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沈从文故居||陈洪玉

 一犁_书馆 2020-08-10

作者:陈洪玉

编者前言由此想到前些日子翻阅一篇有关沈从文故居的散文《走进沈从文故居》,反映沈从文老家的一段湘西生活。名人已成故人,居家已成故居,曾经的起居、街邻以及生活情景早已湮灭于岁月之中。后人如要重现它得借助仅存的老物件,以获取各自不同感受,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

斯人逝久远,如今念叨一下先人,去明白如何过以后的日子还是需要的。勿人心不古,古风悠存。(陈军)

大凡对中国现代文学史有所了解的人到湖南凤凰来,都会到沈从文的故居看看。

我起了个大早,沿着沱江漫步。江水淙淙流淌,凉风阵阵拂面,游人欢声笑语,灵动和生机充斥这个夏日的小镇。太阳慢慢爬过小山头,给江水、给古城抹上了一层金黄的色彩,使古城显得更加古朴、沧桑。

来到中营街24号沈从文故居时,我已经汗流浃背、气喘呼呼。巷子里人来人往,有背着竹篓的苗族男女,有步履匆匆的八方游客,也有开门营业的本地店主。

先生的故居坐落在巷子的一头,坐东面西,“沈从文故居”的匾额高悬在大门上方,大门两侧,一对石狮子忠实地守候着。故居是沈从文先生的祖父沈宏富(曾任清朝贵州提督)1866年拆除所购民宅后兴建的,是一座火砖封砌的平房建筑,具有湘西地方特色。故居分前后两进,中有方块红石铺成的天井,两边是厢房,大小共11间,整个院落600平方米左右。房屋系穿斗式木结构建筑,采用一斗一眼合子墙封砌。马头墙装饰的鳌头、镂花的门窗,小巧别致,古色古香。19021228日,沈从文先生诞生在这里,并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

踏进故居大门,迎面是一块木制屏风,上面挂着一块黑色木板,用金粉写着《沈从文先生简介》,还有几幅题词。其中一幅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于1991年102日参观沈从文故居时题写的一首短诗:“旧雨写边城,风行几十春。湘西今非昔,可以慰故人。”还有一幅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先生于1992621日题写的“人生朝露,文学千秋”,对沈从文先生在文学界的地位和影响给予了崇高评价。

大门左边的一间厢房里陈列着沈从文在各个年代的照片。少年沈从文和所有儿童一样,顽皮好动,打闹逃学,上山捉鸟,下河抓鱼。他曾回忆说:“这样玩一次,就只一次,也似乎比读半年书还有益处。”沈从文背着家人和老师,越玩越疯,一次竟然把书包玩丢了。教国文的田老师当着众多同学的面罚他跪在树下半小时,并且开导他树要往上长,人要向前进。在老师的严格要求和谆谆教诲下,沈从文知耻后勇,一改以往的不良习惯,认真读书,勤奋学习,进步很快,所学古诗辞赋都能背诵,作文、书法更是见长。田先生非常高兴,称赞他“才俊而气清,虚怀而志亢”。沈从文终身都没忘记树下那刻骨铭心的一跪,更没忘记人生征途起点上那位恩威并施的老师。

出得厢房门来,我来到连接前后两进房屋的天井。长方形的小天井院落巧妙地与基本单元平面有机组合,灵活布置厨房等用房及采光通风的设计,形成了变化的空间和丰富的造型,给人一种精巧秀丽的感觉,充分体现了湘西建筑的特色。那飞檐矗立的屋架和灰色牢实的墙体结结实实地融为一体,显得如此协调,那苍老陈旧的板壁和剥蚀脱落的门窗,显示房屋的陈旧与古老。院的正中间放着一口大水缸,在当年可能是为积水之便,也可能是为防火之用。如今,大缸里水满满的,可是物是人非,人们在缸里放了许多硬币,恐怕是祈福平安,恐怕是冀沾文气吧!

后面的一进有三间房屋。走进正房,中间的客堂两边各置一对带扶手的木靠椅,靠椅中间放着茶几。墙面上挂着几幅沈从文先生晚年的书法作品。堂正中有一张圆桌,铺着蓝花桌布,桌上有一只玻璃柜,柜内是一尊沈从文先生的汉白玉胸像,上方的屏风上挂着一张沈从文先生的速写头像。细细端详,先生眉慈目善,端庄大度,宽阔的额头上洋溢着聪颖睿智,宽敞的胸怀内承载着世道沧桑。

客堂右边是沈从文父母的卧室,沈从文1902年就诞生在这间屋子里。室内放着一张古色古香的大床和几件旧式家具,完全是清朝时富人家寝室的摆设,墙上挂着沈从文父母的照片。沈从文的父亲是苗族人,从二叔家过继而来,一生从军,转战内蒙古、西藏、北平、东北等地,官职卑微,一直没有飞黄腾达。辛亥革命时,因谋划刺杀袁世凯未遂,被迫流浪东北数年,后还乡病死。母亲姓黄,土家族人,出生在一个文化人家,知书达理,从小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教给沈从文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我等兄妹的初步教育,便全是这个瘦小、机警、富于胆气与常识的母亲担负的。我的教育得于母亲的不少,她告我认字,告我认识药名,告我思考和决断一做男子极不可少的思考以后的决断。我的气度得于父亲影响的较少,得于妈妈的似较多。”字里行间,不难看出沈从文对母亲的崇敬和感激之情。

客堂左边是沈从文少年时候的卧室。卧室的陈列也很简单,一张小床,一张书桌,两把太师椅,还有一个立柜什么的。最引人注目的是床头的一台者老式留声机,是沈老用过的原物。据说沈老有个习馈,在写作的时候,喜欢听音乐,边听边写,音乐可能给他灵感。两把太师椅是用梓木做的,“文革”中损坏了,1982年修复,19901月由北京运回凤凰。

穿过精巧古朴的天井,我来到另一侧的厢房。这里有许多展柜,展示了沈从文先生各个年代、各个时期、各种版本、各种文字的著作,令人目不暇接。沈从文4岁识字,6岁上私塾,15岁开始创作,一生著有9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边城》《湘行散记》《从文自传》是他的代表作品。湘西是沈从文的故乡,也是他文学的源泉,他的大部分文学作品以湘西苗族的生活为蓝本,字里行间是湘西的山、湘西的水、湘西的人、湘西的情,故他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

我走出沈从文故居大门时,火辣辣的太阳早已跃过了楼顶。故居入口处,人们排起了长队,高高撑起的遮阳伞、五颜六色的遮阳帽汇成一条彩色的带子,队伍中不乏白发苍苍的老人、朝气蓬勃的学生,还有外国的文学青年,他们慕名前来探究沈从文故居这座掘取不尽的文化知识宝库,瞻仰沈从文先生这座文化精神的丰碑。

斯人早已去,文章但永存!

2017年86日夜于清寡斋


                                         作者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