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徽】纪思涵《再游杏花村》指导老师:潘志强

 中外作家网654 2020-08-11


  点上方蓝字中外作文网再点关注 长按文末二维添加编辑微信投稿《人民日报》《中华网》等多家报刊网站转载刊载平台作文。

                          再游杏花村

                城西小学四年级 纪思涵

        时隔半年,我们一家再次来到风景如画,诗意浓浓的杏花村旅游主题公园。上次清明时节前来时,园内繁华似景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而此时正值深秋时节虽没有春天的妖娆,但却有另一番风味。

        这次给我印象最深刻最有感触的就是园内“古道热茶”凉亭、“茶渡口”以及“茶戏楼”这几处古色古香的景点,可以看出池州的茶文化非常深厚,可以追溯到唐朝。每年春茶上市时,各地的茶聚集此地。因为当时我们池州的制茶工艺水平非常高,研制出香味入口甘绵的“杏花村黑茶”在全国红极一时,都认为“杏花村黑茶”实属极品确实难得。

        当时产出的茶叶主要从水路运往全国各地,因为当时的条件差,来往客商要么走徽州古道要么走水路。水路运输较为方便,而且适合大量物品长途运输。看完“风雨长亭、茶渡桥”及旁边的小船,岸上的大铁锚,还有那“茶戏楼”,我眼前仿佛看到了当时一片繁华景象。

崎岖三千里,从无饿死人”说的是行走在漫长的古徽道上,不必担心挨饿受冻,因为每隔一段就有一座凉亭,供人们休息。里面有前人留下来的干粮、火具、水等简单的生活用品,但是你不能全部用完要有点结余留给后面的客商使用。

如此传递下去从无间断,这种古道热肠精神深深打动了我,我为我们的祖先有这种博大胸怀而感到自豪!我也为我们美丽池州感到骄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