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症状性血尿”的临床用药经验

 为什么73 2020-08-10

无症状血尿,到底当治,还是不当治?

无症状性血尿,目前在临床上中西医治疗效果均较差,临床常称之为“难治性血尿”。

我个人认为,对无症状性血尿,除应搞清诊断,找出病因外,还要积极设法探索治疗新思路,寻求新治法,以期提高本病的临床疗效。

我的临床体会和用药经验,介绍如下。

 一、补 虚 

无症状性血尿发病初期,一般无明显虚证,但随着病程的迁延和反复,气血阴阳受到损伤,病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虚象,多数以肺脾气虚,或卫气虚弱,卫阳不固的证候较为明显,如神倦,气短乏力,易感冒等。

由于“虚”不是造成无症状性血尿的主要原因,因而这类病人多数出现“虚不受补”的现象。

我个人体会,根据辨证,注意适当补虚,尤其是补益肺脾,固护卫气,提高抗御外邪能力,对控制上呼吸道感染,减少血尿反复发作是有益的。

我常用方药有玉屏风散、参苓白术散之类。由于血尿患者易致血虚阴伤,亦易滋生内热,因此一般不宜过用温补,以防助热化燥,伤阴动血。

 二、化 瘀 

出血必致留瘀,瘀积不散,血不归经,又是血尿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无症状性血尿患者,大多舌质偏暗,舌下静脉不同程度延伸扩张,面色暗红,腰痛有定处,因此,化瘀是治疗血尿的重要治法之一。

我的体会是分两步走:

一是化瘀冲击法。主要用于控制血尿,用于瘀血征象明显者。

方药的特点是效专力大,药用刘寄奴15g,鬼箭羽15g,土鳖虫10g,酥鳖甲15g,生山楂15g。

此方常与补虚方药配合使用,可收到明显效果。

对有出血倾向和妇女经期或月经过多者禁用。

二是对有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时,可采用双向调节的化瘀止血药,如蒲黄、三七、大小蓟之类。

 三、泄 热 

热郁是无症状性血尿的常见病理,病人多表现为舌红苔黄,脉数,咽痛,燥热,甚则失眠等郁热见证,在一般情况下,多数患者常热郁与湿邪相合,而兼见黄腻苔,口黏口甜,口干不渴,或浮肿等湿热郁遏证候。

我体会,这种湿热遏郁见证常规化湿或利湿泄热方药,效果常不满意;同时,也观察到患者血尿难以控制,且常与湿热起伏不定有密切关系。

因此寻求新的泄热祛湿方药,是提高止血效果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践,我将外科常用的五味消毒饮加味(银花15g,野菊花15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紫背天葵10g,白头翁10g,薏苡仁30g,丹皮10g,赤芍10g)应用于临床,明显地提高了泄热祛湿效果,血尿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四、专药的应用 

为了强化止血效果,我常选用下列药物配合在辨证方中。

1. 青盐:青盐是戎盐的异名。

《本草经疏》言:其味咸,气寒,无毒。主凉血、明目,治尿血,吐血,齿龈出血等。我每次在方中用青盐3g,兑入药液分两次溶服。

2. 蚊母草:又名仙桃草、接骨仙桃草,性温味苦,无毒。有收敛止血作用,多用于各种出血。常用药量15~30g。

3. 薯莨:又名血三七、孩儿血,性平味苦,无毒,有补血、活血、止血作用,民间常用于吐血、崩漏、外伤出血等。常用药量15~30g。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洪广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07.4。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