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得淮安老城墙

 一犁_书馆 2020-08-10

淮安城原由旧城、新城、夹城三城组成,有中国唯一的三城相连的古代城墙。可惜,这都是过去时了。

当下要看淮安古城墙,当然该去古城墙遗址公园景区。

前几天与几个朋友去河下老街,却在老北门口又寻得了一段幸存的老城墙。

我们沿着百寿坊下的石坂路往里走。石板路有点凹凸不平,踩上去,却给人另一种脚踏实地的舒服。有一段石板上还留有车辙压成槽子,可想当年这里繁忙了,漕粮的车轮、运盐的轱辘、挑夫肩压的沉重脚步,成就了现在这样

一路走,一路看,发现在不断改造的民居中,仍有不少老房子。青砖黛瓦小飞檐的建筑,给人以无限的历史遐想。

在估衣街和仓桥街交叉路口,当地居民告知,房顶上曾有座造型别致的楼阁,叫二帝阁。楼顶高大,四檐高翘,登上阁的上层可俯视河下全镇。它讲述的是梁红玉的故事,为古镇上著名景点之一,可惜文革中被当作四旧拆了。

路过一条干涸的河沟,朋友说:这就是文渠!   

文渠是贯通淮安三城(旧城、夹城、新城)的一条河流。千百年来,它引来运河水,供应着三城市民的饮用,排泄城市的雨涝。"为民间食用所赖,文风所系",故士宦民众称之为文渠。可谓三城人的母亲河呀。

1960年,周恩来总理一次接见淮安县委领导刘秉衡,在回忆童年生活的情景时说:"文渠呢,还有水吗?""小时候,我常从勺湖坐小船,过北水关,到河下去玩。河下那时候可热闹呢!"可见文渠给这位伟人留下的印象是多么的深刻。

现在,唯有几块一丈多长的大青条石横卧渠上,依然能看出当年模样。也只有这样的青冈石,经得住千万次车轮、轱辘的碾压。经得住历史的各种折腾。

估衣街走到头,就快到北门大街。拐弯处,见得一处破落的老民居。屋山头的墙砖,显然不是一般房砖,细看,就是老城墙砖。依然如故地紧紧镶嵌着。糯米汁伴石灰浇灌的砖缝,历历在目。

一位叫梁桂龙的老人告诉我们,修建城墙的城砖有几种,分一号砖、二号砖。 一号砖约五十斤重;二号砖约四十斤重。 这家屋山头的城墙砖,就有二号砖,外面包的一号砖,早被拆去。他还指着墙边的地说:老北城门口,原还有一块大长条石,有好几米长,就在脚下这位置,现仍埋在这地下。 

同去的江淮老师还对当地居民进行了简单采访。这家姓张,祖上专营炮仗制作与经销,是河下有名的“张记炮仗店”,。当年,这老屋是就着这段残城墙建的。也正因为这段老城墙成了他家房屋的墙山头,才得以保留。不然早就荡然无存了。

亏得张屋依墙建,幸留人间五百年。这是侥幸,还是天意? 

抚摸着这老城砖,就像抚摸着历史,看着这墙缝中顽强生长的植物,我们感慨万分。用江淮的话说:老墙以一种不屈的精神昭示着后人:即便残缺,也是一种大美。这是历史的真实美、现实的存在美。

我觉得,眼下的关键是如何保存好这段幸存的残城墙。保存好这历史有形的记忆。

真期望淮安区的有关部门,尽早关注,尽早保护,连同我们沿途所见的历史见证。

期待中! 

 附:老淮安人讲淮安城墙相关历史:

淮安古城墙始建于东晋到公元1560年扩建为三座城,其旧城,周长6公里,东西、南北相距均为1.75公里,城高10米,设东西南北四门,另有水门3处。新城在旧城北0.5公里。周长3.5公里,高9米,城设5门,水门3处。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漕运都御史章焕为抵抗倭寇,在新、旧两城之间,筑东西两面城墙,把新旧两城联结起来,称为联城,又名夹城。东墙长0.85公里,西墙长0.75公里,高7米,城设4门,水门4处。

这是摄于民国三十四年淮安老城墙照片。

照片上我们可以看到垛一样的城楼,那是淮安的城门瓮城一样的设计,淮安人称之为钥匙弯的城门,也就是城门有一个门,第二个门拐了个弯,那是防止敌方长驱直入。

这是1945年,淮城解放时,淮安县委全体人员在淮安城墙上留影。

据说,那时攻打淮安城的是三师七旅、八旅和淮安地方武装。攻城部队在西南方向挖了一条长达150米的地下坑道,直通城墙底部,在敌人全然不知情的情况下,装了两棺材炸药在城墙底部。当喊话劝降遭顽固拒绝后,攻城部队将这两棺材炸药引爆,一下把西南方向的城墙炸了一个30多米长的大口子,指战员们像潮水一样蜂拥入城。由于战火,老城的一段城墙也遭到了毁坏。

新中国成立后,古城墙被认为是封建统治者压迫劳动人民而建造的一个工具。因此,大家挖城墙土,拆城墙砖,回家盖房铺地,亦是无人过问。夹城、新城就这样在人们的视野中逐步消失。1950年、1951年,老人们都有记忆,礼字坝南侧,就有人因拆新城的城砖被塌下的城墙泥压在下边,也有人见过从被拆的城墙砖里游出一条双头的红练蛇。

大规模的拆城还是1958年大跃进时的事了。

副县长王汝祥赴京后两次受到周恩来的接见,周恩来为县委题写了我们党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那对淮安县委是个极大的鼓励。特别是王汝祥还汇报了他已邀请总理有空回来看看时,总理也答应了。这时县委领导们讨论认为,总理离家50年了,淮安城还是老样子,连汽车也开不到城里,这怎么向周总理交待?难道还让总理坐轿子、坐黄包车回家?这样,县委决定将镇淮楼北边的现在镇淮楼东西路、南门大街和东西门大街拆出来。这样,就把西边城墙拆开一段,同时将东门等也都拆了。

1959年是国庆十周年,国家主席刘少奇视察江苏,他事先行程安排是从徐州到淮阴,然后从淮阴前往盐城。于是省委要求淮阴、盐城两地委将淮盐公路以最快的速度修好。当时经报省交通厅同意,将从淮安到阜宁的公路改线到苏北灌溉总渠南堤上。淮安县委根据省委要求,提出“披星戴月干十天,总渠南堆开汽车”!可是路基整好后的路面砖子又成了问题。面对这一重要“政治任务”,只好再拆淮安城墙。这一次拆城过后,淮安城墙已所剩无几了。

2010年在仅存一段长约500米的旧城土垣基础上建古城墙遗址公园景区。总规划占地15.5万平方米,包括龙光阁景区、巽关景区、东城墙遗址景区、古城新貌景区四个部分,是按照国家3A级景区标准设计和建设。


运河人家

 大家的运河,

 小家的故事,

 百姓的日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