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纵论李白与月之情愫(三)

 丘山居士馆 2021-03-11

肖旭

李白为什么喜欢用月亮这一意象?因为在中国文化的氛围中,人们已经为月亮附加了种种内涵,它能够彻底地表达作者的幽思之情。纵使是李白这样的天才诗人,他也有愁苦,也有乡愁,还有抱负,当然,更多的是失意。失意的诗人为了抒发胸中的失意,他选择了酒与月亮。他一边饮着醇香的美酒,一边把“愁心”寄给月亮。因此,李白与月亮结缘,不难解释。酒中的天地、月里的情怀就是他真实的人生真实的岁月,酒与月定格在李白诗篇中的文化气息、光辉气象却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辉,流芳百世,万古长存,万年长青。
    酒还是那样的酒,月亮还是那样的月亮,而在李白的诗中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味。在写酒的诗中,往往渗透着月,与月不分离,比如: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一生与酒结下不解之缘,咏酒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一个充满信心又超脱世俗的诗人自我形象。全诗结束在一个“愁”字上。愁字中凝聚了诗人对年华流逝的惊惧,对人生坎坷的慨叹,对有志难酬的郁闷,对世俗、对丑恶社会现实的憎恶。这一切都一股脑地倾泻在知己面前,感情悲愤而又豪放,并有丰富深厚的社会内容。这首诗本身就犹如黄河之水,气势磅礴,情绪急促,恰当地表现了诗人狂放不羁追求个人自由生活态度。 
    《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在这首诗中,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还有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画面,就热闹起来了。可是,尽管诗人那样盛情,“举杯邀明月”,可明月毕竟是“不解饮”的。至于那影子呢?毕竟也不会喝酒。姑且暂时将明月和身影作伴,在这春暖花开之时,及时行乐吧!其时诗人已经渐渐醉了,酒兴一发,既歌且舞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这四句又把月光和身影,写得对自己一往情深。最后二句,诗人真诚地和“月”“影”相约:“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孤独到了邀月与月光下的影还不算,甚至于以后的岁月,也不能找到共饮之人,所以只能与月光和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相约在那邈远的上天仙境相见。结尾两句,点尽了诗人的踽踽凉凉之感。
    题目是“月下独酌”,诗人运用丰富的想像,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

    李白还有一首问月诗,其艺术成就与后世苏轼问月词堪称合璧,而其思想深度又远远超过苏词:《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这诗题就是诗人绝妙的自我造像,那飘逸浪漫的风神惟有谪仙人才能拥有。问句先出,继而具体写其人神往的情态。这情态从把酒“停杯”的动作见出。它使人感到那突如其来的一问分明带有几分醉意,从而倍增诗味。二句语序倒装,以一问摄起全篇,极富气势感。开篇从手持杯酒仰天问月写起,以下尽情咏月抒怀。明月高高挂在天上,会使人生出“人攀明月不可得”的感慨;然而当你无意于追攀时,她许会万里相随,依依不舍。全诗从酒写到月,从月归到酒;从空间感受写到时间感受。其中将人与月反反复复加以对照,又穿插以景物描绘与神话传说,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于中也显露着一个孤高出尘的诗人自我。

李白诗中从无赊酒,却有赊月。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贳酒与君倾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渊明(《送韩侍御之广德》)酒是要用钱买的,没钱的时候就用五花马,紫绮裘,龙泉剑去交换。同自然造化打交道容易得多,“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即使要钱,也可以赊。这种妙趣横生的想像,表现出诗人以天地为衾枕的襟怀。

李白的诗中,把酒、月贯穿,把酒与月连接,构成了五光十色、绚烂缤纷的感情色彩,而体现的是盛唐辉煌气象的诗境,也构成了他逍遥的诗化人生境界。饮酒是内里的涤荡,借月是外部的抒发,写诗便成为个性自由的追求与生命力的张扬。酒是李白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李白的生活中几乎不能没有酒,即使到最后坠入河而终也是用酒与月来作陪衬的。它可以遣愁:“五花马,千金裘,呼尔将出唤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它可以畅情:“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饮酒眼前乐,虚名何处有”,“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它可以追求自由:“划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醉来卧空山,天地即衾枕”,“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激昂慷慨,恢宏豪迈,这自然离不开他所钟爱的酒,也自然离不开他所欣赏的月。如果说酒和月的意象分开写主要表现诗人桀骜不驯、豪迈不拘的英雄气概,那么诗中酒与月的联合则是不是表现他真纯亲切的世俗情怀呢?无虚伪做作,无世故城府。酒里的一醉,便可忘掉世俗愁苦,月光的一泻,便可使诗人的心灵回归安宁与静穆。

一般说来,李白饮酒诗突出一个“豪”,咏月诗突出一个“逸”,一旦二者结合,便表现出一种既豪放又飘逸的性格——可用“清狂”二字概括,这种清狂性格一方面说明诗人的骄傲和对污浊现实的轻蔑,同时又流露出深深的孤独感

综上所述,月光世界里的李白,从他的活动(泛舟,喝酒,歌舞……),他对自然美的感受,对人在自然美景中所能产生的各种奇情异趣的体念和洞悉,对故土和朋友以至古人的怀念,以及他对劳动,爱情和女性美的欣赏等等,无不呈现出天真纯朴,平易近人,热爱生活和富于情趣的性格;这是一种雅俗共赏,人人都能理解,人人都会喜爱的性格。上层社会中的李白是“狂人”的李白,最引人注意的是他的叛逆性格;在大自然怀抱,日常生活以及在同下层社会接触中的李白是普通人的李白,最引人注意的是他的平民性格。两个李白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正因为“狂人”的李白是那样骄傲狂放,目空一切,我们才更加喜爱他在自然界,日常生活和在同下层社会接触中表现出来的平民性格;同样道理,正因为普通人的李白是那样温和平易,热爱生活并富于情趣,我们就更同情他在上层社会表现出来的叛逆性格。


  【参考文献】
  [1]贺超.试论李白诗歌中明月意象的建构.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6,01.
  [2]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3]郑孟彤.唐诗宋词赏析.山东人民出版社,1981.
  [4]安旗.李诗咀华.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4.

文/肖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