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戏对于孩子成长的价值,作为父母,你真的了解吗? | 本周新书

 果妈阅读 2020-08-11


公众号回复“书单

获取55个妈妈主题阅读书单

游戏是生命的主要元素——罗杰斯与萨依尔


一天早上,艾玛从楼上下来,在门口躲着,轻声的对我说:"现在假装我还在楼上,我们就要迟到了,你真的很生气。”
我言听计从,对着楼上吼道:“我们就要迟到了! 我现在很生气!
这个时候她躲在门后面,捂着嘴偷笑,我假装威胁说:“你最好赶快下来,不然我就扔下你不管了,我自己去幼儿园了!”
她忍不住大笑出来,但我假装没听见,气哼哼的出门,她跟着溜出来,但我还是假装没看见,让她走到了前面,她坐进汽车后。
我又自言自语的表演说:“气死我了!如果幼儿园老师问:‘艾玛呢?’我就跟他们说:‘她还没穿好衣服呢,所以我只能自己来了。’”
她一边咯咯地笑个不停,一边又极力掩饰其实她就在我旁边这个事实。

书中作者提到到这个故事让我体会到,上学前的紧张准备也可以很有趣。

我们可以看到,通过游戏不仅解决了早上匆忙催孩子上学的问题,还能让孩子乐在其中,而且通过游戏也能缓解父母的压力。

所以,游戏不仅能帮助我们进入孩子的世界,而且还能帮助我们和建立联结。孩子在这个游戏当中,他玩的很开心,他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也会表现得淋漓尽致。

游戏力是基于游戏玩耍的方式。游戏是孩子的语言,用他的语言,才能有效的让孩子知道,我们听懂了他的心声,我们赞赏他的努力,我们相信他能合作。

作者:劳伦斯·科恩博士,临床心理学家、专长为儿童游戏、游戏治疗、亲子教育。常年开办面对父母、教师和早教专业人人员的游戏力工作坊。

书中谈到了大量的亲子交流和游戏治疗的故事,无论是孩子刚出生不久,还是已经进入青春期,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能从游戏中获益。

通过这本书,你会发现游戏力不只是游戏而已,我们要以游戏的方式,或者说更感性的方式来和孩子互动,不管是说像做家务、运动、做作业、看电视,还是制定规则这样一些事情。

01


孩子为什么游戏?

有些孩子天生是领导者,而另一些孩子就是追随者;有些孩子喜欢过家家,而另一些热衷于踢足球,但是几乎所有的孩子天生都热爱游戏,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游戏都可以进行。

可能对于成年人来说,游戏意味着休闲,但是对孩子来说游戏就是工作,不同于成人的是,孩子非常热爱自己的这份工作,很少想到要休假,游戏也是孩子交朋友、体验生活以及探索学习的主要途径。

1、游戏是孩子尝试成人角色和技巧的途径,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学习相互争吵,也学习和谐相处。

比如:“过家家”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的学习途径,通过游戏,孩子一边探索世界,一边尝试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能力,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变得越来越自信和成熟。

2、游戏也是孩子学习如何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甚至如何与别人重归于好的方式。

孩子们一起玩耍的时候,他们中间就会遇到许多人际方面的问题,这个时候他们想要继续游戏,就要去学会处理这些问题。许多学习就是这样在游戏中发生的。

3、游戏还能让孩子从情感创伤中得到康复

如果一个孩子在学校过得不怎么顺心,回到家里他就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表现出来;

他们可能把在学校的遭遇唠叨一番,甚至可能迁怒他人;

他们或者把自己锁在屋里或者大闹一场。但孩子也经常自发的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放松自己。

但是最重要的是对于孩子,游戏能带来快乐。

02


为什么游戏对于成年人又这么难?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大人就跟我们玩的很少,我们当时会走路的时候,活动大多是在护栏里进行的。

而我们的父母以及前几辈人,童年时也没有太多的游戏时间。

我们由于工作压力、经济负担、杂务缠身,由于缺少练习,由于怕这怕那,我们已经失去了游戏的能力,这种损失成了我们与孩子相处的障碍。

然而对于父母来说,没有什么能比失去与孩子联结的能力更令人伤心和痛苦。

孩子最需要大人来一起游戏的几种情况,对大人来讲,也正是最难和孩子游戏的时候:

当孩子无法和我们或他们的同伴联结时,我们自己通常也会有孤独感,心里感到伤心难受、厌烦、易怒,根本不想游戏;

当孩子不停的玩同一个游戏,或者游戏本身就有攻击性,或者儿童不适合的时候,我们会想严加惩罚,或者不予理睬、一走了之,总之就是不想加入他们;

生活中发生的变动,对大人来说也一样困难,当我们忙于处理生活中的巨变时,关注、照料孩子时间会变得更少;

在安全问题上,我们可能会由于担心过度而无法游戏。

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很多时候孩子是需要通过游戏来解决一些问题,但是既然我们没办法像孩子那样轻松的玩出那么多游戏,甚至我们打心眼里讨厌游戏,我们就需要主动的去选择游戏,为了孩子,我们也无路可退。

03


游戏力养育方式的价值

1、培育亲密,远离孤独感。

回想一下孩子刚刚出生的时候,我们的爱都是无尽的给到孩子,但是随着孩子越长越大,我们之间的冲突、矛盾越来越激化的时候,你还能够用一个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他吗?

一位妈妈说:她的孩子非常黏人,容易烦躁,每一次她出门或者只是离开一下房间,孩子都会死拽住她不放,昨天她准备出门去打网球的时候,那是她每周唯一的一次练习,也是最珍贵的个人时间。

孩子看着妈妈要出门,就抱住妈妈的大腿,哭着不让妈妈走,妈妈耐心解释,但是孩子却抱得更紧,眼看着妈妈就要失去耐心。

但是妈妈想到了游戏的方式,就和孩子玩了一个假装睡午觉的游戏。

妈妈打了一个哈欠,趴在孩子的身上,假装打起了呼噜,孩子大笑了起来,把手捂在妈妈的嘴上,不让妈妈打呼噜,妈妈假装醒来四处寻找,我的孩子呢,怎么不见了?这个枕头怎么肥嘟嘟的,怎么还不平,然后继续趴在孩子身上打呼噜,就这样孩子咯咯的笑得非常开心,一会儿孩子把妈妈推起来说:“妈妈你走吧,你快迟到了。

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孩子这样的行为,大人最有可能的反应,就是生气或者是担忧,大家都可能会把重点放在生气或者担忧的表面行为上,而看不到孩子内心深处的一些想法。

对父母而言,这些也是我们比较艰难的时刻,我们需要一把钥匙来打开关闭孩子心灵的那扇门,帮助孩子重新回到快乐的世界,游戏力就是这把钥匙。

2、培育自信,远离无力感。

本书当中作者讲到了,孩子有三波自信力的来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