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是德之本,德是玉之魂

 今相玉 2020-08-10

“石之美者为玉”,玉原本为石,中国人看出它“色可以濡目,质可以涤身,光可以照心”。曹雪芹的《石头记》:“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一部以石头命名的书,竟成了中国人的百科全书。

和田玉“聚天地之精华,得日月之灵气”,其虽为石,却有生命,一旦为慧眼识之,高手琢之,则获新生。玉是石,石非玉。玉在山中待明眼人识之,识之为玉,不识为石。人在世上须辩才者知之,知之为骏,不知为驽。君子如玉。玉,石之美者。君子,人之有德者。玉不重色而重质,君子不重地位高下,财富多寡,形貌俊丑,而重乎品德修养。君子比德与玉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自古以来,上至以玉比德、以玉养德,下至收藏佩戴,怡情养性,形成了一套独有的玉道德和玉文化。如今,玉已经不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了,但是千百年来用一个象征财富的东西本身的特质作为道德的标尺,玉却是唯一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