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叛逆的背后,却是成长的契机

 长沙7喜 2019-03-15
       总会听到一些父母抱怨,孩子越大就越不听话,原先都好好的,为啥现在就不行了呢?

      孩子性格变化最大、问题表现最多的时期,是青春期。国际上,这一时期的年龄在10~20岁。

       青春期,在心理学上也叫做寻求自我同一性时期,是指个体尝试把与自己有关的各方面综合起来,形成一个自己决定的、协调一致的、不同于他人的自我。

       小的时候,孩子们只是和父母相处,他们的感觉更多的来自于内心世界。而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开始接触社会了,他们需要获得家庭外的交流和认可,这就是外部世界的吸引。

      从完全的内心感受,到关注外部的世界,孩子们需要时间、空间来慢慢适应,这就是过渡,而父母更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把握自己和孩子相处的方式,帮助他们顺利过渡。

叛逆是怎么出现的呢?

孩子想要独立,父母却将其当做附属品;

孩子想向外拓展,父母将他紧紧抓在手中;

孩子想要成长,父母却心存怀疑......

       作为父母,不要只看到孩子的叛逆,还要思考孩子行为背后,真正的心理诉求。

从行为背后,看见孩子的诉求

分享三个故事:

越接近考试,越沉迷游戏,每天偷拿手机玩儿到深夜,结果在考场上睡着了。

女孩儿早恋,打过骂过,还是想尽一切办法跟对方见面,连课都不去上了……

孩子偷拿家里的钱,被发现也嘴硬不承认,甚至发展到偷同学的钱。

       经过了解,心理专家发现,就是这几个孩子,在他们背后却呈现出了父母教养方式的简单、粗暴,以致于让孩子在叛逆的路上越走越远。

       本来成绩不错的孩子,一次重大考试发挥失常,内心挫败的他惴惴不安地把试卷带回家,被严厉的爸爸打了一顿,并直指是玩手机耽误了学习……几重打击之后,本来不怎么玩游戏的孩子真的在游戏中找到了冲关升级的成就感,一发不可收拾。

       那位早恋的女孩,从小被妈妈看管在身边,衣着打扮、每日作息、社交娱乐都要严加管控,跟她的“男盆友”交往后,她尝到了“自由”:不管她提出什么要求,男孩都会鼓励支持,并且陪她一起去完成。

       偷东西的孩子,是被亲生父亲抛弃后,跟着再婚的妈妈一起生活,妈妈和继父有了新的孩子,为了平衡家庭关系,妈妈给她买衣服玩具,都要背着继父偷偷买给她,这让她内心充满了被遗弃的恐惧和巨大的缺失,在她心里,只有偷到手里的,才算她自己的拥有的。

       在一般人看来,这些孩子的举动看起来不可容忍,令人焦虑,但细究原因,我们看见的不是堕落,却是无助、无措与无穷尽的悲伤。

      有些父母看到这里,就会更加焦虑了,孩子有问题了,该怎么办?在这个阶段,通常会面临两难选择:

▪ 十几岁的孩子,学习、交友、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不能当成年人对待,过往对小孩的管教方式也失效。

▪ 说的多了,孩子根本不听,说的少了,总怕孩子辨别不清是非。

▪ 管得严了怕孩子逆反更重,不管,又怕孩子滑向失控的深渊。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会遇到学习、人际、情绪等种种困难,他们需要的是提供指引、帮助、关怀的“队友”,但不需要一个处处作对、打在一起的“对手”。作为父母要掌握三个原则

1、不要第一时间驳斥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会有些奇奇怪怪的想法,他和你说,说明你还是“自己人”。这个时候,无论他的说法多么不合理和荒谬,千万不要驳斥他。如果你这么做了,他不同意不接受,那么他一定会坚持自己的想法。如果你耐心的听完他的想法,并询问他下一步的计划,那么你就有机会让他自己发现,其实他的想法没有那么完善。你可以先说“是的”,时机成熟时候再说“也许”,尽量不要说“不可以”。其实很多时候,孩子告诉你自己诉求的时候,目的不是为了要实现什么,而是要看看家长的反应,是不是真的尊重他。

2、  对孩子好奇、保持兴趣

       此处的兴趣,其实就是对孩子欣赏的态度。不管孩子做什么,都要让他感觉到你对他有兴趣。在孩子处于冲突、矛盾的时候,你要把你的想法和意见藏起来,不要急着告诉孩子所谓的正确之路,那只能适得其反,让孩子失去自我的判断力于鉴别力,不能形成自我的价值倾向。你要能够陪伴他们,去接受、品尝自己选择之后带来的痛苦与麻烦;要用欣赏的眼光去分享他们自我选择的价值观、逻辑。

       这个时候,父母要提醒孩子遵守社会规则:“你内心如何看待这个世界是你的权利,但是面对客观现实,需要按照规则办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