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意象思维在中医养生中的运用研究

 切脉听音阁 2020-08-10

钟玉梅1廖华君2*,文小敏2,徐成贺2,黄仕营2,余洁英2朱章志3

1江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2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5;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405

摘要:意象思维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之内,其影响涉及中华文明的各个领域,尤其是中医学,影响更为深远。古人上禀天时,下理地势,合天法地,调和阴阳,顺应四时,始终秉承“人与天地相参”的思想,通过“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意象思维领悟天地之奥旨。法天则地,四时养生,疏通经络,习“五禽戏”,无不体现了意象思维在养生领域中的巧妙发挥,启迪后学,为中医养生学提供重要的思维指引。

关键词:意象思维;中医养生;四时养生;五禽戏

象思维根植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土壤之内,贯穿于整个民族的科技、文化、艺术等领域,是我们祖先认识世界最根本、最重要的思维方法[1]远古时代的人,通过“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方式,以感性直观的物象、符号为基础,运用比喻、象征、联想、类推等方法,从而增强对外部客观世界的认识和理解[2]

1.意象思维概述

象思维,又名“象思维”、“取象思维”、“象思维”、“象数思维”等,以事物表现于外的形象、征象、象数等为依据,通过想象、类比、推理、,探究事物内在本质和事物运动变化规律的思维方法。“意象”一词始见于南朝《文心雕龙》:“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处所云之“意象”,乃为客观实物与主观心神之结合。意,《说文解字》云:“意,志也。”其本义为心念,后引申为思想、意蕴等。《黄帝内经》云:“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古人认为主管人体神明者为心,心中产生的忆念、思虑、想法等,在决定之前的称之为意,已决定的称之为志。象,甲骨文示为一头大象的图形,后世将其义延申为具有某种借喻意义的心象、拟象或卦象等。根据研究对象与内容不同,意象思维的基本模式有取象比类、归纳演绎、据象辨证、体象悟道4种[3]。根据研究过程的发展,意象思维则有3个不可分割的阶段:观物取象——立象尽意——取象比类[4]

2.意象思维在中医养生中的运用

中医学中,运用意象思维炉火纯青的著作首推《黄帝内经》,认为天地是一个大宇宙,人体是一个小宇宙,将人体与自然界紧密联系,认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5]黄帝内经》意象思维对后世医家影响甚为深远,唐代名医许胤宗“医者意也”之论,道出了中医意象思维的精髓[6]意象思维可贯穿于中医的藏象、经络、诊法、治则、治法、针灸、养生等诸多领域,尤其在养生方面,更为精妙,笔者兹就于此,略陈管见,与诸同仁商榷。

2.1合天地养生

在中国古人的视野中,天代表光明、无穷、虚空、无形、强大,在八卦中属乾卦,《周易》云:“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古人认为,人应当效法天,具有生机勃勃、蒸蒸日上、奋斗不止、运转不息等特点,故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代表厚重、实在、有形、稳固、孕育,在八卦中属坤卦,《周易》云:“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古人认为,人应当效法地,具有稳重厚实、润物无声、谦逊柔顺、安静详和等特点,故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地乾坤,至高至卑,至强至厚,为万物之父母。人法天地之气而生,禀四时之序而成,故人类宜体察天地运行之规律,顺从天地之气而养生。根据人类顺从天地的程度不同,《黄帝内经》将养生境界分成4种,分别是:提挈天地、把握阴阳的真人;淳德全道、和于阴阳的至人;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的圣人;法则天地、象似日月的贤人。此四种至真至圣的人,其生命的节律均与天地的节律保持相一致,所以其生命长寿而未有极时。古人认为,天高地卑,阳主阴从,故而养生的最高境界在于追求人与天地相合,阴阳相应,则可以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令阳气坚固,阴气柔和[7]

2.2顺四时养生

庄子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时轮替,因序不紊,万物随天地的变化而生长壮老,阳气随日月的运行而开闭起伏[8]天地之气,阴阳氤氲,合而为人。人生于地,悬命于天,生、长、壮、老的生命过程宜顺应四时节气的阴阳消长变化,故《黄帝内经》云:“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古人敬畏天地,敬畏自然,通过“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方式观察天地万物,感悟阴阳,领会生存之道。春季,天地开始复苏,万物开始生长,草木发芽吐叶,鲜花开始盛开,虫蛇苏醒、蠕动,一派阳气生长、上升之象,因此古人认为此时人们宜晚睡早起,披散头发,穿宽松的衣服,在庭院内散步快走,心存志气,开始构思一年人生的计划,心情愉悦,充满憧憬,如此以助阳气的生发,如春天一般明媚,充满希望。夏季,天地阴阳之气交合最为剧烈,万物生长繁盛,草木枝繁叶茂,动物活跃,一年中阳气最为旺盛,因此古人认为此时人们宜晚睡早起,增强运动,多参加户外活动,多与人交流,尽量少发怒,如此以助阳气的生长,如夏天一样充满阳光,踌躇满志。秋季,天气清明,地气收敛,万物开始凋零,草木叶落,果实成熟,虫蛇入洞,大自然阴气增长,阳气减弱,因此古人认为此时人们宜早睡早起,不宜过度运动,令气血平和,精神收敛,以缓解秋天的肃杀之气,如秋天一样安宁、祥和。冬季,天地之气闭藏,大地干裂,河水结冰,草木已枯槁,虫蛇已入洞休眠,此时阴气最重,阳气微弱,因此古人认为此时人们宜早睡晚起,沐浴着阳光起床,注意保暖,少活动,精神宜内守,知足常乐,如冬天一样保持闭藏状态[9]

2.3通经络养生

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已经认识到人与宇宙的共通之处,如天地之九州对应人之九窍、江河对应血液、草木对应毫发犹其认为天地间网罗密布的道路及江河对应人体全身的脉络,道路、河流对大地的重要犹如脉络对人身的重要张璐云:“试观草木无心,其皮干茎叶,皆有脉络贯通,以行津液;顽石无知,亦中怀脉理,以通山泽之气。”古人认为天地万物,大至山川湖泊,小至岩石树叶,不论是否具备生命,皆需有脉络贯通,方合规律。黄帝内经》认为天地间的万物都能在人身上找到对应,祖先们“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发挥意象思维,将天与人完美地联系在一起。《灵枢·邪客认为人的任何部位及功能都能在自然中找到相吻合的对照,“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经脉贯通人的全身,对全身上下、左右、内外起着营养滋润的作用,犹如河水流通整片大地,对土地中的万物起着滋养灌溉的作用。因此,古人将人体的经络类比于自然界的江河,认识到江河之水若不通畅,则会给自然造成灾难;同理,若人体的经脉瘀堵不通,亦会给人体造成疾病。正如《黄帝内经》云: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后世医家秉承于此思想,不仅在治疗疾病中注重运用疏通经络的方法,在养生方面,也极其重视保持经络的通畅以养生,比如晨起依照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拍打全身经脉,可令经脉通畅,气血调达,精神抖擞;用梳子勤梳头发,疏通按摩头皮的经络、穴位,可令头部的经络通畅,加速头皮血液运行,可令头发生长健康,发色乌黑亮泽,发质坚韧、柔顺,预防脱发、白发、发质干脆等病症[10][11]

2.4仿生物养生

《道德经》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虽是具备思想,具有创造能力的高等动物,然而人类终归为自然界中之一分子,与其他的生命体具有同一个起源。因此,从本质看来,人与自然界的其他生命并无本质的区别,反而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古人仰观天象星空,俯则观法于地,观察飞鸟、禽兽、虫鱼、草木等动植物的生命特点,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进行实践、思考、再实践,向自然学习,达到物为我所用,物我合一的境界。早在《庄子》中,便出现了模仿动物熊与鸟而导引的“二禽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及至三国时期名医华佗,进一步发挥意象思维,在“二禽戏”的基础上,仿照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及神韵,创制了“五禽戏”。其仿虎扑之刚猛、虎啸之威风以疏泄肝气,仿鹿姿之挺拔、鹿扭腰之婉转以强腰膝及壮肾气,仿熊步之雄浑、雄势之沉稳以运脾气,仿猿攀之轻灵、猿意之天真以养心气,仿鸟身之伸展、鸟飞之迅捷以补肺气。五禽戏是一项外动内静、动中求静、动静兼备的养生功法,其蕴含着丰富的阴阳相反思想。一方面,五禽戏属于动功,以模仿动物姿态,根据动作的升降开合,以形引气,能够疏经通络,充盈气血,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抗御外邪,助阳生长;另一方面,五禽戏又属于静功,即在遵循五种动物运动规律的前提下,用心来模仿此五种动物的神态并体会五种动物的神韵,以达到专心致志、心平气和、心无妄念的状态,从而达到养阴保精的目的[12]

3.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古人上禀天时,下理地势,合天法地,调和阴阳,顺应四时,始终秉承“人与天地相参”的思想,通过“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意象思维领悟天地之奥旨,四时养生,疏通经络,习“五禽戏”,无不体现了意象思维在养生领域中的巧妙发挥,启迪后学,为中医养生学提供重要的思维指引。

参考文献

[1]廖华君. 《黄帝内经》脉象理论研究. 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

[2]谢朝丹, 何世民, 李其忠. 传统文化视域下的意象思维概念辨析. 中医药文化, 2016,11(01):34-37.

[3]邢玉瑞. 中医象思维模式研究. 中医杂志, 2014,55(17):1441-1443.

[4]张立平.论中医“象”思维(一).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06):40-41.

[5]罗力,朱章志,廖华君. 运用《黄帝内经》意象思维论治便秘. 辽宁中医杂志,2017,44(7):1400-1402.

[6]张红陶,廖华君. 《黄帝内经》意象思维在大肠病证的运用. 中医研究,2017,30(1):10-12.

[7]张锁,王滨,董秋梅,等.论《黄帝内经》辨年龄阶段养生思想.中医杂志,2017,58(05):441-443.

[8]朱章志,廖华君,许帅,等. 从弈理“势”角度论治糖尿病.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2):502-504.

[9]林玉敏,江钢辉.《黄帝内经》四时养生理念在岭南地区的应用.中医杂志,2017,58(17):1469-1472.

[10]张红陶,廖华君. 《黄帝内经》象思维在脱发治疗的运用. 江苏中医药,2016,48(11):7-9.

[11]廖华君,钟玉梅. 治脱发莫忘“通”. 中国中医药报,2017-10-13(004).

[12]赵指南,张挺,李其忠.阴阳学说视域下的五禽戏养生原理探析.中医药文化,2018,13(04):87-9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