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姜亦泉: “吃货”沉思录

 龙溪文学驿站 2020-08-11

   龙  溪  文  学      

第 378 期

来稿须知

没在其他微信公众号首发的文字均可。拒接一稿多投!


  “吃货”沉思录

姜亦泉

     近几年,在网络上做“吃播”的不少,我也赶时髦看了一些,感觉内容雷同的居多:要么做羊头、牛头、驴头,甚至马头等大件;要么整肥肠,排骨,炒鸡等家常菜,有创意的很少。就我一个门外汉,也学个八九不离十。

    这不趁周日休班,咱就按吃播所教的流程做了一锅酱大骨:在院子里支好大铁锅,倒上半锅水(生命的源泉),猪大骨凉水下锅,加点料酒,姜片去腥,点木柴烧锅。待水沸,撇出血沫,将大骨捞出,过几遍清水淘洗干净。接下来,用十三颗冰塘熬个糖色备用。完毕后起锅烧油!加葱、姜、蒜爆香,添水少许,料酒,生抽,老抽,盐适量,倒入大骨翻炒十分钟。再加桂皮、香叶、一匙黄豆酱、水,倒入早熬好的糖色,盖好锅盖,压实。

     猛火攻半小时,文火慢炖二十分钟。之后捞出大骨码入托盘,洒上点香菜段,随缘葱,成了!

    咱这大骨远闻酱香扑鼻,近观色泽鲜亮养眼,吃来酥烂入味补气。若再喝上点咱大高密的特产红高粱酒,酒行气血,大骨肉补脾胃。大口喝酒吃肉,那感觉就是一个字:爽!

     如此内容的吃播初看不错,有新鲜感。但若你也酱大骨,我也酱大骨,看多了就容易审美疲劳,烦!

      以我个人见解,拍个以做汤或独具匠心的菜品为内容的吃播视频,因与众不同反而效果会更好!

     工作之余,我喜欢花点精力去研究点吃的花样,并乐此不彼地去实践改进,每有成果便呼来好友品尝,点评一番,由此被朋友们奉为“吃货”。

      恰逢厂里放高温假有闲,好友炳华得悉后立即奔波五六十里,风尘朴朴地赶来“叙旧”,咱得整两个“高档”菜招待一下啊,要是吃不好,喝不顺,俺哥俩这友谊的小船就有可能翻了啊!

     开干,先炸一盘老节流(老蝉),这老节流可不一般,它是我用嚼好的口香糖代替面筋粘得,凉油下锅,炸酥出锅,趁热均匀地洒上点盐粒,吃时再沾点胡椒面即可。

    我炸得这老节流,品来唇齿留香,咋得哩?一是咱火候拿捏得恰到分寸,二是这老节流可是用口香糖粘得,自然有股口香糖的清香气息!

     咱这第二道菜是茶香脆骨,将上好绿茶十克用80度的开水泡十分钟,沥干水后备用。将猪脆骨切薄片加盐、料酒腌制半小时。起锅烧油,炒猪脆骨断生后,加入备好的绿茶再翻炒一下,加点调味的盐即可。做好这道菜讲究很多:必须用绿茶,绿茶属未发酵的茶类,特点是清香自然,能解油腻;泡茶的水不能超80度,过高损茶香,伤茶形。过低则挥发不出清淡自然的茶香味。这道菜品来有嚼头,茶香四溢。肉香,茶香溶合,让你沉醉到不能自拨!

    两盘拿手菜上桌,顺便拍了一个嫩黄瓜,炒了一个硬菜花生米,够丰盛了,开喝!这顿饭吃完,炳华老友满嘴流油,仰着喝得红朴朴的小脸,直嚷住些日子要再来吃这两道菜,还没吃够!

    我心里暗暗叫苦:老兄啊,您就饶过我吧,这口香糖粘得老节流有哪么多吗?!这做茶香猪脆骨的绿茶多少钱一克啊,啊?!

    吃货的思想往往与众不同,想当年上初中时学《草地晚餐》一文,我反复读了十来遍。每读一次,肚子就咕咕作响,连吞口水。因文中对做牛骨汤过程的描写太生动,令我这吃货动心啊:战士们将新鲜的蚝牛肉留作军粮,不舍得吃,先吃蚝牛骨。大铁锅一支,填水下骨,加点盐巴、野菜清炖,肉香扑鼻。这肉香对于艰难困苦中的红军来说,真是极大的诱惑。作者说这蚝牛骨汤好闻不好喝,苦涩难咽。为了给战士们增加点营养,总司令带头喝起来,眉头不皱……

    读到这里心酸不已!回过神来,感叹当今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这是先烈们吃糠咽菜,用生命换来的啊!

 

     不知啥原因,我对写吃的文章特别敏感,还有一种感动。记得香港才子蔡澜在其文章中写道他和妻子每天早早地就去逛菜市场,每当碰到特别新鲜的蔬菜或鲜活的家禽、海鲜有卖,就像发现新大陆,赶紧买回家去,夫妻俩立即下厨做来吃。这俩口子属有个性的“吃货”,为了吃好,蔡澜的妻子方琼文放弃电视台优渥的工作,专门在家鼓捣吃喝。两口子为此宁愿不要孩子,号称“食神”不为过啊!

     其实我看到这里时心里暗自发笑,那菜市场上的食材能新鲜到哪里去呢,花那么大精力去淘选,若到我们小村来,哪样食材不新鲜呢?村边的小菜园里,鲜嫩的黄瓜头顶黄花;菜畦里的小嫩葱长得正欢,葱叶子起劲地向上拢起,拔一棵卷煎饼或拤饼,能让您吃得上火,那叫越吃越爱吃;那红红的青椒、绿绿地辣椒、泛着油光的香菜无不诱惑你去采摘,品尝。

     村西的小河里,清清的河水缓缓地流着,您若有闲,钓上条鲤鱼或鲫鱼,就能做个菜或汤,美美地吃一顿。

    这些纯正的绿色食品都是大自然的无私馈赠,在当下令我们倍加珍惜。

     想那童年时,小伙伴们在坡地里的沟沿上,东地里摸把毛豆,西地里扒几个地瓜。准备点干草,枯树枝,烧毛豆,烤地瓜。这些活我特在行,总能把吃食做得香喷喷的,每当望着小伙伴们那火热的眼神,自己特别骄傲。

     现如今,经济条件好了,食材丰富,但做出来的东西总感觉欠些味道。有时回忆起小时候家里做饭的大铁锅,锅底煮着地瓜,锅沿上贴一圈玉米饼子。吃饭时嚼着玉米饼,抿着用豆腐块炖得鲅鱼肉,间或吃上个地瓜,肚子直撑得滚圆,让人蹲不下……

    世易时移,当下白面馍,大鱼大肉都吃得寡然无味,难道是现在人们的幸福指数提高了,这口味也随之变刁了吗?

    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了。


(校编:)

作者简介

顾   问:申平(广东省小小说学会会长)

主   编:毛小玟(龙溪文学会会长)

副主编:金文发(龙溪文学会副会长)

编   委:钟子阳、梁汉林、枫叶、黄嘉兰

主   播:叶志平、青春、葛奎兵、长安

               玉兰、李淑转、姜敏 

排   版:李修鹏、肖桂芳、侯荣玉


关于福利

欢迎来稿 !平台所得打赏全归作者。打赏金额低于五元(含5元)不发放,用于平台管理。朗读类、音画类作品,打赏由作者与播音、音画制作人员五五分成。打赏在七天后以红包形式发放。七天后未到账或有打赏,平台不再处理。

投稿类型为美文、诗词、小说、历史、音画、娱乐、摄影,书画,文学评论等。

请自选原创作品,最好已经在纸刊发表且未在公号发过的文稿,百字内个人简介,直接粘贴。长篇小说可以附件形式。拒绝一稿多投。投稿后请主动加微信131033570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