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教之不行,罪不在民故也

 十方布隆 2020-08-11


在《孔子家语》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孔子在做鲁国大司寇的时候,有父子两人因为争讼来告状,结果孔子把他们两个人,关进了同一间监牢,三个月也没有进行判决。后来这个父亲就提出了撤诉,孔老夫子就把他们给释放了,没再进行任何的追究。鲁国的大夫季孙听了这件事,就很不高兴,他说:我曾经听您说过,孝是治国的根本。现在杀一个不孝之人,就可以警戒全国的百姓都行孝。但是您不把他杀掉,反而把他给放了,这是什么缘故?

孔子回答了一段话,他说:“上失其道,而杀其下,非理也。”在上位者,没有教导人走正道,行孝悌,结果下属都犯了罪,平民百姓也犯了罪。这个时候就把他们给杀掉,这是不符合情理的。“不教以孝,而听其欲,是杀不辜也”。你不教导民众要培养起孝心,而用这个孝来审判官司,这是杀无辜之人。后面他还做了一个比喻,说“三军大败,不可斩也,狱犴不治,不可刑也”。如果全军溃败了,那不能斩杀士卒;司法混乱,就不可以惩罚百姓,为什么?上教之不行,罪不在民故也。上面的教化不施行,上面的人没有起到“君亲师”的作用,没有推行重视道德教育,这个罪责不在人民百姓的身上。“夫慢令谨诛,贼也”,如果法令非常的不严谨,但是诛杀的却非常地严厉,这是残害百姓。“征敛无时,暴也”,横征暴敛,没有一定的时节,不适时,这个叫暴政。“不诫则成,虐也”,没有事先警戒教育,就苛求他们做到,这叫虐政。“政无此三者,然后刑可即也”。如果我们的政事,杜绝了前面所说的三个方面,这个时候才可以用刑。

要怎么样教导人们,给人们以道德的教化?这个都是有步骤的。孔老夫子说:“既陈道德以先服之”,首先要给人们讲,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道理,让人们顺服。人们知道了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那就不会轻易地去作恶了。


我们现在的社会,好像看似很重视道德教育,但是实际上人们并没有是非、善恶、美丑的统一标准。没有给大家宣讲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道理,让大家家喻户晓、有一个统一的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这样才不会出现《墨子》上所说的:“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十人则十义”的情况。什么意思?当社会上有一个人的时候,有一种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有两个人就有两种;有三个人就有三种。

现在很多年轻人说:只要我高兴,有什么不可以?这样就会出现,道德混乱的情况,因为人们都是把“我愿意”、“我高兴”、“我觉得什么、什么是对的”,作为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这样就会出现了道德混乱了。宣讲了道德之后,还是不行,还要怎么办?
“则尚贤以劝之。”就是要崇尚尊敬那些有德行的人,劝勉百姓向他们学习,有善心。“又不可,则废不能以惮之。”还是起不到效果,怎么办?就把那些不能遵守这些道德规范的人,给废弃,给黜退,让人们有畏惧之心。“若是,百姓正矣。”如果这些全都做到了,那么百姓就知道应该崇尚什么,应该畏惧什么,他的行为也就自然而然地端正了。后面讲:“其有邪民不从化者,然后待之以刑,则民咸知罪矣。”经过这样的教育,惩罚劝勉,还有一些极端的邪恶之徒顽固不化,这个时候才给他们以刑罚的制裁。这样民众就能够明理而知耻,羞于犯罪了。“是以威历而不诫,刑措而不用也”,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不需要用很严厉苛责的政令。老百姓都愿意去做善事,这个时候,这个刑法就可以搁置不用了。

(节选自   学习强国   海南学习平台

《余莉开讲》之品读《群书治要》—— 愧之,可使小人为君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