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读北京|中国的神是什么样的?

 标准生活 2020-08-11
中国的神是什么样的 


大概很多人脑海中的神一般都是这样的


这样的


其实还有这样的


这样的


这些都是坐落在北京不同古代建筑里的神。同坐北京,为什么有的神有头有脸,有的神只有牌位并无塑像呢?
这其中原因有许多。
先民的祭祀是以祭天开始的,“天无形象,推人道以事之,当得人为之主”,因为天无形无象,先民祭祀时就推举和上天一样,具有“长养”之德的祖先与天一起配享祭祀。
比如社是土地神,共工之子句龙有协助大禹平水土之功,所以配社祀之。稷是谷神,炎帝之子柱有播种之功,所以配稷祀之。
北京有两处帝王祭祀土地神和谷神的地方,一个是社稷坛,另一处是先农坛
社稷坛有始建于明初的拜殿与社稷坛,五色土代表着天下五方的土地,配享祭祀的是上古时代的五帝。这一祭祀场所的设立可以上溯到西周初年的帝社。

社稷坛

先农即神农,帝社祭祀先农是源起于汉代,唐正式定名为先农坛。这里是每年开春,皇帝领百官行春耕礼,号令天下农时的场所。春时东耕于藉田,“坛于田,以祀先农。
这里的神,只有神位,没有塑像。

先农坛太岁殿

祭神如神在,祭祀表达的是对天地诸神的礼敬,是对远祖文德的追思,是对今时居上位者的榜样,是向天下生民示以表率。
这是官方祭神的礼制。历代帝王都自封是天地神灵的代表、真命天子,十分重视对天地诸神的祭祀活动。
到了民间,普通老百姓没有资格祭天,只能拜祖,在自己的家祠中,列祖列宗也是只有牌位没有塑像的。
许倬云先生说,“儒家本身不是一个宗教,却也有深刻的宗教情绪:慎终追远、崇功报德,都是一种细密的情感。”

在儒家一统官方神制之外,同时,民间还有大大小小的各路神仙。老百姓祭神拜仙,关心的更多是“灵不灵”,只要能保佑自己和家人,哪个神仙灵验就拜哪个。
在北京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东岳庙
东岳庙有'三多',最为人熟知的就是神仙多。庙里除了供奉的东岳大帝以及七十六司神像外,还供奉有其他神灵仙道,据称东岳庙以前供奉的神仙达三千之多,被称为供奉神像最全的道观。既有玉皇大帝、文昌帝君、真武大帝、斗姥元君等天界大神,也有某一行业的保护神,比如工匠和建筑师要拜的鲁班爷、梨园弟子要祭拜的祖师爷喜神等。除此之外,还有专司某一事情的神仙,比如掌管人间爱情婚姻的月下老人、保佑人们收获财富的文武财神、祛除各种瘟病的五瘟神、赐予人们子嗣的子孙娘娘……
百姓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升迁祸福,这里全有可以求拜的神仙。每一处焦虑,你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寄托之所。

岱岳殿的西配殿——广嗣殿
内祀“子孙爷爷”和“子孙奶奶”

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神”,西方宗教文化以神为中心,信奉特定的大神主宰一切,将宇宙的一切变化归功于神的意志。而中国的宗教文化以人为中心,这个“人”是与天地同等的人。这源于我们古人对宇宙秩序的认识,人生于天地之间,三者互相统摄,没有谁可以主宰一切,人如果能掌握天地运行的规律,就能顺势而为,获得福祉。所以,无论民间百姓还是儒家统治阶层,其宗教精神都不同于西方一神教那样的制度性宗教,而是融合于日常生活。

身为中国人,
不仅要知道这些,
还要充满感情地,
用心去读,
去触摸。

本期走读北京,
我们的沈先生将带着大家纵览
社稷坛,先农坛,东岳庙的古往今来,
纵谈城市变迁与人物风俗...


下滑查看海报了解走读安排,

扫描下方二维码,

即可报名参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