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川独行】赵恺传•暮年变法(二)

 一犁_书馆 2020-08-10


  

2012年出版的赵恺散文集《漂浮在水上的土地——淮阴散记》,收入了《淮阴六记》,这是赵恺从平生散文中淘炼出的六篇,堪称经典。

写景,见意境、见深邃、见高雅;写境,见思想,见哲理,见心灵。

每读每见,定然浩气回肠,激昂肺腑,心中侠气轩然,袅袅升腾……

《漂母墓记》、《荷花荡记》、《明祖陵记》、《柳树湾记》、《五岛湖记》、《铁山寺记》,篇篇精美儒雅,幽远深微,清丽自在,散发着大智慧、大彻悟的隽永意味。

荷荡之绿,不是水墨画卷的绿,不是古典诗词的绿,也不是流淌在琴弦、迸溅在键盘、回旋在吟哦之间的绿。它是质地,是结构,是建筑;它是穿透,是支撑,是涵盖;生息于神形之间,它是中国民间美学原则之一的“大红大绿”的绿,这种绿,和红太阳、黄土地一道,组成了生命三原色。

……

走向荷荡,仿佛走向森林。出水就超越两米,一万亩,一千万株两米以上的绿树。一千万株绿树,不是一座苍茫迷蒙的阔叶大森林?由清浅到深邃,由疏离到密集,由简约到繁复,由已知到未知,由散淡到惕励,由愉悦到惊悚:举桨入荡,就像经历一次美的历程。

……

入荡观荷,可谓酣畅淋漓,巨细无遗。小朵像婴儿探指,大瓣如兀鹰展翼。色彩则一斩的白,白得像银锭摇动,像月光滴落,又像炎炎六月飘飞雪。最珍贵的是花瓣未凋而莲蓬初成的瞬间。那时的花瓣像是母亲的手掌,小心翼翼捧着柔弱稚嫩的莲蓬。收紧怕勒伤,放松怕摔破,一双观世音一般的手掌,颤颤地白。手掌和孩子之间,还垫着一层丝绒一般细密柔软的金色花蕊。莲蓬呢?莲蓬初生,莲蓬好奇,一只,一只,它生出星星一般的眼睛。荷花区别于人,人生从啼哭开始,荷花从观察开始。

……

只因荷叶覆盖,如此雷电音诗,只容我们觅求红豆一般觅得三粒五粒雨珠以示象征和纪念——倾听自然、依偎自然、融入自然,荷花荡愧煞一切歌台舞榭。《荷花荡记》⑦

 

    《淮阴六记》,每一记,都如一阕唐诗宋词般的美韵流连,内涵丰厚,如诗如画,似平沙落雁,清蓼渔歌,体素储洁,乘月返真。这种意境已非散文,而是诗吟,是美韵,是东方意识流、时空蒙太奇交织下的行云流水,诗化、音乐化、画面感强烈的描写,心理内聚焦与心灵大特写,肆意张扬,激情澎湃,令人的心在诗意盎然的绿色天地里穿行,尽享美的历程。

观读赵恺之作,颇像诗品一格:

落落欲往,矫矫不群。缑山之鹤,华顶之云。高人画中,令色氤氲。

御风蓬叶,泛彼无垠。如不可执,如将有闻。识者已领,期之愈分。

超诣之情,飘逸之境,荒荒油云,寥寥长风。犹如文坛的白衣奇侠,不入流,而独入青山一脉,隐居内敛,如静莲纯净,菩提彻悟;不张扬,而独树挚爱旌帜,替天行道,快意恩仇,游刃有余。这种大境界非常人所能。

他说:立“时代·人民和美”为旗,我结构并实施我的写作规划:诗雕公园。哪怕只是几间茅屋,哪怕这几间茅屋即将为秋风所破——不然,当如何回答洪泽湖畔的铁锤和昆仑山口的鹰呢?维格兰表现生命,我表现生命的生命——灵魂。民族灵魂的尊严,不正是它的思想文化的尊严?于是,我把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作为诗雕最初的群落。这个群落以“尊严柱”为中心,围绕它的,是一片石质的常青树。

  “尊严柱”是生命之象征,它是一切尊严之源。

  我把尊严柱命名为《母亲》。

  围绕“尊严柱”,我雕刻“尊严树”。

  《艾青》,我雕刻诗歌之树。

  《聂耳》,我雕刻音乐之树。

  《章太炎》,我雕刻国学之树。

  《齐白石》,我雕刻美术之树。

  《梅兰芳》,我雕刻戏剧之树。

  《陶行之》,我雕刻教育之树。

《林散之》,我雕刻书法之树。

 

写“在白昼黑夜中无处在无处不在的母亲”;写“青铜雕成的站在斜阳里的大堰河”;写“大刀在琴键上走过的雄狮”;写“水墨绘画大师珍惜一颗雨珠的命运史诗”(《齐白石》);写“一杯酒醉倒一部《世界戏剧史》”;写“扶着出头成长的《教育诗》”;写“(《林散之》)……

与众多文化人物心灵对话,他扬起青铜般的脸庞,双眸像两颗深沉的星,闪烁出智慧的光芒。大气节、大风度、大精神,大震撼,心灵驰骋,纵横捭阖。大如天地,细如雨丝,声如惊涛,读破玄机,满树花开——

这就是真实而激越的赵恺。

这就是沉稳而澎湃的赵恺。

在真实情感中激越心灵,在沉稳思考里澎湃豪情。独取思想的内核,让自己的心沉下来,耐心打造人与自然诗意的平衡,宁静守望这分多情的水土,于挚爱博大中感悟苍生,使心灵在岁月打磨中,凸显棱角分明、张弛有度的美丽意境。

“东风吹梦上新柳,萍聚萍散已看透”。当无尽思绪沉浸在漫漫长夜中,当勃发豪情荡漾在壮阔胸臆间,依然“一舞剑器动四方”。花飞叶落后,尽敛光华于鞘内,还世界一片详和。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该出手时便出手,当离别时莫惜留。

诗人的爱恨、痛苦、欢乐、逆境、顺境,都是写作的选材、笔下的活物。如农人辛勤劳作,写一首诗就像死亡过一样。一稿、十稿,反复跋涉,那种疲劳啊,心累啊,是一种生死情怀。

书房就是战场,键盘就是战壕。做学问是寂寞的,他的书房,是一块圣洁之地,任何人都不能轻易进入他的书房,包括家人。赵恺说:这是我思想的产房。

一个作家和诗人,重要一点是要顽强不断地工作,一直工作到死亡为止。“春蚕到死吐丝的,蜡炬成灰泪始干”:生命组成三个跨度:一个是生存、一个苦难、一个是热爱。生存过,苦难过,热爱过,三者缺一不可。

为什么要不断工作——罗丹说:不要停下来。

还是那句话:“是不是真正的诗人,要看到他老年的时候”。

他为自己的变法设计工作方式——

不慌不忙,不急不躁,一锤一凿我为尊严雕像。

雕塑尊严本身就是尊严,尊严使工作方式升华为生命方式。叮咚,叮咚:我给锤凿以缄默,锤凿回报以呐喊。我强烈而又清醒地懂得,支持我锤起锤落的全部力量,是我血肉之躯一般的苏北大地。远离喧哗骚动,远离功利浮躁,我获得创造层面的宁静。古今中外,没有一部伟大的作品不是在宁静的心态下写成的。不企羡伟大,但我固守宁静。

变法之变,在于新颖,在于多变,张扬自己的个性,心之沸腾,思之如海,深沉内敛,剔除浮躁,苦难来时稳如山。

这需要激情与深思。

激情,是劲风呼啸时的狂飙长歌,是心灵创痛时的拼命呐喊,是举杯消愁时的力拔山兮,是怜悯同情时的滚滚爱流。深思,是青山郁葱中的一树静默,是万籁俱寂中的一星闪烁,是长河泊岸时的一舟轻摇,是雨打春江时的一片叮咛。变革中,用激情和深思来表达自己的爱,一滴水足让大海翻滚,一株草会让青山鲜亮。在前行的路上,别忘了激情,也别忘了深思。

诗歌是“放在歌德金字塔顶端的花束”(罗曼·罗兰语),正如海涅所说:斯宾诺莎的学说咬破了数学形式的茧儿,变成歌德的诗歌飞舞在我们周围。

赵恺感悟:“诗人都是些被上帝纵容的孩子,也是一群值得上帝纵容的孩子”。命运只青睐出类拔萃,必须出类拔萃,只能出类拔萃,拼命出类拔萃,胜利青睐深谋远虑的人。成功的标准只有一个,永远只有一个,就是作品。我们不缺森林,缺什么,缺超出森林之上的那一棵树,历史选择那一棵树,所以必须出类拔萃。上帝赋予你写作的天才,同时赋予你一颗挚爱的良心,这决定你只能把圣洁和良心连在一起。上帝喜欢你的创造,并且融入他的创造。

当长夜无声、黑暗尽染的时刻,夜莺在说话;当山川凝重、微风不摇的时刻,江河在说话;当天地缄默、日月沉寂的时刻,诗歌在说话。

因为,这是上帝的旨意。

为写赵恺,登门拜访81岁的萧兵,如今他住在南京长江畔。

回想起当年与赵恺饥饿难耐“煮死猪肉”、“挖胡萝卜”的往事,依然记忆清晰。他对赵恺一语道破:浪漫诗人,孤独心态。

赵恺感言:萧兵道出无人能道的隐秘深度:孤独。

赵恺阅读了大量古今中外名著,读了很多古文、哲学,汲取大量跨学科、跨文化的知识。创作诗歌和制造导弹在本质上是相同,赵恺懂得这一点,阅读西方诗歌、西方名著。他是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诗人,诗歌是有情感的,诗歌是不能翻译的。赵恺最崇拜雪莱,文学意向非常丰满,非常强大。经典作品是少浮躁。古典永远是经典的,有的东西十年、二十年才能看得出来。他的诗歌经得起咀嚼,诗里有思想,缺点是警句过多。我跟他说,你的任务就是写一部《离骚》,只有《离骚》才能传世,传给子孙后代。

   2014年11月18日采访萧兵教授记录

萧兵说,这不是产生诗人的时代,是拜金时代。诗歌不能当饭吃,买房子。“十年磨一剑”何其难?!

这话是警醒剂,更是冷水浇头。

赵恺听着挚友的警醒,感慨万千。

不敢懈怠,不敢大意。作家面对文字,充满宗教一般的敬畏。

敬畏生命,天人合一。深深扎根于人类生活的土壤里,只要人类存在,这棵大树就活着。

赵恺的小说《太极石》,则将这种敬畏生命的礼赞推向极致。

 

问天

稻麦黍

河湖海

日月星

太极

就在“太极石”触及几案的刹那,石头诗篇终于怦然完成了它苦苦寻觅、苦苦呼唤、苦苦等待的严整完美之结构。

列就石阵老者发问:“你的作品该当如何命名?”

池九拿起那块“太极石”只轻轻一摇,便仿佛太极图像之一侧发出白声,一则发出黑声,黑声和白声一旦相逢,便呼应成平易和谐、空灵博大的诗音。

老者俯首自语:“一生九九,九九归一。”

池九仰天长叹:“天得一清,地得一宁。”

说完,池九双目微闭,端坐不语,仿佛神游于苍茫太极间。

  每一字都精道,每一句都深刻,关乎命运、灵魂、爱心、生命、人生、充满诗意、禅意的哲学。

《太极石》被收入《中国二十世纪小说精品选》。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超越人生,超越时空,物我两忘,便是天人合一。在文学创作的语境意念上,犹如歌德从“狂飚突进”到“静穆的伟大”,成为心灵意义上的创造与创新。

赵恺说:《生命》生命是尊严,而不是尊贵。一颗钻石重过一吨石头,一个今天,超过所有的昨天。永恒的比暂时的伟大,天国的比人间的伟大,灵性的比政治的伟大。由简到繁,再由繁到简。因为有雨,大地才显得辽阔。因为寂寞,诗歌才显得波澜壮阔。精神气质,外化而成的哲理与诗美的结晶,成为赵恺献给中国文坛皇冠上的明珠。

其实一个人,一个人的事业,不也都是靠自己一刀一刀精心、耐心地拓凿?上帝交给每人一把命运之刀,刀柄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就行文言,一是所谓:意旨深远短则未必短,开掘浮泛长亦何见长?长短的本质,只能也永远是思想的强弱,而不是页码的厚薄。时下一年出版一千部长篇,是喜剧?是悲剧?是闹剧?抑或是没戏?一千部长篇之价值的总和,能够抵得一首“白日依山尽”吗?警惕诱惑,警惕趋时,警惕从众,警惕媚俗。二即所谓文学的多元化。多元化的重要而道德的一“元”即是传统。短小说,本应精警而宽泛。正所谓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正所谓无话不可对人言。中国古典笔记小说纵横捭阖无所不包,它的小说观念中,不拘泥于故事情节而包容着我们今天所谓的散文因素因而显得开合有致、行止自如。而尺幅之短,少则十数字乃至数十字,长亦不过一二百字,是一种值得研究,值得重视,值得倡导的文学体例,尤其是在当今。

赵恺屈居淮水一隅,大度看世界,从容过生活。

我一直认为:经历苦难之命,聆听苦难之声,静观尘世的喧哗躁动,他以独见的智慧、深刻的认知,看破现实的把戏,看穿历史深处的血腥宫帷,参透时代的荒诞与滑稽。他既无采菊心,又无牧马意,不是“终归诗酒田园”的闲人闲心,而是以“身在江湖,心忧天下”的“第二种忠诚”,透过生命的积淀与思想的冶炼,洞察世事,把脉江山,始终以宗教般的虔诚,实现自我救赎,护守静谧的心灵。他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立足人类制高点,并坚定不移地爱人类。

人格就是命运,格局就是结局。也许,自川水出三峡时起,他就注定了一生奔腾,汹涌不止的命运与结局。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天地生人,天地感人,天地化人。站在峡江畔,江湖之浩阔雄浑,让人油然而生一种浩然之气。

揣想,那个随母出川的少年,心头一定荡漾着这股天地浩气。他的未来必然与川相伴,雄浑如山,明澈如水,水,始终是流淌在他心中的菩提之水。

纵观东西方文学史,作家风格千峰叠起,多种多样。

泰戈尔睿智、雪莱优雅、莫泊桑简洁、契科夫深刻、雨果奇崛;李太白飘逸,杜少陵忧郁、苏东坡豪放、曹雪芹丰富……

而赵恺文风独特,语境精道,他带给中国文坛的是一棵独立思考的树、一块内心坚硬的石、一个风采大写的人、一只饱含人类良心的黑窑碗、一面高远翱翔的鹰翅、一双抚摸东西方文学的手——

飞扬的诗性,风骨卓荦,灵动丰沛;电报式的短语,简洁明快,意蕴深刻;哲思性的警句,一语中的,发人深省;独创之文体,长短句,如亮银枪、青虹剑,长短并用,左右逢源,惊彩绝艳,令人满眼生鲜。

他以禅意纵横、笔力如刀、睿智明哲、博大挚爱的文风,成为中华文坛上特立独行的代表,令人“获得真挚、深刻而持久地感动和心灵震撼”。其人其文,在当今社会文化语境中成为凤毛麟角,化作一道独有的文坛风景。无论命运几多艰险,无论时代如何诡谲,无论尘世怎样逐利,无论天下如何浮躁,他依旧我行我素,敢爱敢恨,仰天长啸,不结盟、不合群,不做官。

他的挚友王德安说:

他抄一首诗赠我:我不和人争斗,没有任何人值得我争斗,我热爱人生和艺术,我在生活的火前温暖我的手,一旦生命之火熄灭,我便悄然别去。这首勃朗宁的诗正是他的座右铭。

赵恺孤独地打井,直至泉涌井喷。

泉水来自心灵,掘进可见灵魂。

他谆谆告诫人们:

我们习惯盲人摸象,我们习惯舍本逐末,习惯于习惯,忽略了“返朴归真”的起始和终结是人类的希望真诚和许可真诚。希望真诚和许可真诚是人与社会优则互补、劣则互损的两个方面。爱人者被爱,一个使人获得尊严的社会终能获得尊严。而一切尊严——包括文学艺术的尊严——的第一块基石,只能落在一个“真”字上。说真话,做真人,一个“真”字,不就是回归自然的灵魂?——我想,这大概就是“共建和谐”那个“共”字的耐人寻味的所在了吧?

曾听一位官员在主席台上说:我们要出十个赵恺。

坐在近旁的赵恺,面无表情,目视前方。

心里想:你把他当成“今世缘”老酒了,且是生产线上批量出品的,想要多少出多少吗?!

即使生产线能批量生产,问题是:一个尚且如此,遑论十个?!那样天下能容吗?!  

注:

赵恺散文《荷花荡记》(2012年)

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飘逸》

赵恺《两卷集·键》

赵恺《两卷集·键》

赵恺小说《太极石》

赵恺《短小说·卷首语》(2003年第4期)

赵恺散文《蓝色之美——为中国青海湖国际诗歌节作》


           

期荐读

▼▼▼




【千川独行】赵恺传·暮年变法(一)

【千川独行】赵恺传·特立独行(三)

【千川独行】赵恺传·特立独行(二)

【千川独行】赵恺传·特立独行(一)

【千川独行】赵恺传·鹰翼凛然(三)

【千川独行】赵恺传·鹰翼凛然(二)

【千川独行】赵恺传·鹰翼凛然(一)

【千川独行】赵恺传·寒冷之冬(二)

【千川独行】赵恺传·寒冷之冬(一)

【千川独行】赵恺传·日出大湖(三)

【千川独行】赵恺传·日出大湖(二)

【千川独行】赵恺传·日出大湖(一)

【千川独行】赵恺传·小关沉思(三)

【千川独行】赵恺传·小关沉思(二)

【千川独行】赵恺传·小关沉思(一)

【千川独行】赵恺传·再见无锡(三)

【千川独行】赵恺传·再见无锡(二)

【千川独行】赵恺传·再见无锡(一)

【千川独行】赵恺传·踏雪送灵(六)

【千川独行】赵恺传·踏雪送灵(五)

【千川独行】赵恺传·踏雪送灵(四)

【千川独行】赵恺传·踏雪送灵(三)

【千川独行】赵恺传·踏雪送灵(二)

【千川独行】赵恺传·踏雪送灵(一)

【千川独行】赵恺传·歌哭血泪(下五)

【千川独行】赵恺传·歌哭血泪(下四)

【千川独行】赵恺传·歌哭血泪(下三)

【千川独行】赵恺传·歌哭血泪(下二)

【千川独行】赵恺传·歌哭血泪(下一)

【千川独行】赵恺传·歌哭血泪(上四)

【千川独行】赵恺传·歌哭血泪(上三)

【千川独行】赵恺传·歌哭血泪(上二)

【千川独行】赵恺传·歌哭血泪(上一)

【千川独行】赵恺传·挥泪别母(四)

【千川独行】赵恺传·挥泪别母(三)

【千川独行】赵恺传·挥泪别母(二)

挥泪别母(一)【千川独行·赵恺传】

【千川独行】赵恺传·川梦童年(三)

【千川独行】赵恺传·川梦童年(二)

【千川独行】赵恺传·川梦童年(一)

【千川独行】赵恺传·序



运河文韵

采春的希望

撷秋的欢喜

捡运河文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