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科名家徐小圃“清上温下”法,治小儿肺炎、哮喘、过敏性鼻炎

 昵称17447218 2020-08-11

清上温下方为徐小圃先生创制,用于治疗小儿暑热症之上盛下虚型,其特点有长期身热,热势朝甚暮衰,汗闭或少汗,兼有神倦而烦躁不宁、手足不温、口渴、多饮、小便清长等。

徐小圃先生认为,此证之渴饮、多溺不同于古之消渴,其病机主要是邪热淫于上,元阳虚于下,因名之为上盛下虚证,创清上温下法,药用附子温元阳,黄连清心火,补骨脂温肾阳,白莲须清心,磁石、龙齿等镇潜浮阳,菟丝子、桑螵蛸、缩泉丸等固肾、涩小便,蛤粉、天花粉清热生津止渴。

古代医家有所谓小儿属“稚阴稚阳”之体的说法,说明了儿童不论功能还是形体,都不够成熟、不够完善。因此,徐小圃先生强调“阴为体,阳为用,阳气在生理状态下是全身动力,在病理状态下是抗病主力,而在儿科尤为重要”,突出了阳气对小儿的重要性。

小儿属“纯阳之体”,并非指小儿均为“阳热之体”,而是指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犹如“旭日初升,草木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对于小儿纯阳的理解,历代医家不尽相同。《宣明方论·小儿门》说,“大概小儿病者纯阳,热多冷少也。”《医学正传小儿科》说:“夫小儿八岁以前曰纯阳,盖其真水未旺,心火已炎。”《幼科要略·总论》说:“襁褓小儿,体属纯阳,所患热病最多。”

现代医家治疗小儿疾病多从热论,认为即便感寒,亦多迅速化热人里,组方常选用大队清凉药物以泄热为主。然徐老认为,小儿阳气稚弱,外易为六淫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临证之际注意扶助阳气,慎防稚阳博而不复,生机索然

同时,徐老不是“惟阳气论者”,若有邪热内蕴,亦予泄热之品,如治疗痰热咳嗽之泻白散,热性哮喘之麻杏石甘汤等。若小儿素体阳气不足,或久病阳虚,或贪食生冷损伤中阳,抑或过用寒凉药物损伤机体阳气,又复感热邪,则需清上温下并用。笔者学习徐老清上温下法,应用于儿科临床,总结如下。

痰热闭肺,阳气渐衰之肺炎

小儿肺炎痰热闭肺证、毒热闭肺证治疗不当,易于损伤阳气,导致心阳虚衰。

所谓“壮火食气”,热毒内盛,机体阳气耗损而致虚衰但邪热尚未祛除,既不可一味泄热解毒,以损伤已虚之阳,亦不可单纯温阳而致邪热更炽。

此时需泄热开闭与温阳扶正并举,可在葶苈大枣泻肺汤的基础上加用附子温阳,龙骨、牡蛎以潜阳。

肾阳不足,外感热邪之哮喘

哮喘的发病多属外邪引动伏痰,患儿反复发生气急喘促。痰饮为阴邪,患儿往往有素体肺、脾、肾的不足,阳虚不能温化痰饮,致使痰饮长期留伏体内,若遇外邪引动则哮鸣喘促。

徐老认为,小儿哮喘尤以肾阳亏损占主要地位。肾主水,主纳气,肾阳不足,一方面不能有效摄纳,保持呼吸深度;另一方面,不温化水液,而致痰饮停聚。

徐老在处理扶正与攻邪两者的关系上,主张攻补兼施,“气无不虚,故于消散中宜酌加温补,或于温补中宜酌加消散”。若热喘而兼阳虚,则于定喘汤中加用附子,黑锡丹;若遇肾阳虚患儿,哮喘复发期见有痰热蕴肺之症,则用附子、补骨脂加黄芩、石膏以温肾阳,清肺热,标本兼顾,上下兼治,寒温并行。

卫阳不足,外感风热之过敏性鼻炎

鼻为肺窍,卫阳不足则肺失温养,患儿遇冷空气或冷水刺激则鼻痒不适,喷嚏频作,鼻塞、流涕。若再外感风热,鼻涕由清转浊,伴有风热症状。临证常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黄芩、苍耳子等温阳清热,利湿排脓。

此外,以附子泻心汤泄热扶阳治疗复发性口疮,以泻白散加炮姜治疗反复鼻衄等均属清上温下法的范畴,临床需多体会多总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