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文最】田 野:北京的夏景

 荷塘月色文刊 2020-08-10

荷塘月色,取名于朱自清先生的著名抒情散文——《荷塘月色》,那亭亭碧绿的荷叶,那婀娜多姿的荷花,月色迷蒙、薄雾缭绕的荷塘便又展现在眼前!这是一个诗意浓浓的地方,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这里高山流水,这里渔舟晚唱,这里花红柳绿,这里莺歌燕舞

北京的夏景

文/田野

        北京的夏天来得历来不晚,五一过了,不久就是立夏。立夏不像立春升温那么缓慢。立夏了, 夏天很快就来了,眼见着天气一天天地就热了起来。春天的四月份还可能有个乍暖还寒,从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来一股冷空气,天气来个“张勋复辟”,冷个一两天,给你点颜色,然后又是春风拂面,绿意盎然。夏天可不是这样,北京的夏天更不是。五一刚过,眼瞅着,柳絮飞尽,杨花落地,树上的叶子一眨眼就全绿了,花儿也一朵朵的跟着谢了。阳光灿烂的让你开始躲着它,走路要找树荫凉,出门需要戴个太阳镜以抵抗那刺眼的阳光。而且,今年的夏天来得感觉更猛烈,一不留神就过了小满,到了芒种。芒种是个收获的季节,这在七十年代,就是三夏季节。夏收、夏种、夏管。这个季节雷雨特别多,种田自古不容易,从来都是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成熟了就要收获 ,要做到颗粒归仓,就要龙口夺粮,收了小麦还要赶紧种玉米和杂粮。在六七十年代,农业还是人民公社集体化。每到三夏时节,城里的中学生要到农村帮助收割小麦,地处农村的学校则放二周农忙假,回生产队帮助收麦子。自80年代,集体经济解体后,无论城里的学生还是农村学生都不用再来体验这紧张的劳动了。所以,"三夏"这个词,现在北京的孩子只能从父辈、祖父辈口中听到了。当然,没有了三夏,也看不到麦浪滚滚,见不到金黄的麦穗,没有丰收的喜悦,收获的感受。当然,即便真想去体验三夏的生活也无处可去,因为北京的郊区,连过去号称北京粮仓的顺义区都已经很少种植小麦了。现在,市区的孩子麦苗需要到河北的保定、石家庄一带。扯的有点远了,北京的夏景究竟那里值得一看呢?长期居京的本地人与外地来京旅游的朋友,心中的风景是不一样的。旅游者首选必是天安门、故宫、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等大红大紫景点。以旅游观光者的角度,天安门是祖国的心脏,国家的象征。雄伟的天安门,壮丽的广场是一定要留个影的,那才叫到过北京。巍峨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人民革命领袖的遗容,作为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有机会自然是一定要瞻仰的。再选择就一定是八达岭长城,长城那是中华文明的标志。继续选就是颐和园、圆明园。这些作为北京皇城文化,代表了北京八百年的园林风貌。以上是大众化的旅游景点,旅游观光者的首选。天坛、北海、景山、中山公园、陶然亭等景点虽然也很著名,但基本应该算小众化的景点,旅游若不是专线一般去的就少些。这些地方更多地还是北京市民休闲娱乐的地方,再确切些,是居住这二环路以内的市民活动的场所。以上这些地方,如果说夏景哪个地方都可以单独写出一笔的。

        不过,我以为,夏景就是火热的夏日,就是璀璨的夏花,就是满目皆绿,就是阳光明媚,就是蝉鸣桑林,就是大雨滂沱,就是鸟儿的觅食,就是繁忙的工作……这些都足以成为夏景的主旋律,可歌可述。但是,自然的夏景总是具体的,鲜活的。炎炎夏日,如果寻找北京的夏景,我以为最值得一看的应该是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池塘仙子——荷花。"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这是一千年多前的西湖的美景。那时候,北京一定缺少这种景色。但现在的北京就不一样了,荷塘美景自然是不会輸于杭州的。须知那荷塘月色是在清华园呀!旧日里,"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那是何等的一片美景呢!

        北京观赏荷花的好去处自然不少。西客站南侧的莲花池公园素以莲花著称,颐和园谐趣园和西堤耕织图的荷塘素有美名,清华园美丽的荷塘月色》更不必说,植物园、玉渊潭、紫竹院、奥体公园的荷花都有不俗的表现。但我以为,以荷塘为代表北京的夏景,最应推崇的当是北海和圆明园的荷花。

        北海的荷花是秀美的,高高的白塔映衬着碧绿的烟波,蓝空白云,倒映着水中的白塔,一片片荷叶,一朵朵荷花,无不令人陶醉。远看水上,一只只小船,双桨拨动,我们耳边不禁响起《让我们荡起双桨》那熟悉的旋律:

让我们荡起双桨,

小船儿推开波浪,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

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红领巾迎着太阳,

阳光洒在海面上,

水中鱼儿望着我们,

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

我们来尽情欢乐,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下,

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多么悠扬的旋律,多么美妙的歌声,那是许多北京人的童年回忆,虽然不包括我,但世间美好都是相通的,我愿意分享和传播这种美好,让美好永远驻留在我们的心田。

        相比较,圆明园的荷花则是壮美的,荷塘面积大,水面宽阔。园内水域约占全园面积三分之一以上,有水面的地方多有荷花栽种,荷花处处与水相连。正是一派"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最大的荷花塘在福海景区。据传,这里的荷塘是和珅为讨乾隆的欢心而种植的。但此说不可信。因为,早在其父雍正时期,圆明园四十景之一"濂溪乐处"就已成为赏荷的佳处。“濂溪”是宋代文学家周敦颐的老家,位于江西庐山脚下。正是雍正帝将周敦颐老家名字和环境复制到圆明园,却是乾隆御题了“濂溪乐处”,以表达对大儒的敬仰,对清廉价值观的推崇,愿与君子相伴的期望。

        圆明园公遗址园每年6月中旬至8月底,都要在涵秋馆举办荷花展。精选园内珍稀荷花、碗莲、睡莲等水生植物进行展示。据工作人员介绍,圆明园的荷花品种已达340多种。这让我们这些貌似"荷粉"的外行很是吃惊。因为,在我们眼里,荷花无非是红莲、白莲和介于两者之间的粉莲。碧绿的是荷叶,白色的是莲藕,那里知道还有这么多的名堂。看来这外行也就是看个热闹,完全是"以貌取荷",一知半解了。

        在圆明园内赏荷花可以步行,也可以坐上游船。坐上游船,就是船上观花,容不得细看,刚刚品出点味道,就已经是轻舟已过万重千荷了。步行则比较随意,可以来个按图索骥,走一处,赏一处。现在,手机普及大家不是都喜欢拍照吗,那就尽情的玩吧。摆个“爆思”,一张荷花美女图,新鲜出炉,再P一下,发到网上朋友圈,引来赞美无数,心情更好。朋友,快快乘着夏色,背上你的单反相机,带着你的手机,到此一游吧!这人间仙境的凌波仙子正焦急地等待着你呢。

作者简介: 笔名田野,真实姓名顾春田,北京人。早年从军,献身国防建设。退役后重返学堂,后如一叶小舟漂泊于学校、机关,商海间。热爱生活,酷爱文学,读书时曾作数十首旧体诗词。之后三十多年,文字多侧重于工作与商务,与文学渐行渐远。2016年重燃激情,两年多来有感而抒,小有收获,作有诗词三百余首,散文近百篇。擅以抒情、风景、军旅为描述对象。建有微信公众号《诗意田野》。部分诗歌散文散发于网络媒体。其怀旧系列纪实散文《战友——军旅生活瑣忆》深受战友和军旅朋友喜爱。

原创投稿:古体诗词(三首以上)现代诗歌(二十行以内)散文(两千五百字以内)朗读诗文(两千字内+MP3)提供个人简介(两百字内)+照片。

首发声明:一经审稿通过,即日马上刊发!一经正式刊发,概不退稿删稿!

执行编辑:天涯一支剑(微信号18979719874)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