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月上西楼

 春天来了hovy5i 2020-08-10

那天晚上,住在明月村,但没有月亮。饮了一点薄酒的我,从歌榭里出来,独自走在小径上,微醺中,我把阑外的灯光看成了月光。住在如此诗意的环境里,住在李白曾经邀月的地方,繁星可以不要,却不能少了月光和酒。走在曲廊楼台、庭院花树间,我好像看见明月当空,月满西楼。我开始相信,月下起舞的消影仍在,花间举杯独酌的诗人仍在。李白在四川江油长大,李白纪念馆便是当地的人为纪念他临水而建的。“明月村”是这馆内供文人雅士下榻的地方。据说,李白纪念馆建在涪水边,是丙为李白留在这里的遗迹很多,那么,“明月村”中的楼台花间,会不会是李白曾经把洒邀月的地方呢?明月与酒伴随着李白一生,李白的诗大多与明月、与酒有关。想到李白,不能不想到月光,想到月光与诗人,月光与酒。佛家说,境由心造。以前总是不解,“境”是客观存在的,怎么可以凭心空造呢?此情此景,我有些参悟,心里有什么,你就会看见什么。我们可以把灯火幻想成明

月,把高楼幻想成松林。从此,那阑外的灯光,为什么不可以把它当作诗人“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呢?


恍惚之间,我好像看见那个大唐的诗人,衣袂飘飘,拎一壶酒,步人花间,一杯一杯复一杯,渐渐有些醉了。于是他宽解博带,离座而起,举杯邀月。一首千古绝唱由此产生,从此被人们反复吟唱了千百年。而当时的诗人却非常孤寂,没有人为他持酒,没有人与他同醉,只有他一个人向月。浪漫的李白没有被现实的孤寂和失意所击倒,他大脱地邀来明月,把明月和他月下的影子,连自己在内,看成三人。月下,他狂歌起吟,一舞清影,那种豪情,那种超越痛苦的旷达,和不为现实所羁的狂放,岂止是一个浪漫的诗人?李白不愧是一个真正的伟男!报国无门,仕途失意,几乎是封建时代众多文人的命运悲剧。李白纵然豪情万丈,也难逃一劫。即使他因一首奉诏而做的新乐章写尽了杨妃的国色天香而深得唐玄宗的赞赏,仍挽不回龙颜一怒。然而,诗人的不凡,就在于深感悲愤难平,内心孤独,却勇敢地走出孤独,冲出孤独,寻找一种乐观而理想的境界。于是,明月便成了李白的寄托,美酒便成了诗人的宣泄,明月与美酒把诗人连在一起。假如没有明月,成就不了李白,仅是一个借酒解愁的醉汉;假如没有美酒,也成就不了李白,何来那份诗中的豪情与浪漫,而仅是一个“对景难排”的哀伤的诗人。水声訇响,吸引着我走向涪江。真想驾一叶扁舟,顺流而下,驶向茫茫万顷的江面。那里是窦团山下的武都水

库,此水挹


取涪江,灌溉千里良田,形成天府第二堰。李白当年曾在铁索横飞的窦团山,“出入画屏中”。那时,纵然李白有超人的想象力,喝酒也邀到了天上去,可是,他肯定没有想到,在他少年留下足迹的地方,千百年后,已是江水滔滔,纵横沃野。如果李白还在,此时面对明月下滚滚不尽的江水,他会不会乘月驾舟而去?会不会再一次长醉水中月呢?夜有些深了,酒意微醒。虽然留恋江边的淸景,我还是折向明月村。灯火依旧照着,我却信是月

光,照满西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