,两位成都中医药大学的硕士生,到医院实习半年后,准备留下来工作。就在他们即将与医院签约时,地处内陆的一家县级医院却给出了更高的条件:每人8万元的安家费,再加年薪5万元。
    “假如我们医院提高收费标准,也能给他们这样的条件,但我们不愿这样做。”陈怀斌说,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两位硕士生去了别的医院。
    在陈怀斌心里,像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签约,成了他心里说不出的痛。
    签不到想要的新人不说,现有医生还在不断离开。骨科是天全县中医院的专长,这里骨科住院一科原有20名医生,去年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一下子走了4名。那段时间骨科病房安排值班医生都困难,现在医生们都是一周要上六天班。
期待:
给基层医院多些自主权
    人才为何流失?陈怀斌十分清楚,经济收入和编制问题是主要原因。
    医院员工,现在有两种体制,一是编制内人员,一是非编制人员。大学毕业生中,不要编制的大多在意收入,不太在乎收入的学生,往往又想成为编制内人员。而院内医生的流失,更多是因为收入原因。
    医院服务的患者,多是基层群众,收费较低,假如调整收费标准,医院的收入能够得到改善,但却极有可能会把部分群众挡在门外。对于不在乎收入在乎编制的学生,医院也有难处。现在医院要进编制人员,首先要上报名额、专业等,然后由相关部门组织统一考试。这种逢进必考的方式,可以防止招聘中的一些弊端,但也可能让医院进不了想要的人才。去年,医院对几名学中医骨科的男生非常满意,学生也愿意来此工作,但最后通过考试的却是几名非骨科学生。
    针对人才困境,医院能采取的办法,一是继续走“广种薄收”路子,依靠患者数量,使收入有所增加,二是用感情、事业留人,医院尽可能安排医务人员到外地进修、学习,并努力解决他们的诸如住房等问题。
    近年来,省卫生厅、省中医药管理局针对基层卫生人才问题,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比如在职称评定、执业医师资格评审上向基层医务人员倾斜,这些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让陈怀斌对解决医院未来人才问题增添了信心。陈怀斌呼吁,解决基层人才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相关部门要多给基层医院一些自主权,让医院能够自主地引进自己想要的人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