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找上海真正的母亲河

 hyd129 2020-08-11

公众号上海古城记忆的读者与编者

     我是一个独立的上海古城(上海老城厢)历史文化的学习与研究的爱好者。也是一个探索《上海老城厢学》历史知识宝库的尝试者。

上世纪四十年代,我就出生在今天上海故里——老城厢的这片土地上。从此我的家也一直都在这片土地上,从来都没有离开过这里。从我一岁左右开始学习走路的时候,我就行走在上海老城厢的这片土地上,直至今天仍然如此。

七十多年的上海老城厢那一幕幕的人文历史记忆,都是自己亲身所经历的。一百多年前,家族来到上海滩的法租界这里创业和生活,开办商行和报关行,为国内商贸和海外贸易做出不少的贡献。至今整整五代人,我们也可说是百年上海近代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上海黄埔故里的淮海东路58、60号

今天的淮海东路58号、60号,七十多年前是林森东路58、60号,这是一家名为“上海妇科儿科医院”的所在地,民国时期我就出生在这家医院里。我这辈子的上海老城厢生活历史,就是从这里起程了,一直到今天,我的家始终没有离开过上海的老城厢。

所有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初中到高中的学生时代,全都在老城厢念的书。二十岁出头后参加工作,在南市区的教育局、文化局、宣传部,都工作与经历过。如此老城厢土生土长的我,让自己在上世纪的80年代中期,为了编写南市区的乡土历史教材,开始走进了自己独自研究上海老城厢历史文化的知识和学术的领域之中。

教研员出身的我,以自己独特的教学研究的思维与逻辑理念,不带任何陈旧的老框框,走进了上海古城老城厢那浩瀚的历史地理知识的海洋。功夫不负有心人,自己以一种全新的实事求是的理念,将上海古城老城厢的历史、地理、人文……,带进了一个也许更完整、更真实的学术研究领域。我将其称之为《上海老城厢学》。因为在这里,不光有上海老城厢的历史研究,还有它的地理、人文、哲理、情感等等的综合研究和探索在内。

对于像上海浦上海滩、上海务等等,这些上海老城厢历史发展中的关键历史学说,都有了自己全新的新认识。公众号《上海古城记忆》,就是自己与阅读者和上海老城厢历史文化爱好者之间,一座相互交流与学习的桥梁。

2017年的上半年,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自己担任黄浦区专家审核组成员,所有老南市区在册的地名历史文化资料,都由我负责审核。这些上海老城厢古老的地理历史知识,都在自己的脑海里,清清楚楚的走了一遍,还进行了部分的修改和补充。学习无止境,继续钻研上海老城厢真实的历史地理文化,仍然是我不断努力的方向。

64号上午,在自己公众号上海古城记忆《讲述真实的黄浦江·抛弃荒唐的浦江传说》一文的留言中,有位叫戴懿华的读者,给我留下下面的这段留言:

鲁先生把普及性文字写出学术味道,确实不容易,谢谢先生的付出和呈现。鲁先生在年代久远,资料短缺的情况下,搜集资料集结成文,反对懒政用故事传说冒充历史值得赞赏!使我等老城厢史关注者获得黄浦江信史。另外,有两点疑问就教鲁先生:1 黄浦江的流量是怎么来的,通过那些河道输送?2 黄浦江出口称吳淞口,那吳淞江(苏州河)与黄浦江是什么关系?母亲不母亲的称谓,倒是无所谓。以前黄河是母亲,这些年的考古发现长江也有资格当母亲,现在干脆不提母亲了。这类不严谨的称谓不用也罢。很期待鲁先生对本文出新版本,使广大老城厢历史关注者能有完整的认知。再次感谢!

       非常高兴,能与对上海老城厢的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朋友,进行这样的对话和交流。我的回复是谢谢你的关注。对古代上海历史文化的描述,如今确实存在很多误区。针对你的疑问,接下来可写点相关文稿进行商榷。希望能多提意见。

   读者提出的两个疑问,和一个无所谓的“母亲河”概念,其实大部会都是关于黄浦江的,那么今天自己就来再讲讲我所知道的黄浦江相关的历史吧。

首先是关于吴淞江的流量。吴淞江之水来自于太湖,古代浩瀚的太湖,通过吴淞江直接流向东海。古书记载吴淞江江面最宽处,曾经有过20里之宽,几乎与长江的之宽相同,可见它的流量是非常惊人的。而今吴淞江(苏州河)的外白渡桥才100多米长,可见河面宽度缩小了很多,流量变小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如今吴淞江的支流有多少?自己确实不清楚,但水乡河网之密,还是可以想象的。总之今天的吴淞江,早已成了黄浦江的一条支流,其宽度和流量与古代的吴松江早已不可比拟了。

吴淞江在此处流入黄浦江

其次就是关于黄浦江的吴淞口了。从上海浦黄浦江的整个历史演变,由于资料的缺乏,很难给出客观的真实的具体描述。古书中那些对黄浦江的形成,往往写成向东向西或者向左向右多少脚步”……,等等类似的陈述,让后人看的稀里糊涂,摸不着头脑。加之又没有详尽的地图来具体辅助说明,至今使我们对黄浦江的综合研究,缺乏可信的资料来支撑其真实性和可靠性。

但有一点是绝对可信的,是吴淞江的下游,上海浦的中游,黄埔的下游,经上海原住民不断努力奋斗的人工水利工程,才最后完成了今天的黄浦江全程河道的形成。今天黄浦江的吴淞口,因为它原来就是古代吴淞江的下游入海口,所以才有了今天“吴淞口”的江口地名。

今日的吴淞口

对于上海的母亲河,我个人觉得不能无所谓。人类的生存基本都是依水而居,因为水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缺之不可,这才有了关于自己故乡母亲河的美好故事。所谓的母亲河,其实就是孕育这座城市成长的水源的那条河流而已。所有世界著名的国际大都市,谁没有自己的母亲河?伦敦的泰晤士河,巴黎城市的塞纳河,纽约的哈德逊河……,无不如此。所以故乡的母亲河,还是应该值得我们赞美和记忆的。当然上海有母亲河也是应该和必须的。

今天的上海城市中心黄浦江两岸的美丽画卷

今天的上海城市的市中心,分别依黄浦江的东西两岸傍水而居,历经了一千多年的历史岁月的洗礼。任何伪造上海城市真实的历史文化,只要站在黄浦江的西岸,展望它一千八百年左右的人文历史,一切谎言的制造者或者历史的篡改者,都会无地自容,乖乖地接受历史的批驳和惩罚。

今天的上海市中心,实际是依偎在黄浦江和吴淞江(苏州河)的怀抱之中。由此自然而然的引发了黄浦江和吴淞江,谁才是真正的上海母亲河的议论。

记得有一次我在上海师范大学,与苏智良老师在他的办公室聊天。他曾经问我:能否将吴淞江称其为上海的“祖母河”,而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我说好像有点别扭,这似乎在告诉我们上海有两条母亲河。

真正与上海城市成长密切相关的,其实有三条著名的江流。它们分别是长江吴淞江和黄浦江。

今天的上海城市,简称上海,核心地理实体约600平方公里左右,是从1927年上海建特别市,至1958年之前,老上海直辖市的全境地理实体面积。1958年之后的上海直辖市,称其为“上海地区”才是最客观的,它今天有一个市中心区组成的“上海城市”和远郊的八个县(区)所共同组成。

今天,闻名于世的世界大都市——上海城市,横跨母亲河黄浦江的两岸。上海城市地名的核心地理实体面积约六百平方公里左右。由于国家从长远的战略考虑,今天的浦东新区内包含了原来上海郊区的川沙与南汇两县,因此使得上海城市内,出现了部分农村的现状,这与城市的定义出现了不符的偏差。由于我个人还无法诠释这里的难题,这才有了自己“上海城市地名的核心地理实体”的一说。

上海社会科学院在其有张仲礼院长主编的《近代上海城市研究(1840~1949年)》专著的第6页,曾经对“上海城市”的定义,做出了明确的诠释:“上海是个外延不断扩大的概念,初为浦名、镇名,继为县名,最后成为市名。今天所云上海,其含义亦有广狭之分,广义指含郊县在内的上海市行政区划,狭义指上海市区。本书以城市为研究对象,所以主要指后者。

1927年上海特别市地名的地理实体全境图

      上图为六百平方公里“上海城市”地名的地理实体全境图,最外围也许会稍有变化,但以市区黄浦江为中心的城区,不会有任何变化。任何圈外的地方自称自己为“上海”的,那一定是冒牌货。

上海社会科学院的学术专家们,在此将上海城市”的概念,讲的一清二楚,上海城市不包括1958年才从江苏省划归上海市的各个郊县。上海城市的地理实体面积,其实是以1927年最早的上海特别市,至1958 年之前上海直辖市那600平方公里左右的全境。1958年以后的新上海直辖市,其实已经形成是一个“上海地区”了。我们日常所做的“上海”,其实是上海城市的简称而已,与今天上海郊县的任何一个县(区),毫无任何直接的历史、地理和文化关系。也许只有今天的闵行区(1927年后的上海县部分),还有一点渊源的历史地理关系。

关于长江是上海母亲河的传说

曾经我们说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但现在称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也大有人在。将长江称其为上海的母亲河,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历史上我们所称的长江入海口的南岸长三角地区,更值得我们来认真讨论一下,不但很有意义,而且非常有必要。详见下图,这是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上海乡土历史》教科书中第3页的一张插图,也是上海市的每一个初中生,都要学习的历史地理知识。

下图中的右下角,有咖啡色的岗身地带,蓝颜色的唐代时期海塘,绿色的宋代时期海塘,这三条醒目的海塘标志线。

长江下游南岸长三角区域地理图

这张历史地理图是想告诉大家,在六千多年前,岗身本身就是一条海岸大堤,其东面全是浩瀚的大海。而在岗身”的西部,才是太湖流域东部的陆地和平原地带。而“岗身”的东部是一片汪洋大海,不存在任何的陆地。

但是由于长江东泻的泥沙,渐渐在岗身之外的海滩上长年累月的堆积,形成了一片初生的海滩荒地,从此这里开始孕育一片新生的陆地。它们是从海洋大陆架上由于长江东泻的泥沙在这里不断的堆积,才慢慢的露出了海平面。在这片渐渐出生的新生的土地上,有了日后孕育上海城市最早的处女地。

所以才会有人说今天上海这座城市是从海洋里走出来的。从这样的历史地理知识中,我们说长江是上海的母亲河,也许并没有任何的不妥之处。因为是长江的泥沙,才给我们带来了上海城市最初的故土陆地。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长江是上海的母亲河,还是有真实的历史依据的。问题是在这个上海城市原始的处女地,渐渐从海洋中走出来的过程中,并不存在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人类无法在这里的海边安家落户。所以我们说长江是上海的母亲河,并不是很确切的。

关于吴淞江是上海母亲河的传说

      从远古时代六千多年前的长江下游南岸长三角地区地图,转眼来看一下古代一千七百多年前的吴淞江流域地图,看看未来的上海城市,处在怎样的历史地理环境之下。

晋代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吴淞江流域地理图

在上面的地图中,我们可以仔细的观察一下,长江东泻的泥沙,在长江下游南岸的吴淞江流域和它的河口地区这儿,又是如何的在这里演变着奇妙的历史地理变化。

中国的历史这时已经来到晋代的时候,长江东泻的泥沙,在这里并没有把吴松江给截流堵住,倒是吴淞江在冲破泥沙的堆积后,在自己变长后继续向东流向海洋。上图中的吴淞江(历史上又称松江),增长出了“沪渎”的吴淞江下游江段。这意味着吴淞江流域下游的“沪渎”两岸,此时此刻正在不断涌现出新的沿江岸的初生陆地。

事后的地理历史发展,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未来上海城市的所有的地理实体面面积,全都在吴淞江下游的南岸区域开始慢慢的形成。因此更精确的历史地理告诉我们,未来的上海城市诞生在吴淞江的下游南岸地区。

上面的晋代地图,其实是古今地图套绘后的合成地图,“沪渎”南岸的地理套绘的众多灰色的线条,在告诉我们未来上海城市的市中心,正在孕育的成长过程之中。

此时此刻历史地理的自然演变,仍然在继续的告诉我们,虽然江河的自然环境,仍然继续处在不断的演变的过程中,但是这里的临江(吴淞江)靠海(东海)之处,并没有人类居住的历史人文记录。

基于这样的历史事实,长江和吴淞江,它们虽然孕育了上海古城的原始故土,但历史是由人来创造的,没有人的居住和生活,根本不会有上海的历史与文化。上海寻根,就是在寻找上海历史文化的发祥地,那么上海之根的发祥地究竟在哪?

上海浦才是上海城市真正的母亲河

        接下来我们看看大约在一千年前,在宋元时期吴淞江下游南岸它的南北走向的支流上海浦的真实历史情况。

宋、元时期960~1368年)的上海浦(上海地名志》图56)

在一千六百年前大约南北朝的时候,吴淞江上游的吴地苏州的渔家之船,在吴淞江捕捞打鱼后,渐渐开始来到平静的那条无名氏的吴淞江的支流(上海浦),在此处的河面上停泊休息,成为他们捕鱼后休闲的避风港湾。

大约在唐代的时候,昔日的这条无名氏的河流,来的渔船多了,河面上也开始热闹了起来。无名氏的河流没有河名反倒不方便起来,于是按照当地习俗,取了上海浦的河流名称。

良好的休闲停泊的港湾,开始有了老人妇女和儿童,因为随船劳动和生活的不便,自然而然地走下渔船上岸生活了起来。于是在上海浦的西岸,开始有了最早的聚落,最终在这儿形成了一个小渔村。

太湖流域东部的沿海平原:出现了上海浦;在这有了吴淞江上游来的苏州渔家之船;上海浦西岸的聚落;上海小渔村……。历史如此的自然进程,这才开启了上海城市历史文化的发源地——上海浦西岸的人文历史。

上海浦,后来先后成为了黄浦和黄浦江的旧河道,也就是今天上海城市内的黄浦区,其沿黄浦江的这一段江面,就是上海历史上曾经的上海浦。

请问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还会有疑义吗。

黄浦江,上海的母亲河。那是因为上海最早的原住民聚落在黄浦江边依水而居的原故,是黄浦江孕育着所有上海人的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