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确认偏差思维模型-如何避免认知上的自以为是

 捡芝麻666 2020-08-11

一、什么是确认偏差

确认偏差是指我们倾向于挑选能够证实我们现有信念或想法的信息。确认偏差解释了为什么对一个话题持相反观点的两个人在看到同样的证据时,会感到被证明是正确的。这种认知偏差在根深蒂固、意识形态或情绪化的观点中最为明显。

确认偏差(Confirmation bias)是个人选择性地回忆、搜集有利细节,忽略不利或矛盾的资讯,来支持自己已有的想法或假设的趋势。当人们选择性收集或回忆信息时,又或带有偏见地解读信息时,他们便展现了确认偏差。通过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学会在自己和他人身上识别它。对于那些似乎能立即支持我们观点的数据,我们可以持谨慎态度。

这种偏差尤其显见于带有强烈情绪的问题和传统观念上。例如,人们面对情伤,大多难以割舍,会在反复的情绪中来回摆荡挣扎,过程中不断回顾并对自己给予合理的解释与交代,直到身心得到平衡安顿为止。回顾与重新认知的过程会建构一个新的认知事实,它受到个人价值观、家人或传统社会的压力、或宗教信仰等批判或趋避的影响,而倾向采取对自己较为有利的说法或选择性的认知,以合理化整个事件,进而化解外部压力并获得身心上的平衡。

二、确认偏差的特点

确认偏差是一种更强的效应,人们倾向于按照自己的偏好来解释与自己观念相左的证据。在学术上,信念固守的作用,比如人们一开始就相信有效市场假说,那么即使有市场无效的证据出现,他们仍然会坚持有效市场假说。

确认偏差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倾向于选择性地回忆

2)   倾向于寻找能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

3)   对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更加关注

4)   忽略与自己观点矛盾的信息

5)   对模棱两可的信息偏向能支持自己观点的方面解释

三、确认偏差案例分析

案例一:人性善恶之说

比如,对于“人之初,性本善”和“人之初,性本恶”这样相反的理论,不同的人基于不同的生活经历,会选择支持前者或后者,并都能找到足够多的证据来证明自己所支持的理论。

“人之初,性本善”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观点,出自于《孟子·告子上》。

“人之初,性本恶”是战国时期荀子的观点,出自于《荀子·性恶》。

《孟子·告子上》中的原句: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白话译文:水的确无所谓向东流向西流,但是,也无所谓向上流向下流吗?人性向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人性没有不善良的,水没有不向低处流的。

《荀子·性恶》中的原句:今人之化师法,积文学,道礼义者为君子;纵性情,安恣孳,而违礼义者为小人。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白话译文:现在的人,能够被师长和法度所感化,积累文献经典方面的知识、遵行礼义的,就是君子;纵情任性、习惯于恣肆放荡而违反礼义的,就是小人。由此看来,那么人的本性是邪恶的就很明显了,他们那些善良的行为则是人为的。

孟子认为人性在天生的善,因为人天生就有恻隐之心等四种善端,这四种善端扩而充之的话,就变成仁义礼智四种道德,人就可以为善了。孟子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系统提出性善论的思想家,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文化性格影响深远

荀子认为,人类就是个自私自利争夺资源的动物,人类为了生存的本能,会互相争斗,要是顺着人的欲望走下去,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要制定礼仪法治来规范人的行为,不让人的欲望泛滥,在这个基础上,加强后天的学习教育,人还是可以为善的。

由此可见,古代的先贤哲人也不例外,对于自己的学术观点,也会有自己的证据来解说和支撑。

案例二:智子疑邻

《韩非子·说难》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原文为: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翻译过来:宋国有个富人,有一天下雨那个富人家的墙被毁坏。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会有盗贼进来。”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他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丢了东西,同样的情况,赞赏自己儿子的聪明,却去怀疑邻居的偷盗,持相同看法的人却因身份的不同而遭到了不同的对待,对于寓言中那个富人而言,这是一种典型的确认偏差行为。同时也告诫我们要虚心接受正确的意见,对人不能持有偏见,向别人进言时,要注意自己和听者的关系,考虑听者会不会有确认偏差的倾向。

案例三:股票投资

比如,如果你认为某一只个股的发展前景不错,就会有意识地去看那些关于这只股票的利好消息,即便是中间有一些对这只股票不利的消息传到了你的耳朵里,你也会选择性地忽略,并且在潜意识里认为这是一种故意扰乱视听的手段。

因此,你会投入大量资金在这只股票里。那么,如果这只股票有所上涨,你就会自我感觉良好,特别得意于自己当初的判断;即便这只股票并没有如预期中那样上涨,你也会在内心里安慰自己说这只是一个意外,最终肯定是要上涨的。但有可能你不断自我催眠的后果就是被它套牢,到那时候,你再悔不当初也已经来不及了。

同一支股票,不管是看涨,还是看空,你都能找到很多条看涨或看空的理由。如果是不同的人,对于同一条该股票资讯,往往会得出相反的解释。

案例四:饥荒为什么不吃肉

晋惠帝时,有一次正好赶上天下农民百姓闹饥荒,因为粮食的短缺甚至还饿死了许多人,事态越发严重,朝廷官员将此事禀报给晋惠帝,想要得到皇帝的批准来赈灾荒民!

可是晋惠帝听完之后,不仅没有赈灾的意思,而且竟一脸质疑的反问官员:没有饭吃,为何不吃肉粥呢?话音刚落,官员们都一一吃惊,百姓们连饭都吃不上了,何来肉粥呢?

这个皇帝一看就是不了解生活,是没有深入了解民间生活的,自己对老百姓生活不了解,所提的建议也是毫无用处的。

如果我们要想打破确认思维偏见,其实最重要是多与各个不同层次的人交流,多去了解每个层次人的需求,你搜集的样本范围越广,你看到的角度就会越宽,你陷入确认思维偏见机会越少。

往往而言,我们陷入确认思维的局面,往往是我们见过世面太少了。尤其是那些固执的人,固执的人都会认为自己是对的,他们的人生经验会阻碍他们重新去认识这个世界。

而越是见过世面的人,他们越宽容,因为他们能够包容的东西越多,他们会明白世界的丰富与多元,会知道每个人所看到的世界其实都是自己的人生经历所造成的。

四、如何应对确认偏差

这篇文章可以为你提供一个机会来评估确认偏差是如何影响你的。考虑一下回顾前面的段落,然后问:

我自然而然地同意了哪些部分? 哪些部分是我忽略或略读而没有意识到的? 对于我同意或不同意的观点,我是如何反应的? 这篇文章证实了我之前的想法了吗? 为什么? 如果我的想法与这些想法相反呢?

认识确认偏差并不容易,但通过实践,我们有可能认识到它在我们解释信息的方式中所起的作用。你需要找出否定的证据,下面有一些好的建议,告诉我们如何避免确认偏差:

第一,要保持开放心态和拥有成长型思维。相信这个世界的多样性存在,保持一颗好奇心,了解到很多自己不知道的或许恰恰是自己的盲区,很多自己知道的但或许是错的,通过不断学习思考、自我否定来升级迭代自己的认知。我们要想变得更聪明,减少自己的失误,最重要的是多倾听他人的意见,用多元的角度面对一件事情,你会相对较为全面地看到事情的真实是什么。

第二,独立思考,主动寻找不同意见。比如你正在做一个决策的时候,先不着急做决定,可以换位思考,使用逆向思维来思考你的决策的对立面甚至其他面的利弊,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它们分别写下来,然后一一进行对比分析,这样可以让你保持以理性和客观的视角去做决策。

第三,尽可能的去接触一线资料。比如当你认为房价会升高时,不要去看各种关于房价上涨的新闻,尽可能的去寻找当地的人口流入量,小学生增长人数,房地产建设量,销售和建设比,人民币增浮,和GDP增长率等确切数据,然后自己作出判断。

第四,用动态心态去看待事物发展,学会断舍离过去旧观念,拥抱新变化。许多人之所以在时代中越来越跟不上步伐,本质上来说,是我们不愿意完全抛弃过去旧的那一套,所以才会裹足不前。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要学会断舍离,重新成长,拥抱新变化,不惧怕困难,而是敢于面对与学习,你的成长就指日可待。

确认性偏差对我们影响挺大的, 基本上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情况。而我们要想破除这个偏差,一个可行的方式就是建立多元思维模型,保持开放的心态,让自己持续的学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